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很多人的名字都不是原来的名字,如陈再道、王平、陶勇等等。
要说到改名字,王平将军算是改名频率最高的了,多次改名才改成现在的名字。说到他参军,走上革命道路,也是事出有因?
两任继母,让他不愿在家住
王平原名王惟允,出生在湖北阳新县,父亲王幼钦。王平兄弟姐妹六人,他最小,上面两个哥哥早年夭折,三个姐姐给人当了童养媳,家中有一亩地。家庭的贫困可见一斑。
王平的母亲在他不满周岁时就病故了,父亲要为生计忙碌,大姐虽然嫁人,却被父亲叫回来照顾他。其实,大姐年纪也不是很大,不满10岁。姐姐带着他,满村转,哪家能吃到奶就去哪里,姐姐把他拉扯到六七岁才离开。
他的母亲病故后,父亲续房,而继母带来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儿子。几年后,这位继母的儿子回到叔叔家生活,继母给他新添一个弟弟。父亲希望他能读点书,不至于当睁眼瞎,读了私塾,又上了小学。
继母对他并不好,经常整他,小小年纪也知道好坏,要报复。一次没有忍住,拿板凳打了继母的头跑了。幸亏他躲出去 ,要不然就是一顿揍。
为了让王平能有一门手艺,把他介绍给朋友学中医,当学徒。对方没有儿子,想让他当儿子,才教他看不,他听后很生气,不干了。
离开药铺,他考上了高等小学,因为家里没钱没有去,在大伯家开的私塾看书。年龄大了,有了叛逆期,父亲怕他离开家,就想办法拴住他,给他包办亲事,结婚后分给他5亩地,让他们自己过。可他对封建婚姻不满意,萌生出离开家的念头。
18岁时,他的祖母去世,继母也病故。为了办事,家里欠了不少钱,生活本来就拮据,这一来更困难了。
不过,这并没有挡住父亲的续房,父亲第二次续房,继母也带来一个儿子,家里的环境越来越差,他实在不愿呆在家里,总想找机会离开。
1926年,农民运动席卷而来,他参加了农协,后来一直参加地下宣传工作。1929年加入共产党,当教员教书,实际上这是身份的掩护。
1930年,红军攻打阳新县城,他找到不部,想参加红军,并告诉别人自己入党的经过和工作情况,最终被允许参军。
两次改名,让他成为王平
到红军后,每次连长点名,对方是广东腔,念他的名字总是念成“王嗡嗡”,大家听了就笑。于是,他们商量改名为王明,这是他第一次改名,这个名字伴随他多年。
1936年,已经到陕北红27军当政委的王平,找到毛主席,说自己要改名。主席对他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王平有些不好意思,正因为这个,别人才拿他开玩笑。
其实,他不是找毛主席来取名字的,而是来写名字的。
第二次改名为王平,是张爱萍给他取的,毛主席就亲笔写了一张任命书:命令王平任27军政委。从此以后,王平这个名字与他相伴62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