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公认的美貌和智慧并重的才女,作为民国传奇女子,林徽因不仅在建筑事业上大放异彩,在感情生活上,也和梁思成的婚姻美满,儿女双全,令人艳羡。不过很多人却认为,美中不足的是,林徽因的一对儿女并没有继承父母的建筑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为何没学建筑学时,他曾坦言:“我没出息”。

梁从诫为何这样说?原来梁从诫自小便被父母寄予了厚望。梁从诫出生的时候,碰巧当时的梁思成在研究中国古代一本建筑规范式样的经典之作《营造法式》,作者是宋朝的李诫,这本书是建筑系的开山之作。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这本书的喜欢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于是林徽因给儿子取名字为梁从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面承载着这对年轻父母的殷切希望,“从诫”的意思是希望儿子可以像北宋著名的建筑学家李诫那样成为优秀的建筑学家。

梁从诫自小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的影响,自然也喜欢美术、工艺和建筑设计,并对绘画有极大的天赋和兴趣,所以林徽因曾认为,儿子是从事建筑事业的好苗子,将来会继承他们的建筑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从四川回到北京的梁思成上书清华校长梅贻琦,建议在清华大学设立建筑系。清华大学批准了梁思成的请求,并聘任他担任建筑系主任。

为了尽快建立起建筑系,林徽因帮着梁思成出谋划策,从桌椅板凳到行政工作,再到课程设置,她全部参与,费尽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二人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建立起来了。夫妻二人在清华大学任教,全家也搬到了清华园住,林徽因还曾期盼着儿女都能进入清华建筑系学习。

1946年,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曾报考过清华大学建筑系,结果考试成绩没有达到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录取标准。

林徽因曾经按照程序请人调阅女儿试卷后,没有发现卷子中有错判、漏判情况。于是让女儿报考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因为梁再冰学的是外语,毕业后一直在新华社当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姐姐不同,梁从诫从小便对建筑感兴趣,在1949年,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17岁的梁从诫也曾瞒着父母也积极参与国旗图案的应征,并从全国应征的2992份方案中被挑出,作为最终候选的38个方案之一。

这说明梁从诫有学建筑学的强烈愿望和良好条件,因此1950年高考,梁从诫报考大学时的第一志愿自然是清华大学建筑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当考试结果下来,梁从诫离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录取线只差2分而落榜。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梁从诫说道:“我曾经考过清华大学建筑系,差两分没有录取,我父亲梁思成是建筑系主任,但是他没说话,正因为我父亲是建筑系主任,所以绝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梁从诫的专业课很好,而且绘画本领强,建筑系又是由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手创建,林徽因本可以凭借梁家在清华大学的背景、人脉,以及他们夫妇二人对中国古建筑做出的贡献,轻而易举地将自家儿女“护送”至清华建筑系。

但林徽因和梁思成不曾动用任何特权和关系,而是淡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手中有权,但不破坏规则,不滥用权力,这就叫家风。

可能在林徽因所受的教育里,平等的规则意识早已融入个人的生活和行动中,不论在任何时候,也坚持用自律来保持这种高贵的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梁从诫总分比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低了2分,结果按照第二志愿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梁从诫当时深感遗憾。

对于梁从诫心理上的落差,金岳霖看在了眼里。

金岳霖不仅对林徽因一往情深,对林徽因的孩子也上心,梁从诫是他从小看大的,始终把梁从诫当做自己亲儿子看待,梁从诫也一直称他为“金爸”。

金岳霖自然不忍心看到梁从诫为不能进入建筑系而遗憾。

当时,清华有一项不成文的传统,即新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自己觉得或者老师发现不适合学习现在的专业,可以自动或者接受劝告,申请转到别的合适的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只要双方系主任同意,学校一般都会批准。

按照过去的传统,以梁从诫的情况,申请转到建筑系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在1950年,教育部规定,新生入学后,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不能转系转学。

但是什么才算是特殊情况,并没有特殊的界定和标准。

那时候,清华大学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叶企孙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陈岱孙、金岳霖以及梁思成、周培源等都是委员,周培源担任学校副教务长。

