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级的小岗,奔跑的村丨520安徽文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升级的小岗,奔跑的村丨520安徽文旅

1978年,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发起大包干签字,摁下红手印,分田单干,也摁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惊雷。“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转星移四十多年,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大势中,小岗村的“一声惊雷”早已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勃勃生机——“分田单干”的“小田”又悄然整合成了连片沃野;“聪明田”“智慧田”成了“小岗牌”农业发展的新标签;小岗村的“父辈们”在自家的“农家乐”里乐开了花……昔日背水一战的小岗村,早已“奔跑着”走进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拍摄的小岗村入口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改”出新生活,小岗再升级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40多年前,“文革”刚刚结束,农民自主经营不被允许,严重的平均主义死死捆住了农民的手脚。在那个“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年代,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小岗村,每到农闲时节都有村民出去逃荒要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画面来自《国家相册:惊雷第一声》

为了吃饱饭,关友江、严金昌等18位小岗村农民决定“铤而走险”。1978年初冬的一个黄昏,他们在一纸契约上摁下“红手印”,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大包干”——“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当年把土地‘分’到户的目的,就是今年干起来明年我的肚子就能吃饱。”时隔40多年,“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仍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乡亲们淳朴却坚定的意志。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由此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小岗村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飞跃,更为后续农村综合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0多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进。小岗村当年的“一声惊雷”,已潜入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与时俱进的追求里,延伸着乡村的勃勃生机。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农村发展也面临新需要。中国陆续出台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允许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2008年,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关友江把自己的20多亩地全部流转了出去,和儿子在一起创办了“大包干农家菜馆”。“土地流转后,我家能专心经营农家乐,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这是种地收入的好几倍。”他说。

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告诉记者,流转后村里各家的“小田”可以组成“大田”,这既可以让土地更有价值,也再次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5日,“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在自家开办的农家乐里展示小岗村旅游纪念品凤阳花鼓。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今年初,关友江等8位“大包干”带头人和其他村民一起,领取了每人700元人民币的分红,小岗村分红实现六连增。小岗村创新发展公司、小岗村旅游投资公司等“村企一体”企业陆续成立——小岗人始终未停的改革步伐,见证着希望田野上振兴的力量。

“农”字里折射出时代光谱

炎炎夏日,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放心不下地里的水稻,又穿上胶鞋,骑上电瓶车去田间查看。这位流转了700多亩地的61岁农民,每隔几小时就要到地里看一看。

“国家不会让我们种粮的农民吃亏。”程夕兵表示,近年来,从新修的水利工程为农田及时灌水,到金融贷款帮助他买农机、买农资、支付流转费用等,村里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去年收成特别好,收入6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在田里观察水稻长势(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近年来,小岗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个方面,不断赋予“农”字更多的时代内涵。

多家落户小岗的农业企业通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土地资源的价值。

从2017年开始,北大荒集团与小岗村开展深入合作,流转了500亩土地,经过土地清理,配备虫情检测灯、田间摄像头等现代化智能物联网设备,将原先小岗人眼中的“荒地、烂地”变成了如今的高标准示范化农田。

“经过我们加工后的稻米产品,比普通稻米价格高许多。”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继东说,该厂区26名一线员工全是小岗本地村民,企业去年也实现了1.5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从高标准示范化农田打造到智慧农业应用在小岗村的田间地头,以农为本的小岗村人,真正见识了规模农业和科学种植的力量。

同时,一个汇集了凤阳花鼓表演、传统酿酒作坊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街区已经建成。“小岗村已经从最早的单纯接待游客游览,发展到如今集乡村休闲、民宿、研学游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模式。”滁州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强告诉记者,今日小岗村已成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跑出城乡融合“加速度”

“这是我们课本里说到的那个小岗吗?”

“85后”小岗人杨伟经常在直播中被顾客这样问及。去年,杨伟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尝试着把小岗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他自豪地说,直播是讲好小岗故事的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一个“鲜活”的小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伟在直播间介绍着本地香米(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3年前,傅先来作为国际水稻推广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小岗。他曾在印尼、越南、法国等地从事有关新型优质品种培育工作。“目前,我的50亩标准化农田和200亩展示基地都已建设完成。”傅先来认为,根据小岗气候,这里适合开展抗旱水稻培育。

在小岗村的主干道改革大道旁,一座农业产业园已经颇具规模,盼盼食品、蒸谷米等多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势头火热。

小岗村内,幼儿园、学校、5G网络和千兆宽带、银行服务网点、手机营业厅等一座座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业务、养老保险、家庭医生等一项项城市服务不断引入小岗、服务村民。

“我心中美好、现代化农村的模样正在小岗一步步实现。”90后姑娘严妹是“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孙女,她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村里成了一名旅游讲解员。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农村的发展是关键。“改革不停步,这始终是小岗与时代同行的法宝。”李锦柱说,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产品上行至城市、服务好人才下行到农村既是小岗的时代新命题,也是小岗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不断升级的小岗村,“跑”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姿态,正是千万个当代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缩影。

来源:新华社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刘永江,终审:张 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