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于河北唐山月坨岛)
过去二十多年,我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在谷歌新闻(Google News)中搜索关键词“中国”(China),看一下美西方英文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
这个习惯让我得以对美西方媒体污蔑和攻击中国的各种伎俩都非常熟悉。很多时候,在看到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时,我会不自觉地“嗤之以鼻”。
这个保持了二十多年的习惯,让我已经对美西方媒体各种污蔑和攻击中国的伎俩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现在,只要他们一张口,我就知道他们要耍什么花招。不管他们怎么变换手法、变换花样,我对他们的评价就是一句话——“狗嘴吐不出象牙”。
以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例,从CNN到BBC,美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有一股浓浓的“酸味儿”扑面而来。
过去几年,美国口口声声嚷着要跟中国“竞争”,要搞一个美国版的“一带一路”计划,但实际上,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根本拿不出真金白银来支持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主义盛行的美国也根本没有在对非洲出口扩大开放市场方面有任何作为。
不过,这丝毫不妨碍美西方媒体对中非合作论坛取得的各种成果报以“酸葡萄式”的反应。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美西方媒体就像是一群有着严重心理障碍的人,他们见不得你好,他们永远也不会承认你好,即便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已经烂透了,他们也不会对中国所做的正确事情报以公正的评价。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国内有一些人完全不了解美西方媒体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色彩,更不理解他们在日常各种涉华报道中隐藏的“日程”,反而把美西方媒体的报道当成了“真相”,嚼起来有滋有味,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蓄意“投喂”,已经被人有意“带了节奏”。
这两天,臭名昭著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又开始对中国经济大放厥词了,它甚至下结论说,中国有可能步苏联后尘。
这些反华媒体在炮制各种反华报道时,往往会捕风捉影,以偏概全。这让中国国内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一些不自信的人,一些标榜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但实际上根本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很容易被“带节奏”。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常识思考一下,如果英国《经济学人》那么专业、那么厉害,它怎么不对自己的国家、怎么不对身陷困境的英国,多提一点专业的、有用的意见呢?难道《经济学人》的编辑、记者,都是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者吗?他们在自己的屁股已经着火的情况下,还不忘万里之外的中国,还不忘记给中国不断提意见、提建议?这种“不要祖国、只惦记中国”的做法,实在是令人生疑。
不久前,英国工党在选举中获胜,一上台就发现前任保守党政府“胡作非为”,让英国政府财政面临很大的“窟窿”,英国政府有破产的风险。与此同时,过去十几年,英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任何一个对英国未来都极为重要的产业,没有任何作为。《经济学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好好分析分析“大英帝国”怎么会沦落至此,好好给英国工党政府也好,保守党政府也好,出出主意,想想怎么才能挽回一点曾经的“大英帝国”残存的颜面。
但是,《经济学人》对这些事情很不热衷,它时时刻刻摆出一副“全球主流媒体”的样子,对中国指手画脚,颇有一种“君临天下”的傲慢姿态。
非常可笑的是,如果我们去看看《经济学人》过去二十多年的“合订本”,这家杂志几乎对中国所有的宏观判断全部都是错的。一家号称专业的时政、财经国际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错得如此离谱,如此“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其中难道没有什么猫腻吗?
当然有。
《经济学人》及其背后的“主子”,几十年如一日,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唱衰”中国,那就是恶意攻击中国。中国做得好,它就“鸡蛋里头挑骨头”,指责中国还有什么问题。如果中国恰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它就像饥饿的秃鹫一样,随时准备全力俯冲下来,对中国发起狠狠一击。他们是西方对中国搞“和平演变”的生力军,他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在国际社会给中国“泼脏水”,同时,通过各种“唱衰”中国的报道,影响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信心与支持。
《经济学人》几十年来,始终不渝地在履行它的“主子”给它的任务,而它的“主子”从内心深处就是极端保守、极端反动的西方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个“主子”一生的目标就是反共、反社会主义。你要想这些人说一句“中国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那简直比要他命还让他难受。
我曾经看过法新社的报道守则,里面明确说了,法新社的涉华报道就是要聚焦所谓的“人权”“民主”等问题。为什么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民调却显示,法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背后就是法新社这样的媒体在“搞鬼”。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污蔑和攻击中国,严重误导了法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西方人,自以为“高人一等”,自以为可以在中国人面前当“教师爷”。考虑到他们自己国家现在的那种“熊样儿”,他们在中国人面前的那种傲慢、自大姿态,就显得尤其荒唐、尤其滑稽。
我一直都在呼吁,中国国内那些能看懂《经济学人》原文的人,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能力,千万不要捧着“肮脏、发臭的《经济学人》的文章”当个宝。
那些一看到《经济学人》反华报道,就热衷于到处传播,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人,他们往往在精神上仍没有对西方殖民主义“断奶”,他们仍不自觉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美西方媒体的报道比中国媒体的报道更专业、更权威”。如果不能完成思想上的“觉醒”过程,这些人很容易沦为美西方媒体“洗脑”的对象,很容易沦为美西方各种攻击和污蔑中国论调的“信徒”。
台湾“名嘴”郭正亮,是耶鲁大学的政治学博士,他在节目中曾多次痛批《经济学人》这样的美西方媒体“不要脸”。跟他一样,我也很瞧不起《经济学人》这样的美西方媒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第一,他们如果真的那么牛,他们就应该先“拯救”一下他们自己越来越糟糕的国家。十几年前,英国就连一辆载重卡车都无法独立生产了,这样的国家除了卖留学文凭,除了操纵祖辈在金融、法律、贸易、财会等领域留下的所谓“国际规则”,还能有什么出息?一家媒体,连自己国家的问题都整不明白,你难道还能期待它对中国问题发表什么“高见”?
第二,他们如果真的那么牛,他们怎么不敢面对一下他们过去常年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呢?二十多年了,他们对中国所有的宏观预测全部落空,这难道不是他们专业上的耻辱吗?这难道不是他们良心上的“伤疤”吗?
最后,我也想对中国国内那些“痴迷”外媒涉华报道的人说一句,从毛主席到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早就证明了,中国的事情,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办,任何“洋大人”都是靠不住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