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两位自称为王,且依附突厥的割据者有:刘武周和郭子和。

刘武周在马邑自称太守,后依附突厥,多次侵犯唐朝边境。

郭子和因罪被流放榆林,后叛乱自称永乐王,勾结梁师都和突厥。

同样是割据和依附突厥,一个被杀,一个成开国元勋,为什么会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称定扬者一,
史略:马邑刘武周,初为鹰扬府校尉, 大业十三年作乱,据郡称太守,附于突厥。寻引突厥破隋兵,陷楼烦郡, 转陷定襄郡, 遂称帝, 都马邑。又攻鴈门郡, 陷之,数犯唐陉岭以南。 武德二年进陷介州, 又陷并州及晋州,逼绛州,陷龙门, 进陷浍州, 唐遣秦王世民击败之,遁入突厥,寻为所杀。
称永乐者一,
史略:蒲城郭子和, 初为左翊卫士,坐事徙榆林。 大业十三年,作乱据郡,称永乐王,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 武德初降于唐。

【译文】隋末自称为定扬的政权有一个,即刘武周。

《史略》记载:马邑(山西朔州)的刘武周起初担任隋朝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发动叛乱,占据郡城自称太守,依附突厥。

不久刘武周率领突厥军队击败隋军,攻陷楼烦郡(山西静乐),进而攻占定襄郡(内蒙古和朴格尔西北),自立为帝,建都于马邑。

此后刘武周又攻打雁门郡(山西忻州),攻陷该郡,之后多次侵犯唐朝的陉岭以南地区。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陷介州、并州及晋州,逼近绛州,攻陷龙门,进犯浍州。

唐朝派遣秦王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刘武周逃入突厥,不久被突厥所杀。

隋末自称为永乐的政权有一个,即郭子和。

郭子和起初担任隋朝的左翊卫,因犯法被流放到榆林。

大业十三年(617年)发动叛乱,占据郡城自称永乐王,郭子和向南勾结梁师都,向北依附突厥。武德初年(618年)投降唐朝。拜云州总管,封金河郡公,隔年又封郕国公。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刘武周在隋朝末年依附突厥部落,受封“定杨可汗”,并自称皇帝,年号天兴。

他占据了储备充足食粮和库绢的晋阳,攻陷了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请缨出战刘武周,李世民率军到龙门关,屯柏壁(山西新绛),知刘武周“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刘武周方面粮尽而退,世民率军追击,一日八战,每战皆捷。刘武周弃并州,北奔突厥,不久所杀。

刘武周的失败与他的军事策略和外交策略有关。他在晋北的立足点被唐军夺走,只能逃到突厥,别无它往。

《旧唐书》称他“始为鼠窃,偶恣鸱张,不用君璋之谋,竟为突厥所杀”。说他起初是一个小有野心的人,但由于没有采纳明智的建议,最终被突厥所杀。

而《新唐书》则称他为“人骁悍,善骑射,喜结交豪杰”,这又表明他是一个勇敢而善于交际的人。史料是当代史,大家可以鉴别看待。

郭子和是在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为保地方安宁,抵抗暴政,才选择反叛。

郭子和在反叛过程中,和刘武周一样,选择与突厥结盟,这是一种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避免被其他割据势力侵占。

郭子和的反叛虽然没有改变隋朝的覆灭命运,但他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地盘,为地方百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宁,避免生灵涂炭。

在唐朝建立后,郭子和主动归附唐朝,成为了开国元勋。不得不喊一声:武周兄,你看到了吗?突厥好?唐朝才是真的好。

武德七年(624年)郭子和从秦王李世民平刘黑闼,因作战奋勇,战后受到唐高祖李渊礼遇而赐姓李氏,封右武卫将军。

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加封郭子和三百户封邑。显庆元年(656年)他被任为黔州都督。后以年老申请退休,加封至金紫光禄大夫才致仕,一直到唐高宗麟德九年(66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