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徐凯舟 广州、兰州报道

秋招大幕开启,大学开始陆续举办2025届毕业生首场双选会。比如,8月29日,西南石油大学面向2025届毕业生举办了首场双选会。

“我们学校于9月2日正式开启秋招,9月20日开启大型双选会,目前企业还在持续报名中,以国企为主。”一家西部某高校就业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25届高校毕业生们也在积极准备,大厂、考公等都是不少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不过,今年秋招的一个特点是,有更多省份调整了应届生认定标准。比如湖南省在今年7月发布的《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出现的空缺岗位,除有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或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要求外,应主要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发布招聘计划时,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不仅仅是湖南,目前有不少地区提出,在两年或者三年“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的认定将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而应届生身份最关键的用处,是考公考编下的岗位的倾斜。

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王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政策真正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这一调整的目的是希望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的人,还是去找工作,不要为了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而不去尝试。

抓住秋招机会

每年9月到10月,多场高校秋季综合类双选会将陆续召开。

比如,根据邀请函,“京彩就业”北京化工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双选会将于9月13日和9月19日召开。而根据河南师范大学的消息,9月3日起用人单位可进校举办招聘宣讲活动,此外学校拟于10月26日举办“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师范类分市场暨河南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综合类秋季大型双选会”。

很多毕业生也在积极抓住秋招的机会。

“我在昆明,学校的秋招已经开始,但我目前更关注大厂自己的秋招。”陈舒是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第一择业目标就是大厂,为此她今年以来一直在大厂实习。

据陈舒的观察,大厂秋招的节奏和学校的不同,而且比较少来学校里面招聘。“尤其是我们这些比较偏远的学校,得自己去查找相关信息。”

王健指出,对于秋招,关键是要多手抓,在目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多尝试多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另一方面,则要多方收集信息。现在好的单位很多直接去名牌大学里面定向招聘,而且往往要经历一轮笔试和几轮面试,因此获得这些信息非常重要。

“目前普通招聘会上的企业,很多提供的是销售类、低端技工类工作岗位,而真正好的工作岗位是比较稀缺的,应该集中精力,从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出发,选择更好的岗位。”王健表示。

和陈舒不同,张涵的目标是考公,她经历了三段实习,认为还是考公适合自己。“我是中央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校秋招已经开始,不过我最重要的计划还是考公。”

李浩的考虑则相对平衡,他一方面想抓住秋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准备考公。“我是会计专业的硕士,我们学校秋招已经开始,来的企业大多是国企和本地私企。我就业的主要方向是考公和国企,希望追求稳定一点的生活,所以校园的秋招春招,以及国考省考是我最看重的。”

每年国考一般于10月份报名,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笔试,所以高校毕业生需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对此,王健表示,现在有很多高校生将就业目标瞄准公务员考试,但针对考上的概率需要适当调整预期。

“针对2025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是有很多考试机会的。首先是国考,然后是发达地区的省考,然后是多省公务员联考,然后是事业单位考试,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然后还有选调生考试,大型的国企央企考试等等,一年算下来,有10次左右的机会,我个人建议高校毕业生要把握好这些机会,一般来说只要认认真真复习一年,每次考试都去参加,考上的概率是不小的。”王健说。

“慢就业”下的变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7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24届高校毕业生于6月底离开学校,因此明显推高了这一数据。

事实上,对不少高校毕业生来说,尽管希望找到心仪的工作,但如果未能达到就业目标,不少人宁可选择“慢就业”。这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应届毕业生的界定标准一般是指,在毕业年份内或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通常为毕业后两年或三年内),且在此期间内未与任何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无缴纳社保记录,同时户口、档案等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相关就业服务机构的人。

王健表示,之所以很多高校生觉得应届生身份比较重要,主要是国考中有比较多专门针对应届生的职位。

比如,一心想考公的张涵就表示,为了保护应届生的身份,她很可能会选择慢就业。

“但根据我们的统计,其实国考中专门针对应届生的职位,从平均分上来说,录取分数要比非应届生的岗位录取分数高一些,这背后的原因是应届毕业生其实学习能力保持得更好,考试的精力更多,也更擅长考试,因此在分数上竞争更为激烈。”王健表示。

目前,不少地区已经放宽应届生的标准认定。除湖南之外,山东、贵州、广西等省份今年也都有放宽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的动作。比如,根据贵州7月份发布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参加我省招考、招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报考我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其毕业年度(具体以毕业证书落款时间为准)内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均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

其实上,调整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并不是新鲜事。比如,2023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乐清市委组织部回复“择业期如签订就业协议,交了社保还能参加应届生省考吗”的问题时表示,已经参加工作或缴纳社保的2021年、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可以报考身份要求为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位。

“应届生身份当然重要,如果放松认定算是提高了就业容错率,如果在大厂干不下去我还可以以应届生身份考公。”陈舒表示。

上述西部某高校就业老师表示,目前她的学生中,很多都在尝试考公考编。“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和慢就业是有一定关系的,很多学生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能继续考公,经常会考一两年而不就业。如果放松了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就业,也减轻了学生两年内备考的压力。”

不过,王健认为,不能仅仅将目标锁定在考公和考编上。

“必须看到,在名牌大学生之外,90%是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才是就业的主力,但也有适合他们的岗位。比如,据我了解,之前一个电力公司招聘数千个岗位,考试中的专业知识占比60%,行测占20%以上,剩下的分数是思想政治,不考数学和英语。我认为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可以多关注这类岗位。如果有相关信息,这类岗位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是有概率能够考上的。”王健说。

王健进一步表示,今年就业形势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转型期的银行,其实很多岗位放松了招聘要求,之前都要求211大学或者是研究生毕业,现在一些银行已经把标准放松到专科,因为很多银行发展压力很大,需要大量补充新人进去。

上述西部某高校就业老师表示,毕业生应该抓住学校内的秋招春招机会,建议先就业再择业。“针对就业,我们会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双选会,加强就业培训。对于考公,我们会举办模拟考试,帮助同学们提前适应。”

王健认为,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办法调整自己对于就业的预期,有些毕业生在没有找到好工作的情况下,宁可不就业,或者在家里当“全职儿女”。很多人则建议先就业再择业,这个要看个人选择。

“我认为,毕业生首先是要调整心态,其次是保证身体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骑驴找马,先从一个小点入手,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之后自己再慢慢总结,拓展人际关系,积累资源,然后再去达到自己的就业目的。”王健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舒、张涵、李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