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下课铃响了,正逢一次20分钟的大课间,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走向操场,跑操是这次大课间的活动安排。在体育老师的口号下,学生们的步伐和口号整齐划一。

佛子庄乡中心小学建校已经24年,是佛子庄乡范围内唯一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从一到六年级各开设一个班级,目前共有134名学生,31名在职在编的乡村教师。学校隔壁的两层小楼是学生的宿舍楼。在这里,乡村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劳动力外迁,乡村小学生源骤减,从而影响乡村小学教师的数量——这几乎是当前所有乡村小学面临的现状。回乡、坚守,佛子庄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用教育为孩子搭建起大山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只要我们还在这里,孩子们就有学上、有书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9日,佛子庄乡中心小学,同学们在大课间跑操。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给“我的孩子”更多陪伴与引导

9月9日,王翠华正在为学生们上交通安全课,她是佛子庄乡中心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今年是王翠华成为乡村教师的第30年,她把班上的学生称为“我的孩子”。

王翠华在班上负责语文、数学和美术课程,“身兼多职”在乡村教师中并不少见。“小豆苗之家”是王翠华为自己的班级取的名字,她希望班上的孩子们都能像小豆苗一样向上生长,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在“小豆苗之家”,有一位先天发育条件不足的学生豆豆,和同龄的小孩相比,她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有限。王翠华一直特别关注她,帮她换洗被弄脏的衣裤,带她融入集体生活。

变化是喜人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生活,豆豆能独立吃饭、整理桌面了,和王翠华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课余时间,她会跟在王翠华身后,找她聊天。“又当老师又当妈”,这是王翠华对自己工作的总结。

陪伴和引导,是乡村教师摸索出的育人模式。王翠华在班上创办了“积分银行”,每名学生都能拿到一个积分存折,不仅是成绩进步,随手捡垃圾、帮助同学,都能拿到积分。在王翠华的鼓励式教学下,“小豆苗之家”教室的墙面上贴满了学生们的创作,自信在他们的笔下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9日,王翠华给同学们上交通安全课。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青春期的烦恼、老师的白发

佛子庄乡属于房山深山区,小学建在山坡上,连带着周边的村落被大山包围。清晨,山头上的雾气还未散去,朦胧地罩着青绿的山体,广播提示的声音响起,孩子们就该走进教室上课了。

和王翠华的班级不同,李焕龙带的六年级班级有着不一样的管理方式。李焕龙的班上有25名学生,其中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多与家里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少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李焕龙当了27年的乡村教师,从接近城区的乡村学校轮岗到深山区,他的满头黑发一年之内白了不少。“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李焕龙的方法是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深入了解,逐一克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9日,李焕龙指导学生练字。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家访是了解学生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之一。休息日的时候,李焕龙经常一天要去好几个学生家,平日里,和家长沟通的电话也没停过。今年7月,李焕龙送走了他在佛子庄乡带的第一届六年级学生,班上一个叫小龙的男生在毕业后为他送来了锦旗。

此前,李焕龙发现小龙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便私下找他聊天,谈话中小龙提过最多的就是放弃。“我告诉他不能放弃。”李焕龙在学习上给予小龙帮助和鼓励,后来,小龙多次在数学考试中取得满分,李焕龙的白发似乎也成了勋章。

“学生成绩提升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李焕龙说。

不同于城市的艺术课

课间,一年级的孩子们排队领取了本子、彩笔等,这些将在这周的美术课上派上用场。教他们美术课的是他们的班主任——有着30年教龄的杨志坚。一周两节的美术课,他带着孩子们完成对小学美术入门的理解,发挥创造力。

为了激励孩子们创作,学校里还有一间学生作品展示屋,展示了学生的彩铅、贴画、剪纸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9日,杨志坚正在上课。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基础课程,乡村小学也在积极拓宽学生视野,引进特色拓展课程,丰富乡村小学课堂。2015年,佛子庄乡中心小学被评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开设了狮子会表演拓展课程,供学生在课后时间选择学习。

狮子会表演是佛子庄乡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每周课后的两节非遗课上,孩子们摔倒了又爬起来,一个动作重复练习上百次,只为呈现一次精彩的舞狮表演。现在,佛子庄乡中心小学舞狮班已有20多人,都是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两两配合,将小狮子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样的非遗特色课程,学校邀请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有时候,杨志坚会带着班上的孩子们去看舞狮班的练习。他发现,精彩的动作表演也能让坐不住的淘气学生安静下来。闲下来的时候,杨志坚也会学几个基本动作,把动作要领记下来,再去和有兴趣的学生互动。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保护,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也需要去了解家乡的文化,与这些文化的天然亲近感,是在城市里上艺术课感受不到的。”杨志坚说。

从白天到黑夜,时时在线

在佛子庄乡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小玲是舞狮班的一员,她热爱运动、喜欢武术,在舞狮班里成为“小狮子”坚实稳固的后肢。

“小玲的舞狮表演特别出色,但有时候感觉她有心事。”李丽娟是佛子庄乡中心小学的宿管老师,相比于授课老师,她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除了课堂时间,孩子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她时刻注意。

在学校隔壁,两层的宿舍楼被刷成显眼的天蓝色,李丽娟在这里和学生们同吃同睡。她说自己是一大群孩子的“妈妈”。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李丽娟在乡村学校工作了31年,前18年,她还是一名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在经历了一场严重伤病后,不愿意放弃乡村教育工作的她选择留守二线,照顾起学生的住宿生活。

“宿管老师操的心远比上课时要多。”早晨6点半,李丽娟就要叫学生们起床洗漱,然后是早操、做卫生、送学、吃饭,晚上8点20分学生宿舍楼熄灯后,李丽娟还要完成至少三次夜间巡视,一不留神,时钟就走过了零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9日,李丽娟正在帮一年级学生整理内务。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小玲的家庭情况一直被多位老师关注——爷爷瘫痪,父母离异,照顾家庭、抚养姐姐和弟弟的重担压在了年迈的奶奶身上。小玲和李丽娟的关系很好,两人约定好用小纸条互通烦恼,分享心情。“青春期的女孩心思很细腻,她一直想为奶奶分担点什么,可她还是个孩子。”李丽娟用小纸条沟通的方式得到了小玲的信任,在她的陪伴和开导下,小玲逐渐开朗起来。

利用零散时间,李丽娟会用收集的旧布料做手工,缝制了几个小象玩偶送给学生。夜间,窗外的虫鸣配合着孩子们有节奏的呼吸声起伏着,孩子们怀里的小象玩偶被抱得更紧了。

“我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一种放不下心的感觉让我留在了岗位上。”从学习到生活,从讲台到小小的宿舍床边,李丽娟始终以乡村教师的身份坚定迈出每一步。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排着队走出教室,迎接他们的是笑得灿烂的李丽娟。就像是一场目的地是星辰大海的接力跑,接棒的每一位乡村教师,都是冲刺人。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