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知道吗?谷子在沧州有着多年的种植历史。据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提供的数据,前些年全市谷子种植规模一度达到300多万亩。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后涨沙村,还是我国重要的小米集散地之一。

为守住我市的谷子产业招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近年来持续选育谷子新品种、试验示范谷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还尝试着让与谷子有关的科研成果助力盐碱地综合利用——

选育优良品种

近日一大早,记者就随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的科研人员赶往海兴县。这一天,他们要到位于海兴农场的试验基地里收集试验数据。

“今年,我们一共在试验基地种植了7亩谷子,主要开展谷子新品种(系)和种质资源耐盐碱鉴定与筛选试验、中度盐碱旱地谷子集雨压盐种植模式试验。”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沧州市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平文超介绍。

据了解,沧州市农科院谷子课题组研究谷子育种及栽培技术已有50多年。课题组自2011年开始建设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谷子新品种、研究旱地增产增效绿色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提质增效农机农艺生产技术等。

平文超说,谷子是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适合在土壤贫瘠、无水浇条件、雨养旱作的地块儿种植。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到盐碱旱地里进行相关试验,也是想充分挖掘谷子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潜力。

记者随平文超进入试验基地,首先看到的是盐碱旱地谷子集雨压盐种植模式试验田。试验田中,耐盐碱的新品种沧谷15出苗整齐、保苗率高,其植株已长到半人多高,结出的谷穗又长又粗。另一侧,不耐盐碱的品种出苗率低、保苗率差,只稀疏地长出了一些谷子苗。

“沧谷15是我们课题组近年来选育的谷子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的特性。前期,我们已在实验室里进行过盐碱胁迫试验,沧谷15表现最好。现在,我们在盐碱旱地里采用不同种植模式种植沧谷15,通过调查其出苗率和保苗率、植株长势、籽粒产量等,判断沧谷15适宜在盐碱旱地种植。”平文超介绍。

除了在盐碱旱地上对自育品种进行鉴定和筛选,试验站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各种类型的谷子品种(系)和种质资源,从中筛选适宜在盐碱旱地种植的“优等生”。

他们首先在实验室里用不同浓度的盐碱溶液浸泡种子,在种子发芽后检测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筛选出在萌芽阶段耐盐碱性最好的品种(系)和种质资源。随后,将耐盐碱性较好的品种(系)和种质资源种到盐池中,观察其出苗率和生长发育特征以及整个生育期的耐盐碱性。最后,到盐碱旱地的试验田中种植,观察其适应性与产量情况,从中筛选出表现最好的品种(系)和种质资源,为选育优质、高产、耐盐碱的新品种或种植生产服务。

目前,试验站筛选出的耐盐碱谷子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在盐碱旱地里的亩产可达300多公斤。

种植模式“大比武”

在试验田里,记者发现,除了不同谷子品种在盐碱旱地里的长势大不一样,就连沧谷15这样同一个品种的谷子,长势也不一样。

“这片沧谷15长势不同,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集雨压盐种植模式。”平文超解释道,“来,往谷子根部的地面看。”

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有些沧谷15是起垄种植的,有些是覆膜种植的,每种模式都有明显差异。

“我们一共试验了4种集雨压盐种植模式。第一种是起垄沟播种植模式,即在种植时先起10厘米的垄,将种子播在两个垄中间的沟里。这项技术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让土壤中的盐分返到垄上,减少盐分对种子的胁迫。”平文超介绍。

第二种试验模式,是在起垄沟播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将沟一侧的垄覆上薄膜。“垄上覆了膜,微量降雨后,雨水就能顺着膜流向垄间的播种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采取半覆膜的方式,则是为了只让盐分返到没覆膜的一侧垄上。这样就只让谷子根系的一侧受高盐分影响,相当于让谷子处于半盐分胁迫状态,促进植株生长。”

第三种试验模式,是在起垄沟播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将沟两侧的垄都覆上膜。这样覆膜,集雨效果最好,能将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墒增温的效果。这种模式可以应用到春播谷子种植中。

不同于前三种试验模式,第四种试验模式是将第二种模式中未覆膜的垄改为深10厘米的微沟。这种模式,是为了与第二种模式进行对比,探究土壤中的盐分运移规律。在试验中,科研人员会定期采集土样,追踪行间、垄上和沟内的水分、盐分变化,量化不同时期谷子根系受到的胁迫程度。

“去年,我们已开展过这些种植模式的试验。目前来看,起垄沟播半覆膜和全覆膜模式的产量比较高,试验田产量均可达到每亩地370公斤以上,且产量差异不大,但是半覆膜模式的覆膜成本可减少一半。”平文超说。

不仅如此,为了探究不同模式的适宜应用时间,他们分别在5月10日、5月30日和6月15日播下了三拨种子。

“进行这些种植模式试验,主要是为盐碱旱地的谷子产业化发展储备技术。有些种植户在收完小麦后种植谷子,可以参考6月15日播种试验区内的种植技术;有些种植户没种小麦,愿意春播谷子,就可以参考5月份播种试验区的种植技术。谷子播种早,能早收获早上市,售价也能高一些。”平文超说。

盐碱旱地变增收田

试验站无论是进行品种选育还是开展不同种植模式的试验,都是为了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农户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南大港产业园区的健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看到一簇簇谷穗饱满硕大,压弯了谷秆。收割机驰骋在田里,将一簇簇谷穗吸入“腹中”。

“今年,谷子的穗头重、穗粒饱满,大多数地块每亩能收上350多公斤谷粒。”合作社负责人迟玉甲托起一簇簇谷穗,脸上满是笑意。

合作社的地块大多是盐碱旱地,缘何能喜获丰收?

“良种加良技,收成有保障。”迟玉甲道出缘由。

他说,盐碱旱地瘠薄、没有水浇条件,正适宜种植谷子这种抗旱、耐瘠薄的作物。今年,合作社发展了400亩谷子种植基地,种植的都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推荐的冀谷系列和沧谷系列谷子品种。

“除了有好品种,我们在种植管理上也格外精心。播种前,光是平地就作业了好几遍。播种后,还镇压了一遍,这样出苗率就有了保障。今年,在做好病虫草害防控的基础上,我们还在试验站的建议下,额外为一些植株追施了新型叶面肥。”迟玉甲说,施用这种肥料,可以显著增加叶片的叶绿素,促进光合作用。

“喷过叶面肥的几十亩谷子长势更好、产量更高。明年,我们还要在更多地块应用这项技术。”迟玉甲说。

为让好技术在更多盐碱旱地上落地开花,试验站还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和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多地开展谷子的生产技术培训,为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张梦鹤

通讯员:薛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