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人文魅力

重塑五津胜景

新津这个城市文化森林公园

即将开建

近日

修觉山——宝资山森林公园提升项目

设计方案已经出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觉山纪胜亭意向图

修觉山有着上千年的文明,风景绝美,古迹昭彰,分布着白观音、修觉寺、宝华寺、玉皇观(雪峰观)、纪胜亭“四庙一亭”等古迹。

修觉山文化横跨唐宋——明清至近代,一碑双井,诗文永存。唐玄宗李隆基曾驻跸于修觉山,并传说他手书“修觉山”三个大字于岩刻。杜甫、陆游、苏轼、苏辙等知名文人墨客也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佳作,赞扬新津及修觉山。整座山文化及历史底蕴深厚,是新津历史文脉的重要佐证。

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

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

历史悠久、人文丰富

今日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新津的前世今生

六水润城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五津汇聚岷江始,溯流直上成都源

何以“水城”?自“津”而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1

先有“新津”,后有“新津县”

津,水渡也,新津即为新的水渡。

位于成都市南部的新津区正是一个与水渡有关的古老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新津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建县,迄今已有1467年。这一千多年来,新津区域无大变动,而县名一直以“新津”名之,从无更改,按约定俗成的规矩,新津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单就县名而言,已然深具历史文化价值。

不过,新津得名还要早于建县,是先有“新津”,后有“新津县”,时间约在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它的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

新津在成都以南,县城距成都市中心约八十华里,自新津,南可达眉嘉平原;西可往康藏,是成都南路的一个交通节点。

这个交通要口缘于河流的走向。

岷江流到都江堰,分成内外两江。外江(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与南河、西河从不同的方向流至新津汇合,再东南流到彭山江口与内江合流,然后再下乐山、宜宾入长江。所以常言说新津五河汇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津五河汇聚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2

新津建制立县的第一功臣:李严

东汉以前,成都通眉嘉平原,无论水陆两道皆不经过新津,而是走位于邓公场以南的岷江汉安桥。但当时走汉安桥其实很不方便,百姓深以为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邓公场街口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对此,《华阳国志》记载:

“汉安桥,广一里半,每秋夏水盛断绝,岁岁修理,百姓苦之。”

这一交通状况后来在李严任犍为郡守时得到改变。

李严见此地夏秋水盛时常常交通断绝,遂思谋另觅新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李严形象

图片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

相传,李严自江口溯岷江而上,不过小半日功夫,一行人即抵达今新津邓公场边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官家水利设施,始建于西汉末年,引南河水沿长秋山灌溉眉嘉平原,其地位相当重要。通济堰属于有坝灌溉水利工程,与都江堰的无坝灌溉恰好相对。它有六道进水口,所以通济堰当时又称“六水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通济堰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通济堰在修觉山(修觉山属于天社山系)脚下,修觉山在新津县南,岩峭坡陡矗立江边,隔南河与县城相望,地势相当险要。李严在此遥望对岸,见一马平川,路途平坦,遂决定在此再开渡口,新辟通往成都道路。

李严不只是想开一个新渡口,他的想法还要深远些。李严希望借此工程,顺带将通济堰旁边的修觉山开辟出山路,打通东西两面交通让两边交流活跃起来,以利于深度管控西面。

李严听闻李冰父子开都江堰凿宝瓶口,以火攻裂山石,凿山效率倍增,就沿用了这个方法。所谓火攻裂山石,就是以柴火烧热山石,再以冷水浇热石令其冷热不均膨胀爆裂。此法的确增效,开工一段时日后,修觉山脚下总算理出一条可通车的道来。

这件事《华阳国志》中有记载:

“建安二十一年,太守南阳李严乃凿天社山,循江通车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川胜概图》中的修觉山 【宋】李公麟 绘

修觉山脚下是金马河、羊马河、南河、西河汇流处。山脚通道凿成后,迅速在通济堰侧形成一个渡口,相较于原来的汉安桥,这是一个新渡口,所谓“新津”(津者,水渡也。见《说文解字》)。

3

成都南路第一水陆码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暮色下的古津水驿牌坊

图片来源:水城新津

由于东西打通,在新渡口的东边,水运、商贸日益繁荣,人潮集聚慢慢形成了一个市场,民间称之为“新津市”(“市”为市集之意,非行政区划)。

南朝李膺的《益州记》对此市廛(chán)有记载:

“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

皂里江是金马河(岷江)的古称,皂里江津就是王勃诗词中大名鼎鼎的“五津”之一的江南津,即新津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津渡、“新津市”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何毅豪供

“新津市”一直比较繁华,终于在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以“新津市”作县治设置了新津县。

新津建县后立刻成为成都南路的重要交通口岸。成都南下眉嘉平原、西去康藏,都要经过新津。

因五河汇聚,新津又成为岷江中游上的水运枢纽,所谓“新津港”。

千百年来,新津串起了川西平原上的杨柳河、羊马河、西河、南河以及岷江等多条航运河道:自新津港乘船,下可达眉山、乐山、宜宾;上可连接都江堰、双流、温江、崇州、邛崃、大邑、蒲江,构成了绵延千里的水运通道,成为岷江中上游重要的航运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被誉为“成都南路第一水陆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新津县水上航运

图片来源:水城新津

大抵因为交通的重要,自建县起到今天,新津县名一直没有变动。

建县时,县辖区域跨牧马山山脊西部,长秋山北部,及两山西北的平原部分。即地跨岷江两岸,南河南北,纵横各约30公里。这个区域几乎稳定至今。所以,新津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2020年6月5日,这个千年古县变身为成都市的新津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津南河

图片来源:新津区地志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河汇聚,水韵悠悠

山水相依,源远流长

新津是名副其实的“水城”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水文化、水资源、水生态

融入血脉成为了鲜明标签

“幸福水城”的美好篇章已然开启

-END-

红星新闻网 爱看头条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撰文:朱鸿伟

➤编辑:邓思璐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监制: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