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陈思竹

编辑|王晗玉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暑期的文旅市场上,研学游“打”得火热。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2024年则有望达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

这块越做越大的“千亿蛋糕”,自然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的加入。 其中,教培行业以其与目标受众高度吻合的优势脱颖而出,但目前尚并未取得积极正向的市场评价。

如今年暑假期间,新东方文旅组织的敦煌研学团就曾被参团家长公开抱怨待遇差——“安排早上六点四十的飞机,中午饭吃牛肉面,面钱是孩子自己付的”——引发市场关注。 而这次研学的报价是“1万出头不含来回交通费用”。

这已不是教培行业第一次涌上风口浪尖。 此前5月,便有市场传闻称新东方文旅赴美游学团签证被拒。 同月,张雪峰推出的研学营一经发出,也因价格昂贵而冲上热搜。

在研学市场上,教培所打出的“专业”旗号,似乎未能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家长的焦虑,被研学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的焦虑,被研学收割

“太乱了,完全不知道该信谁,也不知道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

今年暑假,家长白林被各种各样的研学广告刷屏,“今年(我)看到的广告好像格外多,铺天盖地的,好像让孩子暑假出去研学已经是必须的事情。 ”

正如白林所感受到的那样,研学的市场规模还在扩张。 据爱企查数据,截至目前,与“研学”相关的开业企业已超过4万家,其中,有6146家企业成立于一年内。

此外,36氪梳理小红书发现,在“研学”标签下,该平台相关内容已有2.6亿的浏览量。 其中,除了传统的研学线路,还出现了“大厂游”“名企游”以及“AI游”等众多新形式。

让白林感到心力憔悴的,不仅仅是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其昂贵的价格、“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从众心理,以及无法保障的质量。

“感觉稍稍热门一点的国内线路就要八九千甚至上万。 ”白林叹息道。 她告诉36氪,国内的线路还能“咬一咬牙”预订,而国外的游玩线路实在大大超出她的预算。

研学游的“高价团”,早已不是新鲜事。 6月,“家长月入一万不够孩子研学游七天”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家长群体的共鸣。

据《齐鲁晚报》报道,今年新东方文旅的“穿越河西走廊,重走丝绸之路”8天敦煌游学价格为10980元,而在去哪儿网、携程等旅行网站上,8天敦煌游价格只需要4000-6000元。此前,《第一财经》也曾指出,研学游的价格是同等路线普通旅游团的2-3倍,毛利高出20%-50%。

白林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被研学“收割”。

“没办法,”她坦言,“这就抓住了家长的心理,那么多孩子都去了,自己家孩子不去,总感觉是落下了什么。 ”

但是,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暑期铺天盖地的研学广告和冲上热搜的高价团,实际上已然是市场降温后的表现。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研究院的刘杰武认为,当前研学市场已呈现“量减价减”的趋势,其中,7月下半旬海外研学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在研学行业从业9年,某研学品牌创始人王宇告诉36氪,今年在北京,能够明显感觉到客户有所减少。

谈及背后的原因,刘杰武认为这是供需变化导致的市场反应: 一方面,在“消费降级”的今天,家长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新市场主体的涌入,研学产品的供给也更加繁多,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市场表现。

然而,对于一心想让孩子见世面、长眼界的家长,研学焦虑并未减弱。众多如白林一般的家长,在高价与教育之间反复挣扎,一边交钱一边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学还是门好生意吗?

号称“史上最热的三伏天”下,感到焦虑的不止有家长,还有新涌入这一赛道,寻求“转型”的教培行业。

据36氪梳理,今年暑假,除了早些年就有研学业务的新东方之外,如粉笔、学而思、高途教育、昂立教育、网易有道甚至“网红教师”张雪峰都纷纷加码研学市场,争先恐后推出自己的产品。

之所以选择研学作为“转型”的方向,是因为教培行业对此有天然优势。 刘杰武告诉36氪,教育培训机构长年积累的客户资源,本身便与研学市场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并且,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引导下,教培机构比起旅游类机构,其规划的知识类研学课程也可能更贴合中小学生的需求。

然而,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教培机构推出的所谓更加“专业化”的研学游产品,似乎同样因高价、路线设计不成熟等问题,在上架不久后便打折促销,或滞销。

以张雪峰在5月初上线的6天5晚苏州研学团为例,虽然其产品已经悉数售罄,但此前几经调价: 刚上架时,售价高达9999元,但大约一两周之后,便降价到8999元。 并且,截至7月18日,第五、第六期团组仍显示可购买,前四期团组显示可预约。

这类问题并不少见。 张媛曾在新东方文旅就职,对接研学口。 她告诉36氪,今年新东方文旅研学团的一些“非热门”团,也有一些面临“无法成团”的困境,“如果想稳妥一些,还是推荐报名市面上关注量较高的路线,热门团的成团率还是可以保障的。 ”她说。

