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资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获取资讯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要获取外界的资讯是非常困难的。可想而知,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及时获取国际国内新闻,再编印成报纸进行新闻宣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甚至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胶东大众报便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得以发行的。

1938年8月13日,胶东大众报出刊了。它是中共胶东特委的机关报。从这天开始,在胶东,马列主义和中共的政策,在报纸上公开和人民群众见面了。这份报纸传有力地鼓舞着人民群众的抗战胜利信心。

当年冬天,日寇把魔爪伸到胶东的平原地区。南面的胶济铁路,西面和北面的烟(台)淮(县)汽车路都控制在敌人手里;东面沿海都被敌人封锁住了。从青岛到龙口,沿海城市都沦陷了。中共胶东区党委转移到山区建立根据地坚持游击战。胶东大众报社从掖县的平原地区转移到招(远)、莱(阳)、掖(县)三县边境的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包围在交通不便、生活贫困的山区里出版一份报纸,工作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这里,报社的工作人具,一个月两元钱的津贴,一年一套单衣,两年一套棉衣,在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日日夜夜地忘我却又愉快地工作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是一个抗日革命的“新闻兵”而自豪。

在那时,被敌人封锁在偏僻的山区里,胶东大众报国际国内新闻唯一来源,是抄收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所播发的记录新闻。不久,又自己安装了收报机,抄牧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电报。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新闻机关发出的唯英美马首是瞻的国际新闻和有战果没有战役的国内新闻,已经使读者讨厌得不能再用,报纸的新闻来源成了问题。

当时,只听说新华通讯社这个名字,而新华通讯社的呼号、波长和播发新闻的时间都不知道。要和新华通讯社仅得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人来往,从胶东到延安,至少需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有通不过敌人封锁线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间,技术还不熟练的电台工作人员日夜守在自己装配的一架收报机旁边,带着耳机,从空中寻找新华通讯社。二十多天以后,终于找到了。收到新华通讯社的头一条消息,是山西雁北地区反磨擦斗争的报道。这条消息报道的是八路军把制造磨擦、向抗日军民进攻的国民党白志沂部除打了个落花流水。

胶东大众报有了新华通讯社的新闻,好像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只船有了指示前进方向的灯塔,全体工作人具和广大读者都为找到新华通讯社而欢呼。许多读者写信给报社表示双贺。中共胶东区党委特地宰了一口大肥猪,送到报社来慰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全可以想像,当时还没有军事作战经验的新闻工作者,遇上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部队的包圈的凄惨情景。

那是在1939年12月9日,敌人的扫荡部除突然袭击了报社驻扎的山区。

夜里,全报社的工作人员集合起来,埋了机器,踏着初冬的小雪。从掖县的山区向招远的一个山区转移。10日拂晓,在掖县的河南村被敌人包圈在机枪火网里。河南村外,地上铺着一层薄雪,到处血迹斑斑。社长阮志刚和29个工作人员在这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是胶东大众报社历史上的“河南惨案”。

反扫荡拮束以后,全报社200多工作人员集合起来。没有负伤能够坚持工作的只剩了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擦干眼泪,把悲愤变成力量,踏着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进!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胶东大众报又和读者见面了。

1940年冬季,胶东西海专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被挤得越来越小了。反扫荡的血的经验是:化整为零,坚持工作。报社机关在和敌人据点的犬牙交错中分散在100多里的一条线上,坚持出版。分散在各村坚持工作的工作组,同时也是情报组,根据敌情有时隐蔽,有时转移。在情况紧急的时候,报纸不能出铅印,就出石印,紧急的情况持续下去,连石印也不能坚持时就出油印。日刊,二日刊,三日刊。报纸始终坚持着出版。

在艰苦的日子里,狂妄的敌人到处散布着“八路军已全部消灭了”的谣言,但没有人相信,因为大家还经常看到大众报。就是这样,胶东大众报如同胜利的杠旗,遍插在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鼓舞着人民群众的抗战胜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