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为中国封建王朝提供了不计其数的管理人才,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流动通道,让整个社会生机勃勃,底层百姓有了生活的希望,上层人士有了莫名的危机感,家里的地位和权势不是万世永存,也需要通过努力维持。科举,已经是让顽石变成璞玉的砂纸,金矿变为金子的烈火,弱者进化成强者的试炼,贫穷转化富裕的阶梯。中国疆域万里,锦绣江山,人杰辈出,有一个地方科举时代出过3000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比比皆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安,一个名声不显的城市,位于如今中国南方的江西省赣州市境内,古称庐陵。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便是吉安,也就是庐陵的最好诗词名片。从隋唐科举设立初始,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庐陵考中进士的人数达到3000,一个叹为观止的数字,天下第一。宋朝出的进士人数最多,三百年不到的时间共出现296名社会精英——进士。另外值得称奇的是,庐陵的状元也有21名,天下第二

这算不上什么,更称奇古今罕有的是明代建文二年和永乐二年,中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均为吉安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两年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共六人全是他们吉安的。因而在当时的吉安流传着这么一句颇为自傲的话: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有点自夸的味道,但外地人也都认可,没办法啊,人家实力摆在那,有什么话好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庐陵的状元郎们,有以一位是较为出名的,文天祥,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南宋宝祐四年丙辰科,后人尊崇为民族英雄。现代人很难感受到庐陵在封建时代的传奇性,因为古人和现代人所认知到的科举不一样,现代人读史也难感受到一个真正封建时代的科举氛围。

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吉安是再合适不过的,山川秀丽酝酿有秀丽才气赋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才会拿出这样一份科举考卷。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吉安的人杰地灵。民国三年以前,吉安还叫庐陵,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将庐陵改名吉安。庐陵的历史十分悠久,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21年便置县,延续至今天。苏东坡为庐陵赋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讲的正是庐陵古城和其中蕴含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安的文化十分厚重,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沉淀积累下,书院、宗教、农耕、手工业、儒家、商贾等等文化。并不存在什么某种文化过重过大,压迫着其他文化喘不过气;也不存在某种文化过轻过弱,似有似无地存在。吉安河流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可浮躁的人心和社会在这种土壤下难以生存,一点点的被消解。北宋黄庭坚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庐陵,如《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对月奉寄王子难子闻适用》的“去年对月庐陵郡,醉留歌舞蹋金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吉安是革命老区,全境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开国将领147位,被称为将军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意味着英才辈出,名士荟萃,近代也没有例外,出过原中国国家副主席、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国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等等,为国家和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话:《送王郎中之官吉水》南望庐陵郡,山连五岭长。唐·李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