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大群人去购买一样东西,或者去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就要进行排队。

从人们的习惯上来说,排成直线就好了。但这样排队,很容易引发大家的焦虑,万一有人插队,或者秩序乱了,就会引发争斗。

为了避免排队时,人产生戾气,很多地方会引导大家,排成完完全全的队形,并且用用栅栏将人流管制起来。

蜿蜒的队伍,就像一条盘起来的蛇,因此人们称其为“打蛇饼”。

在很多旅游景区,候车室,港口等,都有引导人蜿蜒着排队的设施,也带来了和谐的氛围。

人,总会因为会这样那样的事情,导致生气,若是能深度懂得“打蛇饼理论”,就不会生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看清了,心情就释然了。

当你去某地的时候,半路上遇到堵车,一定是心浮气躁的。

等了几个小时,终于通车了。

你到了堵车的源头,发现就是两台车,稍微剐蹭了一下,互不相让,引发了堵车。此刻,你生气到了极点——不就是屁大一点事情,居然害得大家都耽误时间,太可恶了。

因而有人发出感慨——你永远不知道,堵车的源头是什么情况。

还有另一种情况,遇到堵车,你就在两台互相剐蹭的车的后头一点。

你跑过去,向两个车主提出建议,并且参与了挪车,救援的全过程。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但是你一点都不生气。

你还会因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非常开心。

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小区里,职场等,都会遇到。

我居住的小区,在某一个夜里,忽然发出巨大的“电钻”的声音。

一阵长一阵短,惹得大家都心慌慌。有人忍不住,在窗口大喊:“哪个缺德鬼,夜里也装修......”

有好几个邻居顺着声音,去寻找,发现声音来自张大爷家。

张大爷是一个残疾人,还长期独居。他家的厕所总是漏水,也没有钱请人修理。

一个好心的修理工,决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帮助张大爷修理,要破碎厕所里的一些 瓷砖,因此发出电钻的声音。

邻居知道情况后,都来帮忙,骂声没有了,愤怒也没有了。夜里九点多,就搞好了。

以上几种情况,就证明了“打蛇饼理论”的好处——让你能够一眼看到头,知道源头的情况,从而不那么急躁,生气的根源也褪去了。

想一想,在蜿蜒的队伍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出口”——有人在检票,有人维持秩序,一切都是透明的。这就让大家安心多了。

很多时候,你生气了,就是因为不了解事情具体情况,不确定事情的发展趋势,也不知道事情什么时候结束。一旦事情被知晓了,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往前走,一切都会好起来。

古人说:“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再长的队伍,只要在移动,那就每个人都会到出口。下一步,就是到目的地。

最怕的是,队伍一动不动,原地等待几个小时。

我们常常说:“忍住了,熬过去,就赢了。”确实是这样,你只要能够动起来,希望总是有的。

如果你生气了,就别在原地待着,也不要让心情保持在原有的状态,而是及时改变。走几步,周围的环境不一样了;心情转几个弯,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

曹操带兵外出,迎着烈日,大家都气喘吁吁,开始有人躁动不安了。

曹操大声说:“加把油,前面有一片杨梅树。”

听到了“杨梅”两个字,大家想起了酸味,也就有了唾液,口干的征兆不见了,人也打起精神了。

是的,不管再苦再难,速度多慢,只要在“动”,内心就会不断改变,从而抵达目标。想起美好的目标,还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生气时,请马上动起来,奔赴幸福,人生的出口就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大家都一样,内心就平衡了。

一群人都处于“打蛇饼”之中。也没有人插队,还没有什么特权,因此就相安无事。

内心的平衡,会带来祥和。

一旦有人插队,或者有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走了特别的通道,这就引发愤怒了。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和周围的人对比,自己低一等,就很生气;大家一样,就很平和。

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 “羊群效应”是害人的,会让人盲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羊群的和睦,就算头羊走错了线路,后面的羊也会跟着走,没有什么怨气。

并且,羊群在一起,还会形成“羊群等速效应”。也就是大家都按照差不多的速度走,不会混乱,这比一窝蜂地往前冲,更容易抵达目标。

当你生气的时候,就想一下,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不会名垂青史。那个骂你的人,也是活一百岁而已,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有什么好计较呢?

当年学会平等待人的时候,就没有偏心,从而和谁都可以相处,也问心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演员邓超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生气。怒火就像一列火车,只能减速而不能停下它的人是车夫,能停下它的人才是好车长。”

生气是本能,不生气是本事。

找到生气的根源,走出生气的环境,看透别人的真实情况,你就有了控制脾气的本事。

从此,做大众中的一员,通通透透,心宽体胖。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