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育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黄河水,如今居然又争上了。而这个争吵的原因就是,究竟要不要分流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北内陆可能是下一个鱼米之乡

华北内陆可能是下一个鱼米之乡

东北有黑土地,江南有鱼米之乡,而在深居内陆的华北平原,虽然农作物种植面积同样不少,可是与两地比起来,这里的收获却要低上不少,而归根结底,就是气候太不尽人意了。

原来,由于华北平原常年受温带季风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所以四季有度,但同时也导致各个季节的降雨量差距十分之大。

本身就不算量大的降雨,还常常集中在夏季出现,因此,春季旱情、夏季洪涝就是华北平原经常要面对的种植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华北平原相比,虽然东北温度要更低一点,但是耐不住这里有世界上最丰饶肥沃的土地:黑土地。也正因如此,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全国的五成左右。

江南地区与华北内陆相比,同样可以依靠较为湿润以及温和的气候来催使各类作物尽快生长,种植效率同样也会高上不少。

因而,在这种华北内陆的种植难的情况出现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也想出了各类的方法,其中比较直接的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引水入华北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之一,源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并自西向东一路流经青海、宁夏、山西等九个省市地区,最终汇入渤海。

根据计算,该水域的总长度甚至能够达到5464公里,而流经的面积也达到了752443平方公里。可以预想到的是,但凡我们能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分流,那最终都能使整个华北平原受益无穷

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过使用用水源改善环境的做法,早在2018年,我国相关部门就是用凌汛来治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环境。严重沙化的土地已经在凌汛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可供人类使用的牧场、渔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在经验与理论的推动下,专家们得出了一个理论上的可行方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华北航运复兴工程。

分流黄河仍需讨论

分流黄河仍需讨论

分流黄河,让其从人们心中的母亲河成为北方人民真正的可用水源,能否做到,好像只在人们的一念之差。然而,如果我们真想让理论成为实践,其实中间还差着很多步骤。

据了解,黄河流域上游在好年份时,水流量甚至可以超过500亿立方米。然而,每年都有超过百亿吨的水资源,会直接汇入大海,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要算上人们难以管控的汛期,所以该流域常常面临着下游缺水、上游洪涝的多重挑战。在三重困扰之下,仿佛在上游对水源进行分流管控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然而,事实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吗?

往好了想,如果我们能对该水域进行合理利用,在上游处截流相应的水源,并将这些水引入汉江、淮河等地进行储存,也许确实能保证整个北方地区的用水不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可能还会避免临水地区出现洪水问题,甚至连下游的泥沙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冲刷。据估计,整个水利工程结算下来,至少可以为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至少5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源。

在这种足量水源的供应下,也许西北、华北地区将出现多个堪比南方的鱼米之乡,然而,如今却有两大问题挡在了工程面前。

首先,投入成本是在过高,据了解,华北航运复兴工程与曾经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预估需要我们投入1.1万亿元的成本,工程实施也需要持续至少15年,而这个报价,甚至还是2021年给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的成本是否还需要增加,周遭地区要考虑的因素与影响是不是要扩大,可能都会成为积压在我们心中的顾虑。此外,工程难度也是人们面前的巨石。

毕竟,上游的凌汛一旦来临,形成的洪涝程度是人类难以简单驯服的,此外,由于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所以我们开始动工之后,很可能要再与高原环境作斗争

而如果我们吃力吃苦最终搞下来西线工程只是为了向华北、西北地区送水,那么这种付出与回报之间是否又是对等关系呢?所以分流的做法,也许远不如从其他地区向北方送水的性价比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伏的出现分担黄河压力

光伏的出现分担黄河压力

既然简单粗暴的对黄河进行分流,在当下是难以实施,那么较为缓和的以水发电的想法又能否实现呢?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大家至今也没有放弃这种理论上的可行性。

说起利用黄河水发电的大工程,最绕不过的就是黑山峡水利工程,如果这一工程能够顺利实践,那么宁夏与甘肃的交界地,将会多出一个电站总装机量高达260万千瓦、总投资达915亿元的庞然大物。

虽然这一数据与三峡工程的装机量2250万千瓦、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难以相争,但是从投资量来看,不难发现人们对黑山峡水利工程保有着怎样的未来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咱们得清楚三峡工程能实现发电的同时,还同时保证了393亿立方米的水源库容,所以如果黑山峡水利工程落成,咱们还可能顺便就解决了内陆地区的种植用水问题。

然而,虽然专家们讨论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该水域确实难以简单驯服,所以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展开相应的实践工作,据了解,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黑三峡水利工程就已经列入讨论范围了。

可即使到了2024年,我们却仍然在对工程进行着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没有动起一砖一瓦。

而影响我们做抉择的点其实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可能还是2019年时,关于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就已经被上升为了重大国家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制度的带动下,自然就不能粗暴的只考虑到各类人造工程的效益了,要知道,即使是不做任何改造,其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值得我们保护。

而如今,随着咱们还研发出了较为高效的清洁能源,例如光伏发电以及风力发电,也可以发现好像在母亲河上建立水利工程,是有点性价比没那么高了。

毕竟,光伏发电经过七十年左右的发展,不仅成本降低了三万倍,效率也足足提高了八倍,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的光伏就已经累计装机609.5GW,成为国家第二大电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如果再加之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序实践,就可以发现咱们引黄河水入西北、华北的方案好像也就没有很大的必要性了,由此,咱们才会这么多年一直卡在理论这一步。

但无论如何,不管是对黄河水分流还是不分流,侧重用水还是发电,其实每一方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华夏的复兴以及建设,并不存在谁对谁错。

在未来,也许随着我们在科技上的突破,能在不动黄河水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对用水用电的完美供应也说不定呢?未来还未来,当下的我们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