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顶着烈日
也能拍到美美的照片
质感还堪比电影
“上海你不宣传这个地方可真糊涂啊!”
让他们发出这一感叹的
正是不少人
天天都会经过的某些地铁站
在地铁站里拍出电影感大片
炎炎夏日,绿意最浓时
站台的分格大落地窗
割碎了阳光,一片碎金苍翠
这片独特的光影
留驻了人们匆匆的脚步
口耳相传后
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小红书上如今爆火的这个地铁站
正是地铁3、4号线延安西路站
这个颇有历史的露天地铁站位于延安西路凯旋路路口处,西侧是天山公园,东侧则是海粟绿地,两处绿地公园高大茂盛的绿植恰好将车站包围。从站外望去,行驶的地铁列车就如同穿行于绿野仙踪之间。进入站厅,大大的玻璃窗映出满眼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枝叶斜斜透入,摇曳的光线影影绰绰,洒在上下电梯的乘客身上,仿若铺设出了一层时光滤镜。
乘着扶梯来到站台,空旷的露天站台上,绿意朦胧的前景是逆光远眺的候车乘客剪影,BGM是清脆的鸟鸣和站台上黑色大风扇吹出的呼呼风声,站台石柱上镶嵌着复古的白色小方条瓷砖,都让人感叹今夕何夕。墙面上悬挂着朱红色的“从上海出发”的字样,正是隔壁刘海粟美术馆“百年中国油画掠影”的宣传海报,唤醒如梭岁月。
“无论是站厅天然的森系滤镜,还是站台老式站台的背景,乘客的剪影,或是带点灰尘的老式窗格,一切都正正好好,拍出来就特别有电影质感。”正在站厅现场拍片的几个00后女孩这样告诉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推荐,她们特地穿得美美的,结伴来这里拍写真、录视频。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除了有特意来拍照的年轻人,也不时有乘客驻足。一位乘客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上班都会经过却都低头看手机,偶尔抬一抬头,忽然发觉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感觉在特别燥热的天气里,忙碌的日常中,也有了一个呼吸的空间。”另一位乘客则笑着说:“我挺佩服这些年轻人的,挺善于挖掘出日常中的美的。”
站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有不少特意来打卡拍照的乘客,有的还是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其中大部分是这样的年轻人。“我们也会提醒他们,拍照的时候注意安全和避让,不要影响上下电梯的乘客。”
一个个宝藏地铁站被年轻人“挖”出
从复古派到未来风
从老上海到新工业
被年轻人“挖”出的
宝藏地铁站
远不止延安西路站
丹阳路站
18号线丹阳路站是另一个备受青睐的热门打卡站点,被誉为“上海最有特点的地铁站之一”。这个全新的站点,整个地铁站的用色都只有黑白二色。在站台的中心线上,一侧黑一侧白,犹如白天与黑夜,又像今朝往昔。跨越“中轴线”,或是懒懒地坐在座椅上,就能成就一张天然大片。
莲花路站
上海最早建造的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已有近30年历史,如今也成为“网红款”。薄荷绿的站台色,配上钢制框架的一层层拱顶,和有点历史时代的吊扇与壁灯,让这个老旧的站台在镜头里既能小清新又能复古范。
吴中路站
地铁15号线的吴中路站,则被年轻人说是酷似“星际穿越”,净跨达到21.6米的叠合拱型结构,是上海地铁首例无柱的无遮拦大空间站台大厅,两旁不停变换的LED墙,让人感觉进入了赛博朋克的世界。
还有很多年轻人
会穿着旗袍打卡13号线淮海中路站
红砖墙的站台,石库门的立柱
四色仿古瓷砖地面
正是老上海的优雅海派风情
或是到汶水路站走一走
“总之都是出大片的神仙地儿!”
