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荷花倒影

1952年

76cm×42cm

92岁那年,白石老人画了两幅《荷花影》,竟像哄小孩子那样让李苦禅、许麟庐两位弟子抓阄儿各得一张。上图为许麟庐所得。

细观此图,有趣儿。再观,不对啊,水里的荷花倒影怎么会是这样?

这到底是谁的视界?

如果是一个小孩教给老师一张这样的画作,老师可能会说:

小明啊,笔触和设色都不错,气韵生动,就是在构图上,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荷花的倒影怎么能这样画呢?来你看看,倒影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这个小孩是个老小孩,是大师白石老人,那就不同了:

荷花的倒影和荷花本身一样不合理地朝一个方向弯曲,都有一群蝌蚪去追逐只有岸上的人才可以看到、而水中的蝌蚪根本不可能看到的荷花的倒影。它是那么不合生活的情理,而又备受欣赏者的喜爱。就在这不合于生活和科学情理,而恰合于艺术情趣的思维中,照见了齐白石那颗浪漫的心。画家的大胆与独特创造也分外叫人佩服。

这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写实与写意之分。

画,心画也,写心中之意。

画中水中的荷花影,为什么就一定是岸上的人所观?为什么不可以是蝌蚪们所见的景象。

蝌蚪能看吗?

画者变成了蝌蚪难道不可以吗?

这就是老小孩,这就是赤子之心。艺术创作,贵天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白石之趣,就在这里,心中有趣见其趣。

当然,画中确实有些“颠倒妄想”。 世人又何尝不是颠倒妄想呢?

心经有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智慧之眼观万象,才能不为万象所迷惑,才能心无挂碍,也就破除了颠倒妄想。

红楼梦第一回中: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借假可修真,执有还无。

金刚经四句偈语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画作是因缘所生,对于老小孩白石老人来讲,提起创作的那一瞬间的心意是主缘。

得意忘言,得意忘画。

世间事,贵痛快,亦尚天真,求奇趣。

如此,我亦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真,二曰趣,三曰敢于破诸执。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