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

这是中国面对越南各种挑衅后做出的反击,是真正的自卫反击。

此时,新中国建立已经30年了,元帅、大将们或人到古稀,或人到耄耋。

元帅、大将们的后代,此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大多在30--50岁之间。

按道理来说,父亲英雄儿好汉,大将、元帅的后代中,应该有几位上越南战场的。

实际情况是,直接参加了对越作战的只有一位大将的儿子,那个人名字叫粟戎生,是大将排名第一的粟裕的儿子。

粟戎生上战场时已经43岁了。

粟戎生为何要去越南战场,原因是什么?

1、粟戎生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孩子,第一个偶像就是父亲。

小时候的我们,感觉父亲无所不能。长大后 才发觉,父亲也是个凡人。

但是,粟裕不一样,他从来就不是凡人,在儿女眼中,父亲粟裕就是最出色的伟大军人。

粟戎生是粟裕长子,出生于1942年。

那时候,正是在抗战时期,可想而知,粟戎生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炮声隆隆”。

虽然战事吃紧,但一有时间,粟裕就陪儿子、训练儿子。粟裕对于儿子粟戎生的要求很严格,他想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顽强品质。

在孩子4岁时,粟裕为了训练孩子游泳,给个竹筒,让孩子抱在怀中,直接将孩子扔到了水中。那时的孩子害怕极了。

很多年后,粟戎生才明白,父亲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粟裕为了训练孩子,提出了一些苛刻的要求:吃饭不可挑食、夜行军不可啼哭、饥寒时不可叫喊,否则爸爸就要吹胡子,瞪眼睛。

虽然母亲楚青各种反对父亲的教育方式,还好,粟戎生逐渐适应了。

粟戎生五六岁时,粟裕给孩子送了一个木头枪,告诉孩子:好好学,长大就去当兵。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粟戎生却终生难忘。

粟戎生的儿童时期,面临的不是抗日战争,就是面临解放战争,父亲严格、勇敢、智慧的英雄形象,在小戎生的脑袋里扎根了,再也不能抹去了。

所以,长大后成为军人,到战场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成为粟戎生年幼时的梦想。

这种梦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发酵而变化,而是一直在心中荡漾、沉淀,挥之不去。

不得不说,粟戎生后来能够到越南战场,第一大影响力来自父亲的影响。

2、粟戎生是军校毕业的,又长期在一线作战,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将帅的子女来说,大学的第一选择就是军校。

而粟戎生也是如此考虑。

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军校有两个,一个是南京军事学院,一个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前者,主要培养作战系人才,目标范围主要是在职的中高级军官。第二个是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是从年轻人开始招起。

鉴于这种区别,陈赓一手创建的“哈军工”,成为很多将帅子女们心仪的学校,包括粟裕的儿子粟戎生、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宁等。

粟戎生当时学的专业是“导弹”,这是父亲希望他能在军事科技中做出卓越贡献。

但是,1966年1月毕业之后,粟戎生还是到一线部队,因为他父亲说过:一线部队最能锻炼人。

就此,粟戎生到了云南一线当兵。

有意思的是,在那里碰到了两个老熟人,一个是毛主席的侄子、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还有一位是廖承志的儿子廖晖。

当时的中国南疆,看似风平浪静,但隔壁邻居越南正在和美国打仗。

作为“导弹兵”,要做好防范美军进入中国领空。

那段时间,粟戎生他们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导弹部队经常要搬家,一年总得十次八次的。有时开着汽车走,有时把汽车开到火车上,坐着火车走。

总之,居无定所,工作场地随时处于变化当中。

1966年的夏天,中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不甘心在大山的毛远新回到了北京,并很快登上了政治舞台,也进入了政治漩涡当中。

而粟戎生和廖晖等人,继续在南疆努力着。

1967年,粟戎生所在的团队,操持高射炮,射下了一个美国的“火蜂”无人侦察机,立下了战功。一时间,名声大噪。粟裕也是颇感欣慰。

后来的毛远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淡出了政治中心。而廖晖在南疆一步一个台阶向上发展。

最为努力且踏实的还属于粟戎生,他本来就有着“当一个战场上英雄”的壮志,虽然,军队后来从南疆到了内地、北方,但是,粟戎生从来未曾想过离开军营。

一个长期在一线的职业军人,是渴望上战场的。何况,粟戎生是粟裕的儿子。

父亲那么英雄,儿子岂能太过平庸?

所以,1985年时,43岁的粟戎生勇敢地来到了越南战场。

3、两山轮换,粟戎生作为67军高层来到了越南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队里,很多人会早早转业,因为军队的生活是单调的。

但是,粟戎生没有,他一直在军队,他不是搞军队后勤,也不是搞军事科研,而是长期在一线野战部队。

这符合粟戎生自己的军事生涯设计,要在一线军队中建功立业。

当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粟戎生的部队没有参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虽然狠狠教训了越南,但他们并不甘心,在边境一直挑衅我们,小规模的冲突一直在进行。

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收复老山、者阴山的行动。一时间,前线再次有了大规模的血雨腥风。

1985年,粟戎生作为67军参谋长,和全军将士来到了老山前线。

此时,“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已经传遍全国。

一直想要在直接的作战中建功立业的粟戎生,终于来到了老山前线,这让他感慨万千。他表现出了“报效祖国、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斗决心。

在战争期间,他作为年轻的67军高官,奔波在前线各阵地中,连年轻的参谋都跟不上他的脚步。

这场战争,让粟戎生亲身经历了战场的残酷,也让他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重任。一年多之后,粟戎生从战场撤了下来,因为下一个部队开始进行老山防御战。

从1989年起,粟戎生的职务不断晋升,先是当了四年的总参军务部副部长,之后当了5年的第24集军军长。

从1998年开始,粟戎生担任了8年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而军衔也随着职务不断上升,1990年是少将,到了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真的是虎父无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戎生虽然没有达到父亲的高度,但在同样辈的元帅、大将的后代中,其军事上的表现,绝对是非常亮眼的存在了。

或许,还有一些元帅、大将大将的后代也在军中,搞军事科研、军事装备等工作的,但在野战部队的表现,粟戎生绝对是第一流的。

可惜,粟裕将军在1984年去世了,不能看见长子粟戎生在战场上的拼杀,不能看见儿子优秀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