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你解读的这本书叫《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主要是关于怎样理解苏格拉底和他一生的哲学理想。
提到苏格拉底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如果要让你说出几个哲学家,苏格拉底大概是你能想到的前三个名字。但是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讲苏格拉底,不光是因为他很有名,还因为他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向。
在苏格拉底之前,也有很多哲学家,比如说你可能比较熟悉的有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等。这些哲学家关心的主要是自然的问题,比如说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间万物是怎么生成变化的,还有风雨雷电是怎么产生的等等。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对人和人生的问题关注的并不是很多。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是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招呼到人间,让哲学去探寻善恶之类的问题。所以说,苏格拉底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向,也就是从自然到人生的转向。因此,要想了解西方哲学,我们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格拉底这个人。
但是要回答“苏格拉底是谁”、“他做了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这三个问题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典型的“述而不作”的哲学家。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一辈子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对于这一点,人们也经常拿他和孔子、耶稣、佛陀进行比较。所以说,我们只能从同时代人的记载里去侧面了解苏格拉底。
但是这些人笔下的苏格拉底又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古希腊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整天跟跳蚤待在一起的家伙,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颠覆传统,颠倒是非。但是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在柏拉图那里,他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在色诺芬的笔下,他就更接地气一点,喜欢给周围的人提一些日常生活里的建议。
也正是因为所有的这些记载都太不一样了,哲学史上就有了那个著名的“苏格拉底问题”,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恐怕没人能说得清。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写的这本《苏格拉底的申辩》就变得很重要,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条相对可靠的线索,去回答苏格拉底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入这本《苏格拉底的申辩》。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苏格拉底的申辩》呢?因为苏格拉底在70岁高龄的时候,遇到了一件事情,就是他被自己的同胞公民起诉了,面临死刑的判决。柏拉图的这个著作就记载了苏格拉底当时在法庭上为自己做的申辩。当时至少有500多个雅典人就在现场见证。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柏拉图的文字应该不会跟苏格拉底实际说的话有太大的出入,毕竟当时有那么多见证人。柏拉图在这本书里,集中展示了苏格拉底一生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生活。而且这是一个人一生最后的告白和陈述,所以可以这么说,看这本书是想要了解苏格拉底这个人,还有回答苏格拉底问题的最佳途径。
今天的这期音频,我就帮你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景,并且告诉你三个问题:第一,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起诉;第二,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无罪的;第三,他为什么用一种自寻死路的方式为自己辩护,面对死亡,他为什么会如此淡然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苏格拉底演讲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他为自己做的辩护。在这部分,苏格拉底说了自己遭人怨恨的原因。苏格拉底是被自己的同胞告上法庭的,分别是两项罪名:第一,不信奉城邦的神;第二,败坏青年。这两项罪名在雅典还真都不是小事,甚至都不是私人案件。这次起诉就是一次公诉,是雅典公民代表城邦公诉苏格拉底的。
苏格拉底在辩护演讲的最开始,就把自己和指控者,甚至是和大多数的雅典人对立了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自愿求死的态度。当时他是这么说的:“那些指控我的人们,他们都很年轻,他们控诉我的那些演讲都经过了仔细的修饰,听起来非常漂亮,也很有说服力,但是却全是谎言。”
而他们说话的那些特征,人们最喜欢的那种演讲的风格,华丽新奇,有感染力,但至于是不是真实的,反而不那么重要。而我年事已高,却是这辈子第一次上法庭,没有任何经验。我也不会用那些经过仔细打磨过的话语和低三下四的恳求来试图说服法官,我就要用我自己惯常的说话方式来说话,但是我保证你们听到的全是真话。
然后苏格拉底就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事情的最开始是从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开始。这个朋友去了一座阿波罗神庙去求神谕,求神谕的意思就是有点类似和神交流,提问的意思。而且这个朋友去的这个神庙还不一般,他在一个叫德尔菲的地方,而德尔菲这个地方就是被宙斯定位成宇宙中心的地方。换句话说,到这个神庙求神谕,权威性是很高的。
