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83岁姚广孝临终之际,抓住58岁朱棣的手不放,恳求道:“陛下,我要一个人!”朱棣一向听从姚广孝,此时却沉默不语。
姚广孝是朱棣的心腹,被称为“妖僧”。临终时,朱棣问他有何愿望还未实现。
辅佐朱棣36年来,姚广孝从未开口要过任何东西。
偏偏最后,他抓着朱棣的手,恳求朱棣:“望陛下赦免溥洽,他被关在牢中很多年了。”
朱棣想了很久,终于想到溥洽是何人。
溥洽也是一位僧人,而且是姚广孝的好友。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溥洽曾经辅佐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如果自己答应放过溥洽,实际上也是答应放过朱允炆。
虽然当年朱允炆自焚,但一直没有见到尸体,万一他还活着呢?
朱棣面露愁容,如果朱允炆还活着,那将来我的子孙能不能对付他,能不能坐稳天下?
朱棣看着姚广孝希冀的眼神,想到姚广孝一直以来,为自己殚精竭虑,却不肯收受任何赏赐,朱棣狠狠心,当下就准允了,让人去狱中把溥洽放出来。
听到朱棣准允,姚广孝心无牵挂,心满意足地合上了双眼,享年83岁。
对姚广孝而言,溥洽才是世上最亲密的知己好友。
溥洽与姚广孝一样,都是僧人,且志趣相投,两人之间十分亲密。
只是后来,因为政见和立场不同,二人分道扬镳。
姚广孝当年与朱棣相识,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故而后来追随朱棣去了北平地区。
而溥洽追随了朱允炆,之后朱允炆登基,溥洽变成了主录僧,专门负责皇家法事。
从朝中阵营来看,姚广孝和溥洽就是一对敌人。
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允炆烧了皇宫。
这一烧,让朱允炆的死成了谜。
朱棣对外宣称朱允炆已死,自己是真龙上位,顺应天意。
但私下里,朱棣却一直忧心忡忡,万一朱允炆没死呢?
于是,朱棣赶紧命人秘密寻找朱允炆下落。
此时,有人说:主录僧溥洽肯定知道朱允炆去哪儿了,因为就是他帮朱允炆逃跑的。
朱棣立即让人捉拿了溥洽,扔他进大牢,逼问他朱允炆的下落。
但溥洽死活就是不开口。
朱棣无奈,溥洽一天不开口,自己一天不得安生,既然这样,那自己就跟溥洽使劲儿耗,他终有一天会松口!
这一耗,就是15年。
朱棣坐在龙椅上,这15年来,自己从满腹忧心,到后来疑虑渐消。
15年了,自己也老了,侄子朱允炆如果活着,那如今也该41岁了,身体也定大不如前,况且他性格柔弱,不一定会想着谋自己这把龙椅了。
朱棣又看向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他已经显露治国才能,这天下,由他打理自己也放心,就算朱允炆真的活着,也妨碍不了自己的儿子上位了。
这么一想,朱棣就越发放心,放了溥洽。
而溥洽此时也已72岁,也是大半截身子入土了。
15年来他没吐露一句朱允炆的事,出了大牢后,他赶去祭拜姚广孝。
此时浦洽的白发都有数寸长了,后来,浦洽去了南京报恩寺养老,终年80岁。
至于朱允炆,浦洽半个字没吐露过。
但根据后世的一些材料,朱允炆的结局大概有四种。
结局一:朱允炆跑去做和尚了。
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觉得朱允炆太过和善温柔,所以给了他袈裟和禅杖,说他适合做和尚。
而朱棣杀来时,宫中一片混乱,朱允炆就装扮成和尚跑了。
然后他云游四方,去过杭州东明寺,最后在苏州普洛寺落脚,不问尘事。
结局二:朱允炆去了海外。
朱棣曾派两个人去寻找朱允炆,其中一个人就是郑和。
而郑和下西洋,明面上是为了宣扬国威、传播明朝文化,实际上也是受朱棣之命,寻找朱允炆。
结局三:朱允炆躲起来准备谋划帝位。
传闻,朱允炆打算流浪几十年,之后再回来继承大位。
但他发现朱棣的治国才能强过他,所以放弃了皇位,选择隐居。
但这个说法不是很可靠。
朱元璋和姚广孝曾多次提及,朱允炆为人过于“柔”,缺乏上位者“刚”的手段和心态。
躲起来谋划帝位,必然需要隐忍、才华以及强大的复仇心态,但这样的性格实在不像朱允炆。
结局四:朱允炆自焚而死。
朱棣当年杀进皇宫时,朱允炆就已经烧了皇宫。
此时的朱棣,只看见几具面目全非的尸体。
根据史料记载,这几具尸体分别是朱允炆、马皇后(马恩慧)以及嫔妃侍从。
而这种说法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故而可信度较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