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到,超市的货架上就摆满了月饼,即使你工作再忙,它们也会提醒你,又到中秋了。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中秋节一家团聚的重要性不亚于过年。
但随着时代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漂泊在外已成为常态。于是,中秋的家宴上偶尔会缺少某些家庭成员。出门求学、工作在外的你,是否也曾有过只能“改日再相聚”的那些日子?身处异乡的你,如何度过团圆的假日?是一通长途电话聊以慰藉,还是一碗家乡美食治愈心灵,又或是和异乡好友热闹过节……
难忘的中秋味道
九月,是盛夏的终章,也是初秋美好的序曲。林语堂先生的文字极妙,他写道:“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和先生一样,相比热烈的夏,我更爱天高云淡的秋,喜欢这个季节宁静深远的氛围,怀念儿时难忘的中秋味道。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逢临近中秋,在外打工的父亲都会提前回乡下老家过节。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去集市采买新鲜食材和各色冷盘,因为父亲的生日恰巧是中秋,她还要掐着时间去预订奶油蛋糕,忙得不可开交。午饭我们通常吃得比较简单,晚餐才是“重头戏”。
月至中秋偏皎洁,当母亲在厨房忙碌,趁她不注意,我时不时从灶台偷拿几个鲜肉月饼、几片糯米糖藕,和小伙伴一溜烟儿跑到村口桥头,一边吃,一边看月亮。若有时不小心被发现,我总是躲在父亲的身后,他高大的背影让我有一种质朴踏实的幸福。
印象中,祭拜月神非常富有仪式感。院子里的八仙桌上陈列着苹果、柿子、花生、糖果、莲藕等寓意吉祥的祭品,全家朝着月出的方位,燃烧斗香,垂手恭拜。走完一系列流程,我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莼菜银鱼羹、清蒸大闸蟹、桂花糖芋艿……再来一碗清香软糯的鸡头米,简单的家宴,我吃得肚儿圆滚滚,至今难以忘怀。
长大后由于求学和工作调动,不知不觉,我离家越来越远,常常想念母亲的手艺。有一年,因为需要在单位值班,中秋无法回家,下班后,与留守的同事聚餐,街道旁、商场内场景布置得精致喜气,节日氛围浓厚,我情不自禁拍摄成短视频分享给远方的父母,盛情邀请他们来此过节,得到了很积极的回应。电话那头一声声“好的”,填补了内心的缺憾。
中秋最美是团圆,若暂时无法相见,记得改日再相聚,只要有心,爱就会完整。
——董红
书信里的温情中秋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书信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古老沟通方式,似乎已退居生活的边缘。然而,在某些意义非凡的时刻,尤其是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一封亲手书写的信件却能以其独特的韵味,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出比即时通讯更深沉、更真挚的情感纽带。
去年中秋,我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旅程,去探望久居异国的好兄弟,也因此无法与国内的家人共度这轮满月下的团圆时光。心中满溢的,是对家的深切思念与不舍。于是,在那个被温柔月光轻抚的夜晚,我决定提笔,用一封书信,将我的思念与祝福编织成文字,寄往远方的家。
信纸铺展,我的笔尖轻触其上,缓缓写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秋快乐!”这几个字,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往温馨记忆的大门。我细细回味着历年中秋的点点滴滴,那些家人围坐、共享月饼、笑语盈盈的画面,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闪过。我尝试着将这些珍贵的记忆融入字里行间,让它们随着文字流淌,传达给远方的亲人,让他们感受到,即便我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他们紧紧相依。
随着信件的逐渐成形,我不仅分享了自己在澳洲的新奇经历与日常点滴,还表达了对家人无尽的感激与爱意。我告诉他们,虽然这里的生活节奏与国内截然不同,但每当夜深人静,心中最牵挂的仍是家的温暖与安宁。
在信末,我特意留下了一片空白,邀请家人也在这封信上留下他们的思念与寄语,作为我们之间情感交流的见证。我满怀期待地想象着,那封承载着家人深情厚谊的回信,如何穿越重洋,最终落入我的手中。那一刻的喜悦与满足,将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中秋之夜,我独自坐在窗前,手中紧握着这封即将启程的信件,心中涌动着温暖与希望。我深知,虽然物理上的距离让我们无法相聚,但书信这座无形的桥梁,却让我们的心紧密相连,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数日后,一封来自家的信件静静躺在我的桌上。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股熟悉而温馨的气息瞬间包围了我。我细细品读着家人的回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与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改日再聚”的另一种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更是一种通过书信传递爱意、维系亲情的独特方式。
——周志轩
举杯邀明月,同怀故乡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到中秋月圆夜,总会想起远方的亲人,那些忘不掉的乡情乡味。如何在异乡过中秋?无论是购物还是和朋友聚餐、看电影……总是无法感受中秋的别样味道。
中秋意味着什么?中秋是阖家团圆、五谷丰登的喜悦,是告别炎热、秋高气爽的安然,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是浸润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
