病友是假扮的,医生是串通好的,药是动过手脚的,就连诊室都是租的……多年来,医托问题屡禁不止,被骗者不计其数。

01

挂号不就诊,1800名患者被医托拉走了

近日,据中青报消息,2023年年中,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报案者郑先生带其母亲前往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看病时,被一名“病友”推荐至附近的中医馆就诊,共花费8000多元。郑先生怀疑自己遭遇诈骗,遂报案。

除郑先生外,公安机关从2023年至2024年,陆续接到类似的案情,报案者无一例外都被“病友”推荐至某门诊部或中医馆看病,结果被骗光看病钱。

通过查看医院的挂号系统,公安机关发现确实存在不少“挂号不就诊”的情况,警方根据报案线索顺藤摸瓜,一起复杂的医托诈骗案浮出水面……

图: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微博截图

据悉,这起案件包括45名犯罪团伙,分别是“老板、医托、医生、医助”,他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其中“老板”与中医馆合作,租用正规场地行使诈骗活动,同时雇用医托游弋在各大医院中,通过假装病友与患者搭讪,以亲身经历、夸大病情、贬低医院、主动带路等方式将患者诱骗至“东家”进行高额诊疗消费,目前被害者已达1800多人。

此外,“老板”还会雇用拥有正规资质的医师入驻,并将他们包装成“老中医”进行宣传。待“老中医”为患者开好药后,医托将抽取55%的提成。

◎ 病人被“拐”至“东家”后,往往会被诱导高额消费。/全景视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病人被“拐”至“东家”后,往往会被诱导高额消费。/全景视觉

更让人愤怒的是,团伙中的医助仅有小学或初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可根据病患的经济情况随意更改医嘱或疗程。而且,医生开具的药材很多都以次充好,或者成本极低,警方通过随机抽取处方单查证,发现处方存在格式不规范用药不对症等问题!

经人民法院判决,团伙两名主谋犯了诈骗罪,均判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让人大快人心!

02

公立医院和病人,苦医托久矣!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都在诉说自己遇到的医托经历。

◎ 网友遇到的医托经历。/图: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网友遇到的医托经历。/图:微博截图

7月20日,贵州贵阳一名博主通过暗访诊所医托,发现市场价格140元的药,被医托以2980元的高价卖给了患者,患者家属无奈表示:“我也是病急乱投医。他(医托)说他在这里医院上班呢。”

◎ 诊所医托将140元药卖患者2980元。/图:微博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诊所医托将140元药卖患者2980元。/图:微博截图

家住广州的木木告诉39深呼吸,前段时间她因身体不适独自前往某三甲医院看病,在候诊期间被人“盯上”,要“开发”她。

“姑娘有什么不舒服吗?”一名约40岁、长相憨厚的女士前来询问。

“月经不调,来看妇科。”木木毫无防备地与女士聊起天来。

女士看了一眼木木的挂号单,说:“你挂的这医生不靠谱,我之前也遇过这种情况,在附近的门诊部看好了,你现在打车过去很快的,人又不多。”

在女士的热情劝告下,木木稀里糊涂地被带到了附近的门诊部,经医生简单问诊后,又稀里糊涂地接受了B超、抽血、尿常规等检查,最终购买了近3000元的药。

当木木走出医院,她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己遇到了医托!

◎ 看病候诊时,需提防热情搭讪的“病友”。/图:全景视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看病候诊时,需提防热情搭讪的“病友”。/图:全景视觉

据各大媒体披露,医托一般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与民营医院“合作”,合作的方式包括租用诊所、购买股份等,然后利用医院场地从事诈骗活动。而医院里的医生会冒充为大专家,通过夸大病情、虚假诊断诱导消费,并以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方式来骗取患者钱财。

据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副局长王凯介绍,涉案的民营医院刚开始都具备正常的门诊资质,但在办好行医资格证后,往往改弦易张,将正规医师、护士扫地出门。

医托诈骗对患者、对社会危害巨大,早该彻底整治,然而执行层面却不尽人意,依然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

有业内人士表示,辛辛苦苦抓到一个医托,到了派出所很难量刑定罪,连经济处罚都达不到,往往是抓了放,放了抓,形成恶性循环……

新华日报曾采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保安科科长,他表示,医托被抓起来一般就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再骗人。目前医院收到他们写的保证书已有几千张,整理起来能装满几个箱子,其中一个厚颜无耻之徒甚至已经写了整整82份……

03

为什么医托屡禁不止?

“取证难”是主要原因。患者被医托带去看病的医疗机构,通常都有正规的医疗执业许可证,而坐诊医生虽不是什么大专家,但大部分都是取得行医资格的合法医师。而患者购买的药,也基本是真药,至于是否对症,又很难界定。因此,即便警察来了,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们犯罪,最后也只能教育放人。

在拉客的过程中,医托往往很少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而是利用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去编造故事获取好感,让患者“自愿”到相关诊所就医。这样一来,医托取证就更加困难。

另外,很多患者在上当受骗后并不会选择报警,能站出来指证的人不多,这就更加纵容了医托实施犯罪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托会利用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去攀谈获取好感,让患者“自愿”到相关诊所就医。/图:39深呼吸摄

除了取证难和患者的忍气吞声外,“暴利”则是医托问题的直接催生剂。曾有记者暗访发现,医托和医院的利益分成模式是“三七分”,如患者消费10000元,医托将拿走7000元。

2015年,江苏无锡打击了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托头”陈明卫向警方交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收入已达到20多万;而民营医院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投资人在一年时间内就收回了300万元的投资。从医托到医院,人人赚得盆满钵满。

巨大的利润,驱使着医托们屡次将黑手伸进患者的口袋,而犯罪的低风险更是让他们肆无忌惮。

目前,我国针对骗取金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医托行为,将依据刑法予以处理;而对于“没有造成过多经济损失”的医托却没有很大的惩罚力度,简单来说就是犯罪成本远远低于拿到的高额提成,很多医托被处罚后,又会重操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2006年施行、2012年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对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对情节较重的行为,也仅处以500元以下罚款。行政处罚难以起到威慑作用。/图: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医托问题,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即我国医疗资源稀缺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医院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好的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加上小城镇农村信息闭塞,他们来到大城市看病,就很容易被医托欺骗。

当身体不舒服,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在看病途中避免和陌生人搭讪,不要听信他人推介。

【如何识别医托?】

1. 异常主动:医托往往会异常主动地接近您,尤其是在医院周边,主动搭讪并表现出过度的热情。

2. 夸大病情:他们可能会夸大您的病情严重性,制造恐慌和焦虑,让您对当前的医疗环境失去信心。

3. 推荐特定医疗机构:极力推荐某个特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并且对其疗效进行不切实际的吹嘘。

4. 声称便宜有效:强调所推荐的地方看病费用低、效果好,却无法提供确切的医疗证据和成功案例。

5. 回避正规咨询:不愿意您向医院的正规工作人员咨询,试图阻止您获取正规的医疗建议。

6. 行为可疑:可能会鬼鬼祟祟,观察周围环境,避开医院保安或管理人员。

7. 缺乏专业知识:在谈论病情和医疗时,表现出明显的缺乏专业医学知识,言辞模糊、逻辑混乱。

如果遇到有人符合以上特征,要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及时向医院相关部门或安保人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