此外,OTA平台因其资源丰富,供给链全面等优势,在今年暑期研学中做出的成绩不可小觑: 从各平台暑期数据来看,去哪儿显示,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研学产品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成左右; 携程平台上,研学游订单量水涨船高增长175%,海外研学游人数增长120%。 OTA平台庞大的市场占有量,也为教培机构加码研学带来了一定竞争与压力。

转向研学这条直冲两千亿的赛道,并没有像教培机构想的那么顺理成章。 据王宇介绍,研学的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庞大的供应链,而这其中所付出的成本,算下来甚至还不能被利润完全覆盖。

“因为研学的淡旺季效应十分明显,”王宇说道,“按北方城市来说,一年可能也就60多天的旺季,但这背后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包括前端的引流广告、后端的带队老师等等。更何况,教培行业还没有那么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合作经验。 而且研学只是旅游的一个细分领域,大多数利润来自于寒暑假,剩下时间研学是做不起来的,但是像研学老师、员工还要继续养着。 万一寒暑假出现问题,一年可能就面临着亏本。 ”

刘杰武也表示,培训教师与研学旅游教师实际上有诸多不同,“好的培训老师未必能成为优秀的研学教师。 ”他说。 这正印证了王宇所感受到的人才成本压力。

沉重的成本之下,许多研学机构便走上了“外包”的道路,其中也包括新入局的教培机构。

“但教培的问题就出在这,它所宣传的东西,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课程,这是它本身的竞争力与差异性,但是如果教培也选择了外包,其额外价值就不再明显。 ”王宇解释道,“那同样的东西,凭什么教培还要比一般的研学产品贵呢? ”

张媛也曾向36氪提到,新东方文旅的部分研学路线也存在外包。对此36氪曾向新东方进一步核实,但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

在小红书上,也能一窥研学团找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普遍,一名有过相关经历的博主就告诉36氪,带暑期研学团,只需提前背一背资料,整体难度不高。

不止是教培机构,研学赛道上更聚焦的企业也仍未能改善亏损问题,如主营研学、冬夏令营等业务的世纪明德,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录得营业收入9766.99万元,同比增长66.64%,同期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但仍亏损152.75万元。 世纪明德表示,其上半年在研学、营地等各版块业务都有所增长,但对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在快速增长的业务面前,世纪明德仍然躲不过亏损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的研学,还需多久?

“正常的研学是要围绕课本,作为课本的重要补充。 但现在市场上的多数研学,其实只能算是‘游学’。”

王宇发现,当前的研学市场,越来越难以界定,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在扩大。 比如很多家长希望北京研学中加上环球影城路线,但实际上这一地点与课本内容无关。

“而像一些课本上学到的内容,比如钱塘江、南水北调等,在当前市面上的研学产品中反而是小众的存在,家长也很少为此消费。 ”

延伸到学分认定层面,这种供需矛盾依旧存在。 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在教育部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发布新规,比如合肥市教育局发布的《合肥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21条提到,将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其评价结果也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学生纳入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

这意味着研学经历或将与学生评价、学分认定挂钩,但经36氪求证,当前许多新品牌的研学产品并不具备“加分”资格。 比如新东方文旅,张媛表示,国内路线中,很少会对日后升学有帮助,只有一些国外路线能够实现“加分认证”。 对于这一说法,36氪曾试图向新东方作进一步了解,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而新东方文旅客服对这一问题也表示“不清楚”。

“现在的学分认定还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刘杰武表示。 因此其认为研学的各个环节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

“实际上,当学分认定没有达到标准化、统一化,研学也就形成了当前市场化的情形,并且从目前趋势来看,研学或许会逐步向旅游平台靠拢。 ”作为从业者,王宇如是分析道。 同时,他认为,近些年来,在如新东方文旅等教培行业加码海外研学市场后,相关旅行社或也将看到海外市场的机遇,推出更多国外产品。

“现在新东方海外产品之所以贵,一方面是他能够有助于研学,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旅行社还没有在海外渗透太多研学产品。 ”王宇提到,“而当旅行社,尤其是能够做‘出境批发’的旅行社,在海外市场加大投入后,他们在机票、签证等资源上的优势也会体现出来。”

王宇透露,他所经营的研学企业目前便有布局海外的打算。

不过另一方面,当更多参与方涌入研学市场,“量增价减”的趋势或许会更突出。 刘杰武就判断,“如果政策保持不变,未来的研学产品肯定会更便宜。 ”

毕竟论其出游体验,比起注重度假休闲的“高端游”,昂贵的研学游实际性价比并不高。 伴随这一市场“卷上加卷”,未来产品定价或将持续走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白林、王宇、张媛为化名)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