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听过以下这个段子,讲80后的无奈: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老婆;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老婆。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送外卖。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当我们已经不能生的时候,又来鼓励我们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段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其总结了很多社会现象,特别是其对人口情况的总结,非常到位。“人口”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是“population”或者“number of people”,就是人数,是不能搞出太多联想的。但中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总是能搞些新花样出来,有人就认为,“人口”强调的是“口”,也就是这些都是张嘴要吃饭的,也就是社会的负担,现在说成是“负债”。为了区别于此,我们还有“人手”这个词,这就和人口不同,强调的是“手”,也就是劳动力,这又是“资产”了。其实英文也有这个意思的词,比如“manpower” 或者 “staff”都可以,从外形就知道,由于词的“长相”问题,我们的语言环境,更容易混淆一些。

我当然不是来讲英语的,我自己的苕国口音英语,说出来是要吓死人的。我们今天是要通过世界银行的“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数据来看一看,“人口”和“人手”这个问题。世行的数据其实也来自我们的统计部门,我们直接选用的原因是方便和其他国家做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60年的时候,我们的抚养比是79.5%,其中少儿抚养比为72.5%,老年抚养比为7%,一直到1977年,这些数据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从1978年开始,少儿抚养比开始大幅下降,原因很清楚,计划生育全面展开了。虽然有过几个“平台”期,但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一直到2011年达到25%之后才开始小幅回升;不管是二胎还是三胎政策的影响,提升幅度都没有超过1个百分点;到2022年跌破25%,2023年已经下降至24.35%的新低。

我们不敢说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虽然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证明了,确实不可逆。但后续下降的幅度会变慢是必然的,原因是,基数已经很低了,再低也低不了太多。

影响抚养比的另一大因素是老年抚养比,其波动相对来说没有少儿抚养比那么大。原因很简单,要增加一个需要抚养的少儿,怀胎要九个多月;要增加一个需要抚养的老人,平均要5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50多年的时间,虽然很长,但也总是会来的。到2020年,老年抚养比指标达到10%以上,2017年超过了15%,2023年就超过了20%,来势相当凶猛。

两大指标加总就是社会抚养比,2007年至2012年时,是我国抚养比最低的六年,这六年都不足38%,之前和之后都比38%高,只是构成上两大指标的差异比较大。我们必须来看一下GDP指标了,从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来看,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口结构,或者说抚养比指标与GDP排名的变化有没有关系呢?我个人觉得是有关系的,经常听人说“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这就形象表明了,抚养比对具体家庭的影响,对国家的区别并不会太大。虽然更多的劳动人口,会带来内卷等问题,但正好遇上了加入世贸组织和前期积累的资本等优势,于是,我们就快速发展,短时间成为了世界工厂。由于抚养比低,就可以加大投资或积累的力度,导致上面的各种优势持续加速。

我知道,每年增长10%,七年就能翻倍;或者说,每年增长7%,十年差不多也要翻倍。可以多积累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而2007年至2012年时正是如此。由于我们特殊的分配体制,积累更多流向了哪里,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说就迎来了社会的大繁荣,就包括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还可以把房价快速救起来。

有人可能要说,大家都一样,别仅仅说我们的抚养比,你得再找几家来对比着看一看。这就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78年之前,我们和印度的数据差异不大,大家的抚养比都在八成左右;然后就开始分道扬镳了,直到2023年,两家差不多又靠近了;这40多年,我们就一直比印度有着更少的负担。在1992年,我们的抚养比低于美国后,就一直向下,到现在也比美国的负担低很多;和俄罗斯相比,在1994年至2024年之间,两者交织在一起,最后也摆脱了俄罗斯,负担要比其低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看少儿抚养比,差不多也是上世纪70年代末低于印度,但要到2000年后才低于美国,最近几年才低于俄罗斯。在主要的大国中,我们现在玩的就是少生孩子多种树,至于还会不会继续降?应该还会逐步下降,直到找到新的支撑平台。这当然有好处,不管未来怎么样,至少这40多年的负担是实实在在减轻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年抚养比方面,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在2004年左右有过交叉之外,大家各玩各的,但总体趋势都是在增长,这是大家都面临的人口问题。印度是在低位玩得比较开心,虽然60多年增长了一倍多,他们2023年也才10.4%。

我们虽然一直没有美俄高,但从2000年左右突破10%,2023年就突破了20%,后续还会加速增长。这不像少儿抚养比,除非发生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数值是比较好估算的,因为人口的年龄结构在那里摆着的。虽然我们暂时还比美俄的情况好,但我们的人口基数大,资源,特别是人均资源的优势不大,再加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并不见得压力就会比他们小好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回到来和印度做对比,1978年和2023年这两年,两国的总抚养比差异虽然都不大。但1978年时,是少儿及老年抚养比差异都不大;2023年的情况就变成了,印度的少儿抚养比要高很多,老年抚养比低很多。

能不能说,这40多年,我们通过减少育儿的成本负担,取得了相当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呢?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结论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优势还能持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还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毕竟平均要55岁左右才退休。比如说71-75年出生这波人大约在未来几年退休,而对应的01-05年的这波人就业,这就会产生近4000万的劳动人口差异,但接下来的差异又会缓一缓,因为76-80年的出生人口,比06-00年多不了多少。直到再下一个五年又会加速影响,后面的变化就不可知了,因为出生人数不好预测。

按理说,从1978年至今,我们和印度比,走了捷径。我们通过减少抚养比,大大降低了社会成本和家庭负担。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这40多年的相对轻松,是需要这波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前,就想办法做好积累的。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然的话,大家就都走捷径了。

然而,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能积累着财富来应对,反而对这种捷径形成了依赖。甚至很多人认为是我们在管理上有优势,个别极端者还认为是人种上的优势。

不仅没有出来混要还的想法,反而,管理方把几十年的收益权一次变现,个人或家庭则是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负担。

我们在抱怨前面段子里面所说的不公,我们哪里知道,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

他们就算很多人都不生养孩子,也有太多的老年人负担,具体表现就是要交更多的养老保险,甚至超出他们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他们想要去创业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各种资源都已经被出售了几十年的产权,创业的成本怎么可能会低?

他们想要工作的时候,有一堆没有积累够养老金的人,还赖着不想走。就算走了的,也还得想其他办法继续劳动赚钱,继续跟他们竞争,因为这些人差钱养老。

还有很多很多,不能说得太明白了,总之一句话,历史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可能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