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多年来,高企的房价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整个行业喘不过气来。销售下滑、资金链紧张、信心不足,种种症状无不指向同一个症结:房价高企已成地产困局的根源所在。当前楼市之困,归根结底是高房价之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房价虚高抑制购买力,是当前地产困境的根源

高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严重背离,普通购房者"望房兴叹"

对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有房住"已不再是奢望,而"有好房住"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某二线城市去年房价收入比高达25,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套房。面对高得离谱的房价,购房者只能"望房兴叹"。可以说,高房价已成普通民众心头之痛,买房难、买房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负债购房模式难以持续,杠杆触顶后购买力被进一步抑制

过去一段时期,在"越买越值钱"的预期驱动下,许多购房者不惜通过高杠杆举债来上车。随着房贷利率上调、收紧,这种"高负债购房"的模式难以为继。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从2008年的18%飙升至2020年62%,大量购房者已成"房奴",再无力承担更高的债务成本。高杠杆购房模式遇阻,居民购买力被进一步抑制,楼市购买力何以为继?

改善型需求被房价高企压制,存量房交易低迷

在"高房价时代",不仅刚需购房者举步维艰,连改善型需求也被严重压制。调查显示,面对动辄千万元的学区房,不少换房家庭望而却步。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三四线城市改善型产品去化周期已超24个月,存量房交易严重低迷。可见,高房价不仅伤及刚需,也抑制了改善,进而造成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双双遇冷,地产业陷入全面僵局。

2. 唯有降价才能激活市场,重振地产行业信心

降价有利于恢复购买力,释放被压制的购房需求

购房需求并非消失,而是被高房价抑制和延迟。唯有降价,才能恢复居民购买力,让被压制的需求重见天日。一个案例可以佐证:某三线城市楼盘打出"七折优惠"后,销售业绩骤然翻倍。可见降价确有助于刺激需求,盘活市场。

降价有助于修复市场预期,提振购房信心

"要涨不要跌"一度成为市场共识,但当下这一预期已然扭转。价格预期扭曲下,观望情绪弥漫,购房者裹足不前。唯有降价,方能扭转市场预期,从观望走向入市,重拾信心。当然,这需要开发商带头"喊话",以实际行动打消购房者的顾虑。正所谓"万事开头难",降价就是这个"破冰之举"。

降价倒逼房企转型,摒弃粗放野蛮生长之路

长期以来,房企恃高价而狂奔,走的是一条粗放野蛮生长之路。高利润掩盖了低效率,房企缺乏转型动力。而今,降价已成大势所趋,这将倒逼房企走"降本提质"之路。未来房企生存发展,唯有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可以说,降价之痛是房企转型之机,唯此一途方能重塑竞争新优势。

3. 地产各方应携手应对,共渡难关

开发商应顺应大势,主动降价促销,甩卖库存

面对市场低迷,房企不应消极观望、坐以待毙,而应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当下,房企首要之举是降价促销,以价换量,甩卖库存。唯有率先降价,率先认怂,率先止损,才能抢占先机。当然,降价需讲究策略,可分类施策,重点盘、去化难盘可率先打折,从而带动整体气氛。

相关行业应共担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以求生存

作为关联产业,建材、家居、物业等相关行业理应共克时艰、共担压力。降价潮下,上下游企业都需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压缩利润空间,降低成本费用。正所谓 "齐心协力、多方共济",才是 "过冬"的答案。

购房者应理性看待市场,不盲目追涨杀跌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买房是件大事,切忌盲从、从众。市场降温,正是入市好时机,但也需擦亮眼睛、精打细算。对于自住需求,可理性择时出手;对于投机行为,建议谨慎为上。总之一句话:凡事不可一味悲观,也不必过分乐观,理性面对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