小时候,中秋的味道就是月饼、烧鸡、猪头肉、带着泥土味的花生……如今成家立业,身处大都会的异乡人,怎样过中秋?我在清晨的微凉中醒来,去菜市场买上一只土鸡、各色蔬菜、时鲜瓜果……等孩子们醒来,带他们去上海郊区田野转一转,感受乡村振兴江南文化的美丽,让他们看一下秋天的庄稼、菜园,挂在树上的柿子、橘子,看着他们在并不刺眼的阳光下开心地玩耍。傍晚时分,我会召集一家老小来到饭桌前,端上外焦里嫩、香喷喷的烤鸡,各色月饼、荤素搭配的菜肴,当然,重要的还有新出土的花生和石榴、葡萄、苹果、梨子等水果。要是有一方室外凉亭那就更美了,一家人可以赏月、聊天,还可以像许地山《落花生》里描写的那样,共同品尝新花生、教育子女做人做事道理,慢慢享受陪伴彼此的幸福。
举杯邀明月,同怀故乡情,这才是我们的中秋节。
——王小满
中秋的“独家记忆”
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这一天,全家人相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由于在外工作、求学等原因,中秋的家宴上偶尔会缺少某些家庭成员。在我脑海中,也存着一份异乡过中秋的“独家记忆”。
记得那会儿我刚上大一,是独自在外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中秋节当天的一堂专业课上,辅导员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个学校自制的月饼,正面印有学校的名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打开吃了起来,而我将它“悄悄”放进了背包里。
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已是傍晚,我和舍友一起回到宿舍。打开微信,家庭群里都是中秋祝福,我也迫不及待地给妈妈打了视频电话。“囡囡,晚饭吃了吗?”“吃过了,在学校食堂吃的。”突然,奶奶“凑”了过来,“今天是中秋节,我们都在一起吃晚饭呢!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你回家的吧?”奶奶话音刚落,爷爷也“挤”进画面里,“等你回来,爷爷给你烧好吃的。”我笑着连连点头,拿出学校发的月饼给家里人看,“这个月饼可高级了,是学校自制的,咸蛋黄莲蓉馅。”妈妈让我快吃,一旁的奶奶眼眶红红的。家人们的关爱从小小的视频画面里“溢”了出来。很久之后,我们才彼此恋恋不舍挂断了视频。
随后,我便开始品尝月饼。我将它切成几小块,和舍友一起分享。“我们家里过中秋节,都是把月饼切开来分着吃的,大家一起吃同一个才开心。”我和舍友有说有笑。舍友是福建人,我们边吃月饼边互相诉说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发现居然大同小异。
夜越来越深,在黑夜的衬托下,月光尤为皎洁。虽然身处异乡,看到同一轮圆月,依然能感受到家乡和家人的温暖与关怀,有着“改日再聚”的美好期盼。
——张戴怡
月圆人未圆,异乡共此时
九月的风,轻轻拂过城市的街巷,带来丝丝凉意。超市的货架上,月饼如繁星般璀璨,无声地提醒着人们,中秋佳节已然临近。在中国人的心里,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热闹的过年。然而,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家庭结构的变化,让漂泊在外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对我而言,中秋节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节日本身。初到异乡的那个中秋,城市的灯火辉煌,却掩盖不了内心的孤寂。我独自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周围是欢声笑语,而我,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中秋前夕,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母亲会早早地开始准备各种美食,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妈妈牌”红烧肉,那味道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舌尖,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而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没有家人在身边的我,会选择用一碗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来治愈心灵,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慰藉,仿佛能穿越时空,将我带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它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眷恋,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在异乡的日子里,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陪伴着我,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美食成为了我心灵的慰藉。它让我在异乡的土地上,找到了一丝归属感,让我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食的热爱,都将永远陪伴着我。
——毛佳凯
七嘴八舌
团聚不必急于此刻,只要心中挂记着对方,哪怕身处异乡,也能体味到中秋传递出的那份美好。——大象
不论走了多久,进门的那一刻,汤在桌上,家就从未遥远。——雅瑶
中秋之于我,都只是一次次的验证,人生短,相思长。——橙子脑袋
长大后的中秋,是各式各样的月饼,是补班拼凑出的假期,是匆匆忙忙的生活,是出去吃顿饭都得早点,不然就要排队等好久的餐厅。——highli
一轮明月寄托着我们对故乡,对父母的眷恋,离家再远,也要时不时抬起头看看月亮,念念家乡。——甜沫儿
哪怕相隔千里,借由一道家常菜,就能联结起彼此的思念。——小柚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