有人这样做结论
在Metro walk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根源
“上海地铁站已是next level”
打卡拍照之余
在了解了这些地铁站的
历史、设计和建造故事之后
不少年轻人更是这样称叹
丹阳路站的“白”与“黑”代表的是“今”与“昔”,黑色墙面是杨浦百年工业历史,如杨树浦发电厂、上海制皂厂、毛麻仓库等。白色墙面上则展示了新杨浦的发展景象,白与黑的视觉对比呈现的是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
同为14号线的昌邑路站因“火树银花”而闻名,其实是个“无奈之举”。因为建造时要通过江浦路过江隧道、东西通道、地铁18号线等,建设者用了四根直径长宽超过两米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作为站厅的支撑。在设计师手中,立柱变成了“树”,五彩的光从“树”中漫射出去,营造出“暗香素蕊,横枝疏影”的意境。
作为新线之一,地铁15号线有不少“网红”站点。长风公园站以蓝白色调的波浪吊顶象征蜿蜒流动的河水,寓意“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桂林公园站的瓦片、窗格、太湖石衬托出一幅幅国画屏风,尽江南园林意境之美,随影随势,不拘一格。紫竹高新园区站大厅内,以孕育出上海三大古文化的古海岸线“冈身”为灵感……
“顺着上海地铁线逛一逛,打卡拍美照之余,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也在逐渐形成。”95后摄影爱好者孟川表示,通过Metro walk,感受到城市空间的美,也触摸到了形成这种审美的历史文化根源。
年轻人正自发赋能社会美育
“unbelievable!”“fantastic!”
在B站的外国游客来沪观光vlog中,上海这个“新手村”中最受欢迎的必打卡地之一,就有14号线豫园站。乘上电梯上行,映入眼帘的是蜿蜒曲折的褶皱灯带,随时变幻出橙、紫、蓝、白等缤纷色彩,好似进入了一个神奇而梦幻的世界。
这一“上海脉搏”的主题设计也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2022年Architizer A+ Awards室内设计专业评委奖。设计师、行之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熊星表示,这一设计创意来源于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天花的曲线线条,正是江水自然拍打到柱体上所形成的韵律,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希望用建筑的语言展现意象,塑造出集古典东方之美与现代科技之感结合的空间体验。”
“年轻人自发打卡地铁站,这种现象我们喜闻乐见。”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陈爽表示,自人类开启建设地下公共交通时代以来,地铁空间一直就是城市的“第二公共空间”,地铁公共艺术也应运而生,国外很多城市如莫斯科的地铁站早已是世界闻名的文化打卡地。“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曾在2015年打造出汉中路站“最美地铁蝴蝶墙”的明日大师艺术总策展人刘泉,之后又操刀14号线豫园路站的艺术设计。在他看来,把公共艺术融入到交通出行中,让普通百姓在上班途中就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是公共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给社会美育赋能,年轻人正是其中最具自发创造力和传播力的群体。
你有和朋友一起
Metro walk吗?
你最喜欢上海的哪一个地铁站呢?
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
好消息!好消息!
团团招新啦!
听说了吗,“青春上海”开始招募新媒体实习生啦!
早就知道啦!听说不但能获得短视频拍摄剪辑、微信运营、文案编辑一站式技能提升,还有和各路大V、大咖们交流互动的机会。
真的吗!我现在就去投简历看看~
大神请就位
青春上海
招收实习生啦
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吗
你喜欢用镜头捕捉细节吗
你擅长运营和策划吗
你想感受新媒体的魅力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 你的机会来啦
团团招新啦
⬇️⬇️⬇️
1
各大平台
我们拥有
官方微信、微博
B站、抖音、视频号
各大平台百万粉丝
期待与你相遇
2
优质内容
过去一年里
我们创作了数百篇10w+文章
生产了一系列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收获了上亿的
阅读量、点赞量、播放量
各种有趣的选题和内容
相信你们都熟悉
实习证书
百万流量
实现你在新媒体方面的
创意和想法!
各个新媒体平台都将向你敞开
让你来当小编!
我们希望你
是全日制在读生(非应届毕业生)
有充足时间参与新媒体工作
热爱网上冲浪!
B站 抖音 微信 微博
总有一款,让你沉迷
有想法、有创意!
会写、会画、会做图、会拍会剪…
这些技能,掌握越多越好~
简历投递
邮箱投递
youthshanghai@126.com
1.即日起,请将个人简历和代表作发送至以上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应聘实习生:学校-年级-姓名-电话”。请注明可实习的时间段。
2.实习时间至少2个月。
3.通过简历筛选后,我们将电话通知面试时间、地点。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图片、视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吴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霸天萌、实习生 红小豆
校审:林桂 人
终审:神小丢
点亮点赞、在看
评论区等你来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