然后这个朋友就在这儿见到了可以通神的祭司,他就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呢?”结果祭司的回答是“没有”。在古希腊,当时人们大多数都是非常迷信的,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都会去求神问卜。而刚才说的这个阿波罗神庙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这个祭司被认为对人间的事情都有最高的权威。
然后这个朋友就把祭司的这个回答告诉苏格拉底了。苏格拉底听完之后就感觉非常诧异,因为他明明认为自己其实是很无知的,怎么现在变成最智慧的人了呢?他就很困惑,然后他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在雅典城里找到比自己更智慧的人,然后去告诉这位祭司,看看他比我更有智慧。
他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不是最智慧的,但是如果他成功的话,同时也就证明了祭司的话,也就是神的话是错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苏格拉底就开始走访那些拥有智慧之名的人。他走访的人有政治家、诗人、工匠,还有每一个愿意跟他讨论问题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雅典人还是外邦人,甚至不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
但讨论的结果是,每一次苏格拉底都是失望而归。而且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越是那些被人们认为拥有智慧的人,其实他们就越是无知,而反倒是那些经常让人看不起的工匠们,他们还真是确实知道一些事情,比如说他们知道和自己手艺相关的一些很实际的事情。但是一旦和这些匠人讨论超出他们手艺之外的事情,这些人也很无知。
经过这样一番审慎的走访,苏格拉底终于相信了,祭司其实说的没有错,神之所以说苏格拉底是天下最智慧的人,恰恰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也就是那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句话听上去像是一个悖论,但是也是苏格拉底留给世人的最著名的格言。
苏格拉底认为,祭司这么说,其实是想要告诉别人,人类所谓的智慧跟神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而所谓的人类里面最智慧的人,其实也只不过是唯一一个清楚地知道自己无知的人。
所以说,当我们今天在回望这个公案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里面,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谦逊的态度。他的本意也不是为了一定要证明神错了,而且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恰恰是神是对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苏格拉底在跟各色人讨论的时候,得罪了这些人。说白了,就是他树敌了。
在揭露这些人无知的过程里面,苏格拉底让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当众出丑,而那些围观的年轻人,他们也很愿意用苏格拉底讨论问题的方式再去检验别人,然后让更多的人出丑。这些人自然对苏格拉底怀恨在心,这些怨恨最终在公元前399年爆发,引来了人们对苏格拉底的正式指控:第一,不信城邦的神;第二,败坏青年。
那说到这儿,我们就要来看看,苏格拉底到底是怎么揭露别人的无知的呢?换句话说,他是怎么得罪了那些人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是苏格拉底和一个叫游叙弗伦的人关于虔诚问题的讨论。
就在苏格拉底被起诉的当天,他在雅典城里遇到了一个占卜师,这个人叫尤许弗伦。当时尤西弗伦的父亲杀死了一个奴隶,而尤西弗伦正要去起诉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一个有点大义灭亲的行为,和中国的传统观念很像。在雅典人看来,起诉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件非常奇怪、非常不孝顺,甚至非常不虔诚的事情。
但是由徐福伦就非常自信,他恰恰认为起诉自己的父亲维持正义,这才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事情。而且他作为一个占卜师,他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知道神希望我们做什么。换句话说,他自认为他更了解虔诚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
所以苏格拉底就跟游叙弗伦说:“哎呦,巧了,我正好今天被人起诉说我不敬神,那也正是和虔诚这事儿有关呢。那现在我正好碰上你,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下什么才叫虔诚呢?”所以他们就从该不该起诉自己的父亲这个具体的事情上,转移到了对虔诚的概念的讨论上。
最开始游叙弗伦用来解释虔诚的,都是一些他举出的例子,比如说这个是虔诚,那个也是虔诚。但是苏格拉底就坚持让他给出一个普遍性的论述,或者说普遍性的定义。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定义,或者说不知道虔诚的本质,那遇到下一个例子,我们还是不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虔诚啊。
然后尤西弗伦就给了一个定义,他说虔诚就是做神喜欢做的事。苏格拉底就继续问道:“那根据神话,各个神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特洛伊战争里面,有的神是支持希腊人的,有的神是支持特洛伊人的,那我们怎么能知道神喜欢什么呢?”
然后尤西弗伦想了一会儿,又给出了一个定义,他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情。然后苏格拉底就继续考察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就是“是因为一件事情虔诚,所以神喜欢呢,还是因为神喜欢一件事情,所以它是虔诚的呢?”这个就是哲学史上和神学史上都非常著名的“游戏弗伦问题”。
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游叙弗伦想了很久,他认为还是倾向于前者,也就是因为一件事情拥有了虔诚这种性质,所以神才喜欢。这下子苏格拉底就抓住游叙弗伦不放了:“你刚才不是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情吗?现在怎么变成一件事情有了虔诚这种性质就行了呢?”
