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浒传》的剧情割裂感十足,分水岭就是征方腊一役,毕竟在那之前,无论梁山好汉们身处各种险境之中,也总能化险为夷,但征方腊时,他们却接连战死,甚至还有不少染病身亡之人,仿佛给人一种仓促收尾之感。

如果这是剧情需要,那也没辙,毕竟再让梁山壮大下去,怕是连金国都要被他们灭了。

但有一点让人不解,那就是宋江死后,为何没有人帮他报仇,尤其是武松,作为宋江的迷弟,他为何也选择忍气吞声?

一、宋江之死

原著最后一回中,作者是用一首《满庭芳》概括了梁山好汉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江剧照)

说是:“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曾经意气风发,此时却只剩泪两行,着实可悲。

其实古往今来皇帝行鸟尽弓藏之事的不在少数,何况梁山好汉本就是反贼出身,留他们在身边,总归是隐患,他能反一次,也就能反第二次。

因此皇帝赐了宋江毒酒,而宋江临死前的一个举动则值得玩味,他将李逵骗到身边,把李逵也一并带走了。

至于理由,他是这么说的:“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言讫,堕泪如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逵剧照)

从宋江因此落泪来看,他对这帮兄弟是有几分真情的,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兄弟自然也是真心把他当大哥的,所以他会担心有些刺头会站出来造反,也实属正常。

不过话说回来,梁山最大的刺头其实不是李逵,而是武松

二、兄弟情

当初梁山大聚义时,群雄汇聚一堂,气氛很是热闹,人人开怀畅饮,可当乐和唱到“天王要招安”的时候,武松却唱起了反调,打破了这和谐的氛围。

书中只道:“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你看,是武松先开口,李逵才踢桌子的,武松才是脾气最火爆的一个,也是敢打敢拼之人。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正是因为他们与宋江的关系最好。

当初武松与宋江初遇时,二人就对彼此惺惺相惜,武松原本要打宋江,可一听柴进说了眼前这黑脸汉是“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他也顿时没了脾气。

书中只道:“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剧照)

宋江见武松样貌不凡,甚至还接济了他银两,武松因此感恩在心,一直将宋江视为好大哥。

所以当武松听到兄弟被毒杀的消息之后,为何没有任何想要为兄弟复仇的举动?

三、鲁智深的遗言

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武松是在征方腊途中被斩断了一臂,那“灵应天师”包道乙用飞剑将他手臂斩得将断,接着他自己心一横,直接将那手臂彻底斩断,不得不说,武松着实是狠人。

当然,在多数人看来,断臂的武松战斗力不复当年,所以没法为宋江报仇,那也说得通。

不过有没有能力是一码事,有没有心又是另一码事,武松就明显是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宋江剧照)

《水浒后传》中,柴进前去探望武松时,武松就表达过自己的态度,说是:“我作废人,众弟兄又成这般大事业,可敬可敬……心如死灰,口还活动,只是熬不得酒。”

他是心如死灰,他这假行者如今也活成了真的出家之人一般。

但这是《水浒后传》中的情节,未必符合他在原著中的人设。

原著中的武松,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或许是因为鲁智深的那段遗言。

征方腊结束后,武松是与鲁智深、林冲一同留在了六和寺,鲁智深临死时,他自然也在场,而鲁智深在死前就说了这么一番话。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鲁智深剧照)

这段话表面是鲁智深在概括自己的一生,但一旁的武松会不会听者有意?

毕竟这经历套用在他身上也毫无违和感,他也杀了不少人,比如那蜈蚣岭的道童,鸳鸯楼的侍女都是无辜之人,他确实是不修善果,鲁智深在此时大彻大悟,他为何不能大彻大悟?

报仇?报什么仇?他也意识到,自己一生造孽不少,冤冤相报何时了?因此他才决心留在六和寺吃斋念佛。

对于俗世之事,他已无心再管了。

作者如此安排,倒是把武松这个角色写活了,他不再是个莽夫,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