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给朱高煦的时间不多了,永乐十三年朱棣再次把朱高燧的封国定在彰德,朱高煦在青州,但是朱高煦不愿意离开政治中心的京城,他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一旦离开自己就一丁点的机会都没了,同时也很恨朱棣为什么当初说自己能做他的继承人,现在做太子的却是那个残疾的哥哥。
在他看来,大臣们的话都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朱棣一句话,太子的位置对他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朱棣的反复让他一次次失望。
于是他给朱棣说我不想出去,我要在你身边尽孝。
朱棣就很恼火,现在我都让你去你的封地了你还不愿意去,是什么意思。之前你说去云南太远不愿意,现在我把地方定在青州你又说不干?如果你是真的想要尽孝,为什么去年的时候不是这样说的?无论如何你都要去青州,不能留下来!
于是为了表示自己现在很生气,就贬了朱高煦府上的一批官员去交趾,就是想告诉他你不要不识好歹,但是朱高煦胆子大,完全不理会朱棣。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拖到了第二年,朱棣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有人说朱高煦常常做不法之事,就问杨士奇。但是杨士奇并没有明说,朱棣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杨士奇的意思,于是他就让人去调查朱高煦的动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调查就指出朱高煦私自招募了三千勇士,纵容他们掠夺百姓,滥杀无辜,甚至把杀害的人肢解丢到江里、挑衅太子的种种行为。
朱棣勃然大怒,让人把朱高煦抓来问罪,要把他贬为庶人。这里朱棣不是因为皇子的不法而大怒,而是因为朱高煦这个深受宠爱的儿子挑战了他的底线,私底下募集士兵的行为很明显就有威胁皇权的意思。太子是自己明确指认的继承人,挑战有太子身份的朱高炽,就是变相挑战他朱棣。
但是太子朱高炽听说了之后反而给自己弟弟求情,于是朱棣就退而求其次把他的两护卫撤了,诛杀了他的亲信。然后把朱高煦赶到山东去,并告诉朱高炽,我这是为你着想,把这些人放到山东,之后就算有什么事他们也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京来,如果有什么动静就能立即捉拿。
这个行为表明朱棣已经不再袒护朱高煦,放弃他而使得朱高炽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大的威胁朱高煦已经被踢到山东乐安去了,但是他本人也不愿意放弃夺嫡的心思,还在山东谋划。
还有一个朱高燧也是野心勃勃的,他知道朱棣对朱高炽一直有心结,现在最大的威胁朱高煦都不在了,自己的优势更加大了。
(http://www.zantrex.cn)
来源:http://www.77775.com.cn
(http://www.booker8.cn)
来源:http://www.nxglj.com.cn
(http://www.xinxiangwanhe2010.com.cn)
来源:http://www.6612268.cn
(http://www.puedesign.cn)
来源:http://www.j237.cn
(http://www.cd25.cn)
来源:http://www.5alicai.cn
(http://www.gougouo.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http://www.92xinwen.com.cn
(http://www.ntlqjx.cn)
来源:http://www.wst9933.cn
(http://www.qwoa.com.cn)
来源:http://www.512hr.cn
(http://www.yy444011928.cn)
来源:http://www.ahct.com.cn
(http://www.paoa.net.cn)
来源:http://www.bdevg.cn
但是最让朱高炽感觉到压力的还是来自朱棣本人的限制和打压。
永乐十六年,朱棣去北平做迁都工作,太子朱高炽监国。当时有一个军官犯事按理说要被发配到交趾,但是朱高炽想到这人有军功,就让他赎罪。但是朱高燧的眼线一个叫黄俨的宦官却给朱棣报信说,太子私自饶恕了皇上您降罪的军官。
就这么一句话,让原本被流放的军官直接被处死,又亲自审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当时辅佐太子建国的大臣梁潜和周冕,梁潜有一说一,当时朱棣的心思身边的人都知道,于是没有人附和梁潜的说法。
于是梁潜只能自杀,家人也绝食殉葬,周冕也没有逃过一劫,一时间被朱棣任命为辅助大臣的都人人自危,害怕下一个死的人就是自己。
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三次北伐,当时的户部主事张鹤在朝参失仪,张鹤是礼部尚书吕震的女婿,于是朱高炽看在吕震的面子上准备放过张鹤,本来也不是多大的罪。但是等到朱棣回到京城之后就有人告密,朱棣就很生气,把吕震和吏部尚书都关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才被放出来。
其实朱高炽心里都清楚朱棣对自己的态度,不然不会五次三番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给自己下马威,但是没办法自己现在只是个太子,朱棣随时可以把自己换下来。而且只要自己的行事在朱棣可忍受的范围之内就万事无忧,于是只能更谨慎地处事。
但是在永乐二十一年,爆发了一场十分剧烈的政治动荡,常山护卫指挥孟贤谋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