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剧烈竞争之下,汽车行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就连德国百年传统豪强大众,也将要87年来首次关闭德国本土工厂。中国汽车产业过去的压力和屈辱,是时候让西方人尝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大众关闭德国本土

大众集团的一纸声明,在全球汽车圈引发巨大震动。9月2日,大众集团发布声明称,公司正考虑关闭其在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厂。德国上一次关闭工厂还是在1988年,但那次不是德国本土,而是关闭了其在美国的威斯特摩兰工厂。大众汽车自1937年成立以来,从未在德国关闭过工厂。大众此次关闭本土工厂,是87年的历史中首次在“大本营”德国关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大众汽车和工会签订就业保护协议,承诺2029年之前不在德国裁员。关厂必然带来裁员,这意味着大众放弃了上述承诺。更加尴尬的是,几个月前,工会还要求大众汽车为12万名员工在一年内涨薪7%。谁知道如今不仅不能加薪了,而且还会被裁员。众所周知,欧洲工会的能量特别大。哪怕得罪工会,大众也要裁员,形势危急程度可见一斑。大众汽车全球员工总数约为68万名,其中40%以上在德国。关闭德国工厂,意味着其中很多员工的“铁饭碗”要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百年传统豪强低头

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骄傲,大众汽车为何连本土工厂都要关闭了?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大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德国在竞争力方面逐渐落后。”今年上半年,大众全球销量约435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37万辆,尽管营收上涨1.6%至1588亿欧元,但营业利润下降11.4%至101亿欧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大众汽车去年就宣布“降本节流”计划,计划到2026年削减100亿欧元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自己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遭遇重大打击,这成了压垮大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巅峰时期,大众在华年销量高达400多万辆,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超过四成,而2023年只售出300多万辆,下降了百万辆左右。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卖了约130万辆,远低于比亚迪的160万辆,丢失了40多年的品牌销冠宝座。而且,大众在中国失去的不只是销量,还有利润。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营业利润仅为8.01亿欧元,同比下滑30%。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二季度,大众在华居然开始亏损,亏损额为1.93亿欧元,去年同期还盈利3.48亿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德国汽车陷入困境

全球汽车行业迎来时代巨变,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这是无可阻挡的大势所趋。作为传统燃油车巨头,大众船大难掉头,新能源转型步伐缓慢,被后来居上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们大幅赶超。面对销量端、利润端传递过来的压力,以及中国车企强劲竞争力下,大众在华失利寒气的侵袭,大众汽车只能通过缩减产能,关闭部分工厂,甚至87年来首次关闭德国本土工厂,来达到节流目的。有人说,这是德国汽车工业哀歌响起的前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考虑关闭本土工厂,背后确实折射出德国整个汽车工业正面临的转型困境。随着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取代加速,德国这个造车“老师傅”遇到新问题。油电巨变中,不仅德国传统车企遭遇当头一棒,而且其零部件供应商更是出现“破产潮”与“裁员潮”。今年上半年,20家年收入超过千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商申请破产,同比激增超60%。此外,采埃孚裁员11000-14000人,大陆集团裁员7150人,博世裁员12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为9272万辆,同比增长约1103万辆;同期中国汽车销量为3009万辆,同比增长约360万辆。换而言之,中国去年贡献了全球汽车行业超32%的增量。但这个超级大蛋糕,德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吃不到多少。中国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年汽车销量的推动。比亚迪等自主车企们,抢占大众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等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蚕食大陆、博世、采埃孚等厂商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