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生之间

文 | 赵文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ONIGHT

夜读

母亲是一名老教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学、中专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入华东师大任教。将近五十年的教学生涯, 曾笑问母亲有多少“桃李”,母亲认真地想一想,说记不清了。但我想,学生们会记得一位真正喜爱的老师,无论世事迁移,岁月久长。

说一件五年前的事。嫂嫂代母亲去医院取些常用的药物。老医生拿着病历,点着名字问:她是你什么人啊?她是教师吗?她曾在育才中学任教吗?嫂嫂一一作答后,医生高兴地说自己是母亲的学生,当年还去老师家玩过。并随即在一张处方笺上写下对母亲的问候。母亲读了之后,依稀记起一个调皮男孩的模样。晚上,八十七岁的母亲和七十二岁的姚医生通了电话,久病听力不大好的母亲脸上泛出淡淡的红晕,听清了学生大声说的每一句话。

那一刻,时光仿佛倒转,我看见时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的母亲在学生的簇拥下向我走来,大红的少先队领巾在胸前迎风飘拂。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能以这样的方式与年青的母亲相逢,是师生之情的美好赐予。

说一件去年的事。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妻在校友聚会时多方打听,找到母亲的住址,寒冬时节来家里探望。他们是前后届同学,记着老师当年的作文点评,课堂表扬,班干部工作的指点。他们毕业后也都成为教育工作者,有很好的成就。坐在轮椅上的母亲,高兴地换上学生从澳洲带回的羊毛保暖鞋,合脚温暖。

整整五十年的岁月该有多少阴晴圆缺、柳暗花明,母亲的老学生从记忆的深处打捞出半个世纪之前的往事,点点滴滴,细碎而清晰,普通又温馨。教师这个职业如此美好,学生牢牢地守护着对老师的记忆,老师与学生的青春岁月同在,老师是成长的见证。倘若将那些时光整理收藏,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便是捆扎时光的绵软的丝绳,不知何时、不知何事轻轻抽动一下,那沾满晨露与阳光、鼓荡信念与理想的时刻便又一次在心间欢跳。

母亲和晚近时期的学生联系多一些。每逢教师节、春节,母亲都会收到很多贺卡,一张一张拿给我看,再一张一张嘱我回复;母亲读学生寄来的著作、刊物,高兴他们学业又有了进步;母亲的客人多半是学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嘘寒问暖,母亲喜欢他们来,又总为带来的礼物而不安良久;母亲给学生回信,要打几天腹稿,因为来信那么长,讲工作近况,讲职务升迁,讲买了新房,讲孩子新婚,都让母亲快慰;母亲每天读好几份报,剪下相关的文章、资料,存下几份后再寄走。我想说现在资讯发达,或许学生已经读到了,话到嘴边赶紧咽回去。

再说一件上个月的事。我在母亲床头看见三张A4纸,正反面写满麻将牌大小的铅笔字,一笔不苟,是十几年前母亲指导的博士生、香港教育学院何先生的笔迹。何先生向老师报告此次回内地的工作行程:主持答辩、讲座、学术沙龙;自己的生活状态:每天跑步、打拳,做运动比多睡好,放半年学术休假期间要出版两本著作;近期关于两岸三地语文课程的研究成果:“我现在做的,都是得力您帮我定的研究课题,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的语文教育观:把语文教育放在科学体系中。科学——合理——有序,我一直在找这个‘序’,建立了我自己的一套理论框架,不断在一线实践,不断修正,完善。以前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都提‘科学’,但未有探究如何做,我运用他人教学成果结合理论,提出具体可操作方法。” ……

何先生带来的香水百合在母亲的床边散发着甜甜的馨香。A4纸上有几处特别用线条框出的字句:“都是您在以前教我的,我一直努力去做,谢谢老师指导。”“如果有什么成绩,都是老师的功劳。”“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不会有这个能力。”

十六年前,母亲结束教学生涯。以后,陆续把小山一样的笔记、教案等都处理掉了,我一直为此惋惜,那是母亲毕生的心血。母亲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她认为既然都已经给学生讲过了就不必再保留。如今,母亲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都卓有成就。他们来看望母亲,把正在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做得得意的事一一告诉母亲。母亲已不能像以前那样给予指导了,母亲能给学生的都已经完完全全交出去了。可母亲依旧是他们的老师。课堂上的讲授是有形的、有限的,师生的缘分一旦结下,便是一生一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赵文心

编辑:顾金华

诵读:刘雨晴(上海体育大学)

视觉/封面:邱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