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连接柏林与波茨坦的格林尼克桥上,美苏两军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人质交换。

格林尼克桥位于哈弗尔河上,东连东德,西至柏林,因此一直作为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交换人员的场所。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双方手里都有对于对面来说举足轻重的人物,没人敢轻举妄动,稍有不慎,战争一触即发。

苏联代表手里的是美国U-2飞机的飞行员鲍尔斯,他一年多前在完成间谍任务时被苏联军队击落。他被苏联俘虏,不仅曝光了美国不光彩的间谍手段,还意味着美国的秘密随时可能被泄露。

而对面美国FBI官员所控制的,则是一个名叫鲁道夫·阿贝尔的苏联人。对于这个神秘人物,美方除了知道他是苏联间谍,除此之外对他从事过的具体任务一无所知。

交换前美方还不死心,一直在询问:“先生,您此次被抓回去后您就不怕他们把您遣送到北西伯利亚去?现在与我们合作还不算晚。”

但这个男人只是笑了笑说:“我问心无愧。”

这时对面的苏联代表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冲着这边大喊:“交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方代表威尔金森见不可能得到任何情报了,只能无奈拿出了总统亲签的释放书,递给了对面。

两方人质就这样在四周军队的注视下回到了自己的阵营中。

这位能够被赫鲁晓夫亲批交换的苏联间谍到底是何来头?他又完成过哪些鲜为人知的重大任务呢?

年少成名的“千面人”

不同于美国间谍鲍尔斯交代了他身上的所有秘密,这个叫美国没有从鲁道夫·阿贝尔那里得到任何信息。

他们甚至在将他送走后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道夫·阿贝尔只是他最常用的化名,他的真名叫威廉·奥古斯特·费舍尔,是俄国沙皇时期著名革命家亨利希的儿子,俄籍日耳曼人。

虽说是日耳曼裔,但阿贝尔的父亲却十分不认同希特勒关于种族优劣的观念,相反,他十分欣赏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他认为无产阶级才能够挽救这个在沙皇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

阿贝尔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他出生时,他们全家已经因为受到沙皇的迫害,而被迫离开了俄国,来到了英国生活。

虽然出生在英国,但阿贝尔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于俄国这个祖国的认同感很高,他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俄国人民,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回到那里去,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阿贝尔小时候,父亲总是会邀请很多人来到他们家中,他们的性别、年龄哪怕是肤色都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这些人都是父亲的战友,是忠诚的共产主义维护者,也是小阿贝尔心中的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着这些人,阿贝尔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语言,也学会了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久而久之,阿贝尔成了附近地区朋友最多、最受欢迎的孩子。

不同于哥哥在智商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阿贝尔的情商要远远高于同龄人,在艺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也让他成功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因为家里正处于流亡时期,资金实在不宽裕,家里的钱只能供成绩更为优异的哥哥攻读大学,无奈阿贝尔只好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成为了一名绘图员。

工作后没多久阿贝尔一家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了!于是阿贝尔便动身离开了英国,回到了他从未踏足过的故乡。

回到祖国后阿贝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父亲的脚步,加入苏联红军,又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语水平,和异于常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一名情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加入组织的利贝尔就受到了上级的重用,被派往多个地区完成情报任务,阿贝尔也没有辜负国家的期待,零失误的完成了所有情报收集工作,成为了保卫局内部赫赫有名的“情报专家”。

因为他极其善于伪装,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千面人”。

盖世太保中的“红色分子”

阿贝尔完成任务回国后没多久,以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分子就以种族优劣等旗号,加快了对外侵略的步伐,一时间世界各国都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阴影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看着刚刚摆脱沙皇霸权统治的祖国再次陷入危机,阿贝尔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想到大街上随时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争,而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人民,他更加坚定了要与法西斯分子抗争到底的决心。

阿贝尔很快就找到了在这场战争中做贡献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希特勒所带领的纳粹分子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的不断扩大,德军对苏联本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没有人能够保证,战争什么时候会来临。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波兰当局决绝了德国试图拉拢波兰入侵苏联的企图后,德国以官方访问名义对波兰军队驻地进行轰炸,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发炮火。

看着越发逼近苏联国土的战争,苏联决定派出专业的情报人员,潜入刚刚进驻拉脱维亚的盖世太保内部,掌握敌军最新动向,提前做好战前准备。

这时,组织就注意到了作为日耳曼裔的阿贝尔,无论是能力、对组织的忠诚、还是外在条件,阿贝尔无疑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这个“千面人”就放弃了自己的本名,化名为约翰·利贝尔来到了距离德国更近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并设法进入由盖世太保实际掌握的德国侨民俱乐部。

在这里,阿贝尔完完全全地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纳粹分子”,在他极强的伪装下,人们都相信,这个曾经居住在俄国的日耳曼裔青年,已经受够了苏联人的“愚蠢”,心里无比渴望回到自己真正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阿贝尔还交到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名叫亨里希·施瓦茨科普夫的德国青年。

这段“友谊”为阿贝尔日后的情报收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亨利希有一个叫维利·施瓦茨科普夫的叔叔,此人不仅是个极端纳粹分子,还在盖世太保中有一个不小官职。