这个时候游叙弗伦就想放弃了,不想跟你聊了。但是苏格拉底从来不会轻易放弃,他也不会让对话者轻易放弃。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游叙弗伦又说了一个定义,他这一次把虔诚说成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关照神。
听到对方的这个定义之后,苏格拉底就说:“神那么完美,我们这些普通人类做什么事情能关照神呢?”这个时候游叙弗伦已经没办法了,他只好说:“虔诚就是让神高兴和喜欢。”你看,这不就又回到那个著名的“游戏评论问题”了吗?就是到底是因为神喜欢,所以虔诚,还是因为虔诚,所以神喜欢。
就这样,苏格拉底三下五除二,在辩论里战胜了自信满满的游叙弗伦,从而向大家证明了游叙弗伦其实并不知道虔诚是什么,同时也暗示着他起诉自己的父亲并不像他自己认为的那么正当。这时候游叙弗伦只好说:“哎,我还有点事先走了。”等于说仓皇逃走了。
所以,苏格拉底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去跟那些自认为智慧的人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里,这些人的无知当然被暴露出来了,而苏格拉底使用的这些方法被称为诘问法或者辩证法。
好,上面是苏格拉底怎么在辩论里展现了别人的无知。我们再来回到苏格拉底的辩护演讲。在解释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他抱有敌意之后,苏格拉底开始论证自己是完全无罪的。在这里,苏格拉底正式迎接当前的两项指控,也就是不信城邦的神和败坏青年。
当时起诉苏格拉底的最主要的原告,这个人叫梅里图斯。苏格拉底就用他惯用的方式,也就是他和刚才的那个游叙弗伦对话的方式,与梅里图斯进行了简短的辩论,也很轻易地就证明了梅里图斯其实是一个头脑非常混乱的人。他对于起诉苏格拉底的两项罪名,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对方也不是真正的关心城邦,不是真的关心青年的教育。
然后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哲学生活进行了辩护。他表示自己就算是死,也不会改变生活方式。在这里,他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也非常简单的论证,说明人为什么不该惧怕死亡。这是因为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活着的人还没有历经到死亡,而死了之后的人又不能告诉我们死亡具体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么一来,所谓的怕死,就是把死亡这件本来并不确定的事情当成了一个确定的坏事,也就是自以为知道一个自己并不知道的事情。苏格拉底在为自己的哲学生活辩护的时候,打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比方,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马蒙,也就是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他说自己的一生使命就是不停地叮咬雅典这只昏睡的骏马,好让雅典和他的公民保持警醒,让他们关注自己灵魂的健康。
希望人们保持各种德性和美德,不要沉迷在金钱荣誉,还有身体上的享乐。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我们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可以因为疾病而放弃身体的一部分,但是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灵魂,这才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
苏格拉底还说,像他这样的马蒙一定是神送给雅典人的礼物,因为像他这样不关心个人生活、不关心个人的家庭,把全部精力都用来说服雅典人关心自己灵魂的人,几乎再找不到第二个了。而且在他看来,自己不光是无罪,而且还是雅典的恩人。他东奔西跑,和遇到的各色人等讨论虔诚、节制、正义、勇敢之类的德行,都是为了这些人灵魂的健康,是为了他们真正关心自己的生命。
从苏格拉底的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其实很清楚,只要按照雅典人喜欢的方式说话和形式,他就完全可以无罪,被释放。但是他却自愿地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哲学。
说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部分申辩里面,苏格拉底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为什么会被人指控;第二个是我为什么无罪。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苏格拉底认为自己遭到怨恨的原因是在于他不断地揭示他人的无知,而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是因为神的那句话,就是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了。
为了验证这句话,苏格拉底从此走上了考察别人是不是智慧的道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苏格拉底虽然承认了神谕的正确,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他得罪了很多人,并且最终招来了对自己的指控。而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无罪”的时候,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不光是相信雅典人相信的神,而且他是神送给雅典的礼物。他自己不但没有败坏青年,反而是雅典的恩人。
他不断地警示人们,不要自满,不要追求金钱荣誉之类的声带之物,而是要真正关心自己的灵魂。我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有罪呢?在苏格拉底说完这番辩护演讲之后,法庭开始投票。
说到这儿,雅典人相信每个公民都是非常称职的政治家和法官,所以雅典的大多数政治职务都是由普通公民通过抽签轮流担任的。法庭也没有专职的法官,普通公民就是法官,只是人数要多得多。当时的雅典是这么规定的,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雅典法庭的法官人数也不一样,一共有四档:第一档是200个法官,用来处理一些比较基本的案件;还有301人、401人和501人的法官组合,少数特别重大的案件的法官人数甚至高达上千人。
而苏格拉底的案子是一个公诉案,所以是比较重视的,一共有500个雅典公民组成了这次法庭。雅典人当时断案一般有两个过程,第一轮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认定被告是否有罪。第一轮就是原告和被告两个人都发言,一个人说对方犯了什么罪,另外一个申辩说自己没罪,给自己辩护。
在第一轮辩护之后,法官们马上进行投票,规则很简单,就是哪边票多,哪边就赢。如果投票的结果是无罪,那么就没有第二轮了,被告当庭就释放;但如果投票的结果是有罪,那就要进入第二轮了。这时候原告和被告再上台进行第二轮辩论,就是要让大家通过这个过程来确定应该对被告实施什么样的刑罚。
因为雅典的大多数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各种罪行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所以都是