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兰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夏作协在木兰书院举办青年作家培训班。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走进位于西吉县吉强镇杨河村的木兰书院,树木葱郁,书院建筑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感,交织着脉脉乡愁和缕缕书香。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纯朴民俗中的传统文化,可以体验原始自然中的静谧生活。无论是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还是静坐书房看书听雨,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抑或登上高处远望群山,都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于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之中。”来访的作家王建邦告诉记者。

“书院汇集了天南地北作家们的心血,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真善美爱,共同造就了一座乡村书院、一片精神的芳草地。”在一篇散文里,木兰书院创办人、作家史静波这样写道。

2019年春天,史静波辞职返乡,在杨河村创办了木兰书院。它总占地面积40余亩,由书院、农庄、农场三部分组成,在文学+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先后建成了西海固文学教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人墙、非遗园、作家林、农耕文化墙等研学体验场所,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文创基地,自治区社科联科普基地,自治区教育厅劳动教育基地和西吉县文史资料采集基地,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丙级民宿。

“作为一个文学的传道者和苦行僧,一生一定要来一次西海固,会一会西海固文学和西海固地区的作家,感受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他们对于文学的敬畏、炽热和执着。近期,著名作家郭文斌、石舒清、马金莲,还有刚刚获得骏马文学奖的青年作家马骏在书院设立了创作室。”史静波告诉记者,西吉县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长期进行文学创作的有1300多人,其中包括一大批农民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

五年来,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学资源,木兰书院推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主动联系全国各地作家,打造文学创作交流平台,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和教学研讨会,以及文学讲座、艺术展览、诗歌朗诵等,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吸引了众多作家以及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为文化旅游事业和民族团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宏森率中国作家协会调研组来到木兰书院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1200多名作家陆续走进书院采风和创作。这些采风、创作、交流活动为乡村引入了优质文化文学资源,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文学氛围,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建设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动能,同时也推动了创作回归泥土与人民,实现了文学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昔日偏僻的小村庄,变成了众多作家向往的精神家园和文学福地,木兰书院“文学杨河”一时成为极具关注度和影响力的热门话题和文学现象。

“木兰书院是西海固文学的又一个出发点和最美乡愁的落脚地。”作家马金莲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木兰书院还聘请了40多名当地的农民文学爱好者,经常性开展文学研讨和改稿会,建立区、市、县三级作协会员与农民文学爱好者结对子帮扶机制,辐射带动36个村庄和300多名乡村文学写作者,驻院农民作家完成散文、小说、诗歌手稿200余万字,已出版文学著作6部。

通过举办各类文学活动、研学旅行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木兰书院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积极推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帮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我们想在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探索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可复制的基层经验,为彰显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文学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为西吉县努力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作出文学人的贡献、体现文学人的担当。”史静波说。(记者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