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适当比例的跨学科作业不会削弱学科学习,反而能支持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雪梅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作者系《跨学科学习》一书作者

跨学科学习应该如何基于学科又跨越学科?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关系应该如何把握?跨学科学习有哪些载体?跨学科学习的作业和评价如何设计?这些都是《跨学科学习》一书要系统回答的关键问题。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系统探索和呼应,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同时,结合相关实践回答跨学科学习中学科关系、跨学科学习核心设计步骤,并且形成了相应的跨学科作业框架;

第二部分是典型案例的呈现和分析,选择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案例,呈现了这些跨学科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及具体分析。每个跨学科学习案例都是“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希望能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一些启发。

在诸多问题的探讨中,跨学科学习如何进行设计,这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绕不开的核心问题。

本书一体化构建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框架,分成4个部分:确定跨学科学习的起点—明确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设计适合的载体—根据载体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

跨学科学习的起点。关于起点问题,本书提供了两种路径:一种体现了跨学科学习中的跨学科立场,从真实的问题、现象、成果等角度切入;另一种则体现了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立场,从对不同学科的分析入手,寻找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再转化为跨学科的载体。

跨学科学习的目标。素养目标包括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学科实践(学科能力)、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跨学科实践(学科实践、跨学科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跨学科学习并不一定要指向上述所有的目标类型,只有比较复杂的载体才有必要指向比较复杂和完整的目标类型组合,比较简单的跨学科学习只涉及简单的目标类型。

我们可以将上述目标类型的组合从简单到复杂分成3个层级:知识型、实践型、概念型。指向知识型目标的跨学科学习目标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指向实践型目标的跨学科学习目标类型主要是学科实践或跨学科能力,包含了所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包含了富有创造性、引发有意义沟通与交流的学科实践和学习实践。指向概念型目标的跨学科学习所包含的目标类型是多样且整合的,它以跨学科概念或学科概念为主要的目标类型,同时会涵盖相应的学科实践,以及匹配的跨学科实践,需要依托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跨学科实践。

适合的载体与学习任务。跨学科学习是围绕特定的载体如主题、问题、项目等而展开的,跨学科学习设计的核心在于创设能够支持不同学科“跨”起来的有效载体和相应任务。将项目作为载体的跨学科学习,其展开逻辑比较多样:从驱动性问题的角度来看,可以体现子问题分解的逻辑、问题解决的阶段逻辑,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问题解决的逻辑等;从成果的角度来看,可以体现以终为始的逻辑;从所跨学科的类型来看,在“科学探究”类项目中要体现科学探究的逻辑,比如发现科学问题、进行科学观察、设计相关实验、形成科学报告等;在“设计创造”类项目中要体现设计思维的流程,引导学生完成“产生同理心—界定问题—产生创新的观点—原型制作—反思迭代”等过程。

适当比例的跨学科作业不会削弱学科学习,反而能支持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在阐述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框架与样例的基础上,本书还提炼了作业设计的通用型五维框架。这些学科知识交织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形成整合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理解能力。本书搭建了作业设计的通用型五维框架,包括作业目标、作业情境、学习支架、作业任务、答案评分等。

作业目标。任何作业都有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跨学科作业也不例外,除了所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外,其独特的作业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的跨学科理解。

作业情境。作业情境是指作业所创设的或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并非所有作业都要有情境这个维度,但是在项目化作业、跨学科作业设计中,作业情境是必须具有的维度。

作业任务。作业任务是学生实质上要完成的作业要求,有时跨学科作业中不只有一项作业任务,而是由一连串的任务组合而成,跨学科作业任务会涉及不同学科要求的整合。

学习支架。作业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和自我调控式学习,当作业的难度超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阈限时,或者学生需要深化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时,可以通过学习支架予以支持。

答案评分。这一维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学生要形成关于作业的答案或成果;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包含多种类型,比如量规、核查清单、分数等。

跨学科学习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去“跨”,主题、项目、问题……这些都是实现“跨”的载体,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载体。

不同的载体虽然在具体任务的展开逻辑上有差异,但在如何促进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成长方面是有共通性的。

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整体的设计思路,这样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灵活运用各种适切的载体;同时,应借助跨学科作业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进而支持学生建立起学科之间的联系,用更多元、整合的视角理解世界。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转发朋友圈】

来源 |《中国教师报》8月21日10版

“与你一起 共读一夏”特刊

作者 | 夏雪梅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