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列传

方孝孺列传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台州府宁海县(今宁波市宁海县)人。明朝著名的忠臣、文学家。

血泪铺就的忠君之路

血泪铺就的忠君之路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求知若渴,每天读的书籍超过一寸厚,乡邻称他为“小韩愈”。

方孝孺长大后,跟随当时的著名学者宋濂学习。宋濂门人众多,其中不乏知名人士,方孝孺最为优秀,就连很多前辈都自愧不如。

宋濂是文坛领袖,但方孝孺并不注重学习文章辞藻,而是将明王道、致太平作为人生志向。

有一次,方孝孺生病在床,家人告诉他家里没有粮食了,他却笑着说:“古人曾经三十天只吃九顿饭,难道只有我才贫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二十六岁时,因为有人推荐,首次被明太祖召见。太祖见方孝孺举止俨然,对太子说:“这个人品行端庄,你要任用他一辈子。”于是按照礼节送方孝孺回家。

后来,因为仇家的牵连,方孝孺被抓捕到京城。太祖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就释放了他。

十年后,方孝孺又因为有人推荐,第二次被明太祖召见。太祖看着文质彬彬的方孝孺说:“现在还不是任用你的时候。”让他去汉中府(今陕西省汉中市)当教授。

方孝孺每天为儒生讲学,毫不懈怠,颇有威望。当时,太祖的儿子蜀献王在成都府(今成都市),听说了方孝孺的名声,聘请他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了表示敬重,蜀献王将自己读书的房屋命名为“正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回南京(今南京市),开始重用。每逢国家重大政务,都会向他咨询。朝堂之上,群臣面议国事是否需要实施,建文帝甚至让方孝孺到屏风前批答文书。修撰《太祖实录》等诸多国家大典,方孝孺都担任总裁。

1401年,当时还是燕王的明成祖发动的“靖难之役”进行到第三年,燕军屡屡战败。成祖无奈,上书请求建文帝停战,方孝孺坚决反对。

他知道成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世子之位,相互有矛盾,便派锦衣卫官员前往北平(今北京市),将加盖了皇帝玺印的书信赐予燕王世子。燕王世子不但没有启封书信,还将锦衣卫官员送往成祖军中。方孝孺的离间计最终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02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方孝孺建议建文帝向成祖割地议和,以此拖延几天,等待勤王的军队集结。成祖拒绝议和,方孝孺的缓兵之计无法实现,朝堂一片惶恐。

许多大臣劝说建文帝先逃往其他地方,来日再图复兴。方孝孺坚决请求建文帝固守南京,等待援军。即使守卫失败,也是为国家而死。最终,燕军入城,建文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当初,明成祖从北平(今北京市)出发攻打南京,谋士姚广孝再三嘱托成祖说:“攻下南京后,方孝孺肯定不会投降,请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成祖点头答应。

等到明成祖夺得皇位,请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哭着来到大殿,成祖走下御座安慰道:“先生别再忧苦,朕不过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儿?”成祖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国家需要成年的君王。”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成祖不耐烦,应付说:“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说罢准备好纸笔,强硬地说:“这诏书,必须由先生起草。”方孝孺悲愤地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死就死,诏书我绝对不会起草。”成祖恼羞成怒,下令将方孝孺施以车裂之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孝孺毫不畏惧,作《绝命词》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他的妻子儿女也全部自杀,无一人苟活。

方孝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政论文、散文、诗歌均有很高的成就。他死后,他的作品被列为禁书,幸而有人冒死藏匿,得以流传至今。

方孝孺以一介书生,忠于君主,杀身成仁,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但他多次献计不成,谋国无能,也体现了缺乏治国能力的迂腐。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二册《明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