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人类双手的各类工程机械,可平地起高楼,可天堑变通途。可当施工场景来到地下或者山体内部,又是怎样的机械装备,开山凿岩展示现代科技的伟力?
9月1日,位于温江区的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这家坐落在成都医学城、与一众生物医药科创企业为邻的装备制造企业,却“玩转”大型机械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技术,研发出的多类新型施工装备,直接革新了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传统施工工法。
大型装备“长”出手臂 创下多个全国首台套
在企业的产品谱系里,变革施工工法的装备远不止一台。走进蓝海智能偌大的装备整停区,就像置身“机械森林”。这里停满了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装备,大多拥有一至三条机械臂。它们的研发成功,直接改变了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不少施工工法。
诞生于2018年的“智能拱架一体化台车”,配合蓝海专利技术多榀预制拱架工法,突破传统立架工艺的局限,在极大提升施工安全性的同时为工程降本增效。“隧洞开挖后,需要及时在洞壁支护钢制拱架,确保隧洞开挖后的稳定性。”蓝海智能副总经理冯怀出示一段视频显示,一段弧形钢制拱架,像小姑娘头顶的“发箍”,在隧道壁上生了根。
传统施工工法需要技术工人在隧道内一榀一榀分段拼接,安全性与效率都很低。“智能拱架一体化台车”可将预制好的三榀拱架,洞内一次性拼接,强壮的机械臂伸展开来,快速完成立架施工。以三榀拱架拼接施工为例,以往8—9名工人得忙活3-4小时,如今只需要2—3名工人操纵台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完成。
再看“智能拱锚喷一体化台车”,它的机械臂多出一个类似“打钉”的功能,可将钢锚杆穿过拱架准确固定在隧道壁的岩石上。“多功能掘进机”自重70余吨,自带的液压油泵向机械臂顶端一只硕大的高频破碎锤输送澎湃动力,坚硬的岩石应声而碎,相较传统爆破掘进或研磨掘进模式,粉尘降低的同时大量节约混凝土用量。
“凿岩台车”则是“打洞专家”,它主要为爆破施工开凿炮孔。折叠臂和直臂两种机械臂形态,是为适应复杂的爆破现场——最大能适应16米宽、13米高的隧道断面。它还自带金刚石钻头,可在绝大多数质地的岩石上,规整凿出42毫米直径,最大深度5.2米的炮孔。
研发投入逐年倍增 前沿技术让弹丸小厂成为领军企业
矿山、水电、公铁路隧道、储能等地下工程领域,都是蓝海智能自主研发的这些大型施工装备施展“才艺”的舞台。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市院士(创新)工作站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成长为国内地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
在13年前,初创时期的蓝海智能,还不过是一家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弹丸”小厂。“我们最早只生产交安行业的打钻桩机,整个行业全国产值当时才2亿元。”冯怀回忆,企业创始人当年才27岁,决意带着大家进入地下工程施工装备新赛道。当时的地下工程施工领域,机械化程度低,很多依靠人工的施工工法根深蒂固。要在这个领域打开局面,必须拿出效能明显的拳头产品。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加大研发环节和人才培养投入,确保技术和产品始终走在市场前沿。”冯怀介绍,企业总共8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就占到1/4。一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767.24万元,到2023年增加至2905.65万元,每年递增一倍。同步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43项。
截至目前,蓝海智能 “打钻一体化台车”“多功能立拱台车”“智能拱喷一体化台车”“智能拱锚喷一体化台车”均获得省经信厅颁发的首台套产品认定证书,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智能拱锚喷一体化台车”获得“2024年成都市工业精品”称号。“多功能掘进机”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已入围省内首台套目录。
技术向智能化演进 “能干”的装备还将更“聪明”
这些大型施工装备,将越来越“聪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重大装备的融合应用,是蓝海智能下一步研发重点。
以“多功能掘进机”为例,这台创新型地下施工装备,将加入智能化管控系统,在无人环境下自动开挖,自动计算最合理的施工动作保证施工效率,最大程度节省工期。加上企业自研的工程管理APP、工程数据BIM大屏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平台等系统,参与施工的所有大型设备实现信息化管控,形成集成、智能、绿色的能源开采及地下工程建设高效解决方案。
目前,企业正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加速国际化进程。“初期市场着眼于非洲、东南亚、中亚、南美和俄罗斯等地区。”冯怀介绍,企业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海外业务的营收比重提升至公司总收入的40%至50%。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蓝海智能将保持每年推出1—2款新装备的节奏,力争五年内,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至5亿—8亿美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蔡宇 摄影 李冬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张朝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