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应述辉

六旬老人突发脑中风,说话、吃饭、走路这些日常动作完成起来都十分艰难,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分院)康复科医护团队为他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近日,老人成功实现了日常生活部分自理。

曹大爷恢复状态良好(通讯员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大爷恢复状态良好(通讯员供图)

揪心:中风后失去自理能力

曹大爷(化姓)今年63岁,家住湖北孝感,2022年11月,他因突发中风被紧急送往当地一家医院,实施手术后尽管保住了性命,但由于术后脑部损伤严重,导致他的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左侧肢体运动功能等均出现障碍,这使他饱受病痛折磨。“以前挺威风的一个人,突然就像打蔫了一样,有点接受不了。”每当看着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的曹大爷,家人们都感到十分难过。

为此,曹大爷一边接受康复治疗,一边服用抗凝药物以缓解左下肢肌间静脉及大隐静脉血栓形成。今年6月,曹大爷左踝肿胀症状加重,体力也跟着下降。为寻求进一步康复治疗,经病友介绍,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他转诊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山分院),该院康复科以“偏瘫脑梗死后遗症”将他收治入院。

“大爷坐着轮椅住进了我们康复病区,当时整个左侧肢体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法说话。”提及曹大爷入院时的场景,护士长沈娟记忆犹新,一群人使劲地把身高187厘米的曹大爷抬到床上,“他的双手因病情严重挛缩在一起,想要握住我的手表示感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沈娟说,帮助曹大爷早日康复,成为医护和家属的共同目标。

倾心:在康复训练中看到转机

入院后,康复科立即组成了由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专科护士为主的康复治疗团队,除完善常规检查外,还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认知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定结果定制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计划。

考虑到缺血性中风是气虚血瘀之证,中医师对曹大爷采取了微针、电针、穴位注射、推拿等多重治疗手段。第一次针灸治疗时,看到长长的针灸针,曹大爷本能地抗拒,副主任医师刘丽一边耐心地给予鼓励,一边采用无痛进针法,通过精细的捻转与压入动作,使针尖顺利地穿透皮肤,进入穴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针灸治疗,极大地抚平了曹大爷内心的恐惧。恢复期中,曹大爷还出现了便秘、肩痛等症状,刘丽多次采用“俞募配穴法”,解除了他的病痛。

在康复治疗室内,曹大爷日常还要在这里接受智能上下肢运动康复、中频脉冲电、理疗等现代康复治疗。除此之外,一些更为精细的训练则更加考验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细心,例如吃东西如何防呛、如何拿起筷子等,治疗师们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般不厌其烦地引导。“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康复团队看来,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医学的温度。

为了让康复过程更加高效,团队每周都会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病例讨论,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沈娟表示,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积极配合十分重要,只有通过精心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信心:终于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从简单的音节模仿到独立的词句表达,在治疗师一遍一遍地引导下,再次听到自己清晰地说出一整句话,曹大爷有些哽咽。一段时间下来,因口齿不清不大爱说话的他渴望与医务人员交流,“有一次我去查房,听到他喊我名字了!”那一刻,管床护士刘傲蕾难掩激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治疗,曹大爷病情有了好转,手指关节和下肢也慢慢有了力气,可以握住水杯,扶着扶手一步步挪动,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更加坚定了曹大爷继续康复的决心。

9月9日傍晚,康复科护士李曼非说:“在忙完手头工作之余,我们偶然间一抬头,看见病房走廊上有一个熟悉的背影,原来是曹大爷!”只见他正脱离治疗师的双手缓缓前行。“看到曹大爷从被人抬进医院,到如今能自主行走,我们充满成就感。”刘丽欣慰地说。

目前曹大爷仍在康复团队的帮助下继续提升左侧肢体肌力,不断改善体位转移及平衡能力,进而实现日常生活部分自理。曹大爷自信地说:“虽然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期望我能早日拥有重返社会的能力。”

更多健康资讯,欢迎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