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9月6日,北京市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北京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就“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出建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相关部门已推动实现7个涉山区(941个山区村)卫星电话全覆盖。

“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是今年的协商式监督议题。从3月开始,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牵头成立调研组,开展监督调研。调研组认为,北京监测感知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应急数据壁垒需要进一步打通,应急通信网络需要进一步升级。建议完善全域感知,塑造精准智能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数据共享,夯实开放融合的数据底座;聚焦建用结合,构建城市应急大模型,打造智慧“应急大脑”,支撑各类智能化应用;推进网络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据悉,经调研组建议,北京相关部门已推动实现7个涉山区(941个山区村)卫星电话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显著增加。会议上,顺义区政协委员、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慧水务事业部总经理孙亮建议,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融合卫星遥感、数字高程模型(DEM)、站点监测等多源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如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识别流域上下游各站点间水文时空关联性,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和预见性。采用遥感、视频、传感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全息感知。充分融合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施工现场、营区积水、工程渗漏等潜在安全隐患;通过神经网络稀疏感知方法,用尽量少量监测样本点预估边坡等整体力学变化趋势,提前发现滑坡风险。

多位委员也提到了科技助力的重要性。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白琳建议,推动AI大模型赋能联合预测预警。利用AI大模型,集成多灾种数据、构建灾害链模型、分析灾害间的耦合效应,并结合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综合预测,建立跨专业领域的协同预警平台。

救援队伍与基层社区是快速响应、应急救援的一线。课题组专家、民革市委人资环建委委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张辉建议,提升前线救援队伍包括社会志愿队伍的服务支撑能力。对前线救援队伍中每个人位置与状态进行跟踪,并配备环境监测与通讯装备,在出现问题时提前预警,以快速增援或救援。构建前线救援大模型,监控调度所有战斗小组,配备无人机与机器人、直播系统,改进现场的灾情数据获取能力。

“在完善城市风险感知网络,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的基础上,鼓励市民主动上报应急类信息,让每位市民的移动终端成为风险感知监测点。”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智慧城市委员工作室召集人黄孝斌建议,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数据共享,成为安全生产、危化品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数据来源。加大公共数据向企业开放的范围和力度,释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应急业务的数字化水平赋能。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