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烟火气

一缕故土情

福州晚报和聚春园集团联合推出《八闽全席》栏目,从掌勺村妇、闽菜乡厨,到名厨主理,以影像方式展现滋味万千的闽菜菜肴,讲述关于它的动人故事。

我们希望在香味扑鼻的美食中,记录闽菜的古今传承与创新,见证其融合交流,呈现闽菜之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

今天让我们一同观赏

《八闽全席》第十三期

——“福宴”一家亲

为什么当厨师

一当就是3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一个家族至少10人当厨师

打小就沾着锅气长大的李焱来说

“成为厨三代”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顺理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0年入店开始学厨,到如今独当一面的聚春园·福州大饭店行政总厨,35年来,工作地点在变,不变的是传承闽菜传统技艺、守正又创新的初心。

PART01

35年刀工成就

五彩珠帘鱼

聚春园·福州大饭店的后厨

从上午9点开始忙碌

作为福州唯一一家

以“福州”命名的大饭店

这里的菜承担着传承经典闽菜的重任

代表着福州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政总厨李焱今年53岁,负责着饭店里一切和吃相关的事物,也肩负着闽味的传承与创新。18岁就在聚春园拜师学厨的他,跟过闽菜大师姚信锐、林水俤、罗世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那个年代拜师学艺,都是争着抢着呢。”回忆那段岁月,他觉得既辛苦又美好。不怕吃苦的他,每天都早早守在后厨,食材一来,就抢着备菜,泡发干货、处理食材,一点一滴积淀自己的厨艺。

“淡糟香螺片是传统闽菜,片螺非常考验刀工,但每天只有80斤左右不够每个学徒练习,这80斤谁来片,就看谁更‘积极’。“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李焱回忆,他每天总是抢着敲螺壳,片螺肉,“我一人能‘抢’做二三十斤呢。”

也正是这个过程中,他从师傅们言传身教,领悟闽菜的精髓重在细节,比如佛跳墙成功与否从泡发开始决定,泡辽参要用陶瓷碗,不能沾油、盐……

一道五彩珠帘鱼

展示了他的刀工和对细节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一条黄瓜鱼,片下两片完整的鱼肉,大小均匀。然后将每一片鱼肉都片成厚薄均匀连在一起的10片,绝不能片断。鱼肉边角料融合虾肉、肥膘肉、干贝、马蹄等剁碎,加入调料,成为虾鱼泥。然后将每一片鱼片卷上虾鱼泥,抹上蛋清糊,入蒸笼蒸熟。最后淋上特制的“玻璃卤汁”,这样做出来的鱼,形似珠帘颜值高,酸甜可口味道绝,叫人拍案叫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02

新加坡四年

开阔美食眼界

从1990年开始学徒生涯

李焱就一直在聚春园旗下工作

他经历聚春园大酒店、于山宾馆

成都聚春园、新加坡聚春园

以及福州大饭店等

特别是新加坡4年的时光

让他开阔了美食眼界

“2009年新加坡聚春园开业的第二年过去的。”李焱说。在新加坡,助力着闽菜在国际舞台展示风采。为了避免福州菜“水土不服”,李焱根据当地饮食习惯不断改良。红糟在闽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用红糟入馔堪称闽都一绝。如何让新加坡人爱上红糟。比如淡糟香螺片,他创新将响螺变成象牙蚌,味道同样爽脆。4年里,他带着闽菜征服许多当地人味蕾,还去过总统府做接待,赢得好评。

新加坡是美食之都,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也学习了很多。回国后,他将国外优秀的饮食文化、理念融入闽菜之中,让闽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两年前

福州大饭店推出闽都福宴

这是由福州市精心打造的闽菜文化品牌

每一道菜

都展示了闽都文化的深厚底蕴

白蜜黄螺珠、南瓜扒花胶

是传统闽菜中的代表

也是“闽都福宴”菜单里的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黄螺汆熟后取出螺肉,然后用传统的“白蜜”烹饪方式烹制。白蜜即用白糖、酱油、麻油、胡椒粉,加上葱花蒜末等在锅中磨煮而成,味汁儿黏稠似蜜。将白蜜酱汁与螺肉一起稍微炒匀(拌匀),即可。这道菜质地脆嫩,味道鲜甜,清热解毒,明目且补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南瓜扒花胶,是将花胶泡发好与南瓜一起烧制,丰富的胶原蛋白,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

PART03

四代从厨

闽菜“一家亲”

每一道菜的产生

都是厨师与食客间无声的对话

而今年过五旬的李焱

每天依然坚守在出菜窗口

确保每一道菜品都达到最佳状态

每当食客们用餐完毕

他总会亲自去拜访、倾听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聚春园,我们坚守着守正创新的理念。”李焱介绍。除了传承传统闽菜技艺之外,他带领厨师团队不断在时令食材中寻找灵感,将新鲜元素融入传统之中。比如创新地将红糟与土猪肉结合,先腌制然后洗净,再辅以草药烹饪,肉汤不仅保留了红糟的醇香,更增添了草药的疗效,成为一道既美味又养生的佳肴。藜麦烩辽参则是另一道创新之作,将辽参与藜麦巧妙搭配,不仅口感丰富,更富含营养,深受食客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李焱总厨出生在厨师世家

从爷爷那一辈算到侄儿这一代

已经传承4代

爷爷、大伯、父亲、母亲

哥哥、姐姐、侄儿

家里算上他

至少10个厨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小时候最幸福的就是放学回家,一桌子好菜。”李焱说,那时候一个家族住一起,每个人都做一道拿手好菜,妈妈最擅长炒米粉,姑丈炒白果最好吃……李焱的儿子在深圳部队当驾驶教练,也继承了家族对厨艺的热爱。他不仅向父亲学习了洋烧排、荔枝肉等经典闽菜的制作方法,还常常在部队帮忙烹饪,为战友们带去福州的家乡的味道。

就像家族世代传承一样,对于闽菜的传承,李焱觉得,一样要重视传帮带。“祖辈留下来的手艺不能丢,优良传统必须传承下去。”多年来,他像当年师父教导他一样,致力于培养新一代闽菜厨师,许多徒弟已成为各家餐馆的总厨,为闽菜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力量。而他依然与锅铲为伴,与火候为友,为传承闽菜精髓而努力。

记者 雷岩平 陈丹/文

陈捷阳 陈景好/摄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