利用与亨里希的友谊,阿贝尔在维利的帮助下成功混入了盖世太保内部,成为了一名司机,这样的身份也让他有了来到前线,参与作战的机会。

1941年 6月,阿贝尔便跟随德军,来到了苏联东线战场。

这场作战中,阿贝尔发现苏联的坦克中还有一份没来得及带走的文件,他心中顿时响起来警钟,于是他自请任务,冒着枪林弹雨爬到了坦克中,即使皮肤已经被子弹擦伤也毫不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辛万苦爬到坦克附近的阿贝尔却被一个突如其来的铁棍击倒在地,他与偷袭他的苏联扭打许久,才得到机会炸毁坦克,那份文件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面对自己真正的同胞,阿贝尔却不敢多说一句话,看了眼躺在地上的士兵就匆匆离去。

回到队伍的过程中,阿贝尔不幸负伤,德军无不称赞他的英勇和对“祖国”的忠诚。

这场战争过后阿贝尔不仅获得了德军授予他的勋章,还通过上级知道了那份文件中所记载的关于自己“好友”亨里希父亲鲁道夫的档案。

亨利希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早在1940年就被人残忍杀害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亨利希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真相。

阿贝尔得到的那份文件中正好记录了亨利希父亲死亡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文提到亨利希的叔叔维利是个极端纳粹分子,他不留余力地想要发展身边每个人加入纳粹组织,他自然也将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哥哥,掌握着多项重要无线电技术的鲁道夫身上。

但鲁道夫一向很反感法西斯主义,他不仅拒绝了弟弟想让他加入组织的请求,还拒绝交出自己手中掌握的技术。

此时的维利已经彻底被纳粹主义洗脑了,面对哥哥的拒绝,他竟然毫无人性地将他亲手杀害,还继续伪装出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向自己的侄子宣扬纳粹主义。

得知这个真相后,阿贝尔并没有着急告诉亨利希,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向他灌输反纳粹的思想。

渐渐地,亨利希也意识到德国当权者的错误政策,表露出了对纳粹的怀疑,甚至有了想要联系苏联情报人员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阿贝尔便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代表”的身份约了亨利希见面,并将这份关于他父亲死因的文件交到了亨利希手上。

知道事情真相后亨利希彻底愤怒了,他恨透了自己的叔叔和那些极端纳粹分子,他选择与阿贝尔合作,阿贝尔也就拥有了一个绝佳的情报来源。

之后的阿贝尔顺利打入到了德军的情报中心,帮助苏联获取了许多关键情报,为纳粹帝国的崩塌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战美国,惨遭背叛

1946年,二战基本结束,阿贝尔又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前往美国收集情报。

这时阿贝尔的身份就从在德国时的德裔爱国青年,变成了美国艺术家安德烈·卡约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利用这个身份很快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还在美国司法部大楼对面开了一个工作室,方便他观察这栋大楼里进进出出的重要人物。

他时常会以采风的名义周游各地,实则是与手下的特务接头,交换情报。

但他没想到,做任务从来都是天衣无缝的他也会有失手的一天。

1957年6月21日早晨七点,阿贝尔的住处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将他带回了联邦调查局。

此时的阿贝尔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但他一向小心翼翼,身份也变了好几个,FBI特工怎么会盯上他呢?

事情还要从他的助手雷诺·赫哈伦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诺在加入苏联情报组织之前曾在芬兰工作过,自称自己有从事间谍的经验,但事实证明他就是一个满嘴谎言的骗子。

在给阿贝尔当助手之后,他不仅天天酗酒,还经常在任务中犯下一些难以原谅的错误,这些让阿贝尔头痛不已,决定要把他送回苏联接受处罚。

但还没回去,雷诺就因为身份暴露被FBI抓走了。接受审讯期间,雷诺为了证明自己投降的诚意,帮助美国翻译出了他们在1953年无意间见得到的一个伪装成硬币的微型胶卷上的内容,还把自己的上司,阿贝尔出卖了。

苏联最成功的间谍阿贝尔就这样因为一个酒鬼暴露了身份,被美方逮捕。

但美国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也调查不出他从事间谍工作的证据,这些早就被阿贝尔提前销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终阿贝尔还是在1957年10月14日以间谍罪为名,判处30年有期徒刑。

在监禁期间阿贝尔仍是坚决拒绝美方的一切示好,誓死保卫国家机密。

交换回国,功成名就

几千公里外的苏联领导也在为了营救阿贝尔而不断努力。

阿贝尔被捕,让苏联此时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想到了当年在日本从事情报工作的另一位共产主义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当年的斯大林选择了放弃营救他,最终理查德被日本政府判处绞刑。

理查德的死让苏联损失了一位十分优秀的间谍人员,是整个国家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能救出苏联优秀情报人员的事故不能再发生第二次了,这次他们一定要把阿贝尔救出来。

苏联政府终于等到了机会,1960年5月1日,苏联军方击落了一家美军的间谍飞机U-2,飞机的驾驶员理查德就是他们将阿贝尔换回来的筹码。

理查德身上所携带的情报是美军重要机密,无奈美方只能答应了苏联的人质交换请求。

1962年2月,人质交换工作在格林尼克桥上成功进行,这个事件还被拍成了有名的电影作品《间谍之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潜伏了14年的阿贝尔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他一直致力于为苏联培养间谍人才,直到1971年11月15日,当代“王牌间谍”鲁道夫·阿贝尔病逝于莫斯科,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