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文章,介绍延安大学多措并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经验。文中提到,延安大学通过出台相关文件,规范选聘、转岗、考核、入编等程序标准和流程,逐步解决了人事代理辅导员转事业编问题

一般来说,人事代理聘用的人员和在编人员在薪酬待遇、五险一金等方面没什么区别,但也有人自嘲为“长期临时工”,所以“入编”对人事代理人员来说仍是十分重要的。

最近几年,辅导员入编的消息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地区和高校都宣布要实现高校辅导员全员入编。如江西的68所公办高校辅导员全部实现编制配齐,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已实现辅导员全员入编,江苏等地也提到要在2022年实现专职辅导员入编比例达100%。

这些地区、高校,全员入编

早在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一文中就强调,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

同年,江西省就形成了《江西省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落实工作方案》,省委编办畅通“绿色通道”,专门拿出1200个编制,用于解决专职辅导员的编制问题,并提出在三个月内“全省高校辅导员将全部达到配备要求,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在编比将达100%”的目标要求。而据江西省教育厅消息,截至2023年2月,全省高校共有辅导员1.1万名,其中专职辅导员占比85.6%,68所公办高校辅导员全部实现编制内配齐

除江西外,江苏、陕西等地也均出台了相应措施。江苏在《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2020、2021、2022年度专职辅导员进入事业编制比例分别达到50%、75%、100%。次年,陕西提到要用好辅导员专项编制以及周转池编制,确保专职辅导员配备入编在2022年底全部达标,截至2023年1月底,全省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入编率已达89.7%。河北也明确要求,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要具备正式编制。湖南亦有政策出台,要把辅导员岗位(编制)数在学校总岗位(编制)数中单独列项,在学校总编制限额内解决辅导员的编制问题。

针对暂无编制的情况,各地也在积极协调。比如安徽就曾推出“编制周转池”制度,把长空余编制“使用权”集中起来建立“编制银行”向急需行业定向定量投放,有效缓解了高校编制紧张问题。2016年以来,天津为全市高校新增1300个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编制,同时通过相邻学科调岗等方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配备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省市纷纷响应政策的背景下,高校紧跟辅导员全员入编的步伐,招聘事业编制辅导员的同时,开展现有辅导员考核转编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30名左右的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并全部纳入事业编制西安工业大学在2021年已经实现辅导员全部入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是大势所趋,但辅导员全员入编在一些省市的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就有网友留言表示其所在地许多公办高校目前还是以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方式聘用辅导员

“对岗不对人”的事业编


“全员入编”的另一面,是更加严格的辅导员进人的入口关把控。

尽管早在2010年前后,黑龙江、广东等地就曾提出要有限解决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入编问题,要求切实保障高校辅导员足额足编,但相比如今已成标配的“入编”,几年前辅导员想要入编还并不容易。由于编制紧张,一些高校只能将辅导员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专职科研系列人员入编的重要依据。

而现在,虽然入编整体上更容易了,但一边“全员入编”,一边“非升即走”也并不矛盾,有编制并不妨碍“非升即走”。如今的事业编制已经与以前体制内的事业编有很大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在岗才能在编”,事业编“对岗不对人”。这一方面是说编制不会跟着人走,不可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当编制和辅导员岗位彻底绑定后,高校对辅导员也会有更高的期待,同时更加审慎。

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对辅导员岗位实行“预聘制”(即“非升即走”),预聘制之下,辅导员“有进有出”,岗位流动性更大了,辅导员的压力也更大了。

而“升”职之路更是难上加难。辅导员实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繁杂且占工作内容大头的学生事务就不必多说了,长期以来,辅导员走的是职级职称“双线”晋升路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其晋升的指标也有“双重”要求。除从事学生工作的年限、学位学历、工作绩效等“软实力”外,论文发表与课题主持等也是重要的“硬指标”,相当于“一个人打两份工”

此外,不少人是抱着“先干几年辅导员”再“转岗”的期待走上辅导员岗位,但不同地区和高校在“双线晋升”政策的落实程度上又大相径庭,有的辅导员干了几年发现转岗无望,最后可能干脆摆烂躺平,或者辞职走人。

“好起来了”

这样看来,虽然编制有了,但要求也更加严格了——辅导员可太难了。

当然,也有不少学校在探索更加柔和、多元的辅导员发展路径,以让辅导员在接受考核时能够不“唯一”标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修订了《辅导员序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条件》,优化考核评价,强调克服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设置“管理服务、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三条赛道,以“基本合格要求”与“特色增值化要求”相结合,保障辅导员队伍基本工作要求落实的同时拓展辅导员多元发展路径。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许多学校都开始推出涨薪、发放津贴等措施。去年年底,教育部网站发布《山东大学以“四个坚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文,其中提到山东大学将辅导员专项绩效提高至每人每年12000元,年度绩效总额增加到430万元。而在陕西,陕西师范大学按照每名辅导员每年100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每生每月4元的标准足额按时发放辅导员岗位津贴。

而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增加,辅导员一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让辅导员工作得更加踏实安心,改善辅导员队伍年龄小、流动率大且缺少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资深辅导员的情况,部分高校正通过设立处级辅导员等措施,提高辅导员待遇。

教育部接连出台重要文件。2017年,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一文强调,要探索构建符合辅导员队伍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和岗位晋升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部和教师的“双线晋升”路径越来越得到重视。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该校畅通教师职务评聘渠道行政职级晋升渠道,近年来,共有7名辅导员评聘副教授,中级及以上职称辅导员占比超过85%,同时为专职辅导员设置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辅导员岗位,累计聘任正处级辅导员7人、副处级辅导员12人。在岗辅导员中,享受科级及以上待遇的人数占比达到66%。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的《陕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点行动计划(2024—2025年)工作方案》中提到,将完善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特别优秀且任职时间较长的一线专职辅导员,最高可享受本校正处级岗位的薪酬待遇

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思政培训中心办公室2020年开展的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部大力推进辅导员学历学位提升的背景下,有接近一半的辅导员学历还在本科及以下。”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报道“博士辅导员”“教授辅导员”现象,也从侧面说明辅导员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力度越来越大了。

入编只是辅导员待遇提升的一个缩影。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永远在一线“战斗”的“大家长”,辅导员无疑值得一个编制,但要真正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将工作重心落回育人实效,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