为了能让梁从诫去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金岳霖曾经多次向时任副教务长的周培源先生求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岳霖对周培源诚恳的说道:“梁从诫专业课成绩很好,只是总分差了2分。他对建筑学有特殊的爱好和才能,学建筑学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特长,应该批准他转系”。

值得一提的是,梁从诫当时的女朋友周如枚是周培源先生的长女,梁从诫相当于是周培源的未来女婿。

金岳霖以为周培源这个“说了算”的副教务长可以给未来女婿梁从诫提供个方便,可没想到,周培源说道:“梁从诫他一点也不特殊,不能因为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就搞特殊化,类似他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果都批准了,不符合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岳霖对此很生气,为此两人曾当面大吵,还拍了桌子。结果多数人都同意周培源的意见,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反对梁从诫搞特殊化,梁从诫未能被批准转系。

梁从诫转系不成,情绪自然不好,当时很多同学见到周如枚时,还跟她开玩笑说:“你爸也太较真了,对准女婿一点也不留情。”

周如枚只能无奈回应道:“我爸就是一根筋。”

于公来讲,这次让世人看到了教育公平的良心;可于私来讲,梁从诫却未能继承父母亲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梁从诫一生的志向改变了,落榜后,梁从诫改投录取分数线稍低的清华历史系,1953年,清华历史系整合到北大历史系,梁从诫在北大历史系学习。

梁从诫于1954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攻读了世界史研究生,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曾担任政协委员和环境委员会委员等。

在某些方面,梁从诫还是实现了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心愿。例如,梁从诫在费慰梅和中国建筑界诸多前辈的支持和帮助下,将父亲梁思成当年用英文撰写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翻译成了中文在国内出版,还曾出版了《林徽因文集》。

林徽因和梁思成对于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在祖国危难之际表现出的决绝都深深影响着梁从诫。

面对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梁从诫这位始终秉承祖先家国情怀的老人,一直觉得自己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退休后,梁从诫突然转向,开始了自己的环保事业。

1993年,梁从诫创建并领导了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之初,梁从诫曾经到多地演讲和宣传环境的保护性,尽管刚开始听讲只有寥寥几人。

但是他不气馁,不辞辛苦地到处“游说”。更曾像父母当年不顾自身危险一次次前往荒山野岭探寻古建筑那样,深入蛮荒之地考察中国北方地区环境状况。

通过多年努力,梁从诫先生所率领的“自然之友”从最初的几个人后来发展到了数千团体并遍及全国。

为了环保,梁从诫坚持自带筷子在外就餐,利用废纸做名片,他在市内活动大多骑自行车,以至于有一次去政协开会,门卫不相信这位骑着自行车的朴素老头居然是政协委员,挡住了不让他进,直到他掏出委员证才进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梁从诫多少有些遗传母亲心直口快的性格。有一次,梁从诫到某县考察环保,当地领导拿出好酒招待,没想到性格耿直的梁从诫直接发怒:“你们河里的水都像酱油汤了,怎么还好意思喝酒呢?”

1995年,云南德钦县计划砍伐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这片原始森林是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

梁从诫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心急如焚,为此,他四处向媒体求援,并利用自己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直接向领导建言,最终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和滇金丝猴。

1999年,已经67岁的他甚至和“自然之友”的会员们一起登上了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将收缴来的接近400张藏羚羊皮付之一炬,以此宣示保护藏羚羊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从诫像当年母亲奔走于保护中国古建筑般热切,由一个历史教授一变而为“自然之友”。为环保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由于梁从诫的杰出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地球奖”、“大熊猫奖”等数种国内外环保大奖。然而,他却把这些奖金都捐给了“自然之友”作为活动资金。

2000年,梁从诫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6年,74岁的梁从诫在骑自行车时突然遭遇车祸,被送医后又被查出了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

此后梁从诫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记忆力迅速衰退。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忘记了很多事,唯独没有忘记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环保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10月28日,梁从诫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梁从诫生前曾自嘲“一代不如一代”,可在众人看来,梁家的第三代也同样奋斗不息。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孙子、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还是著名的学者和坚定的环保斗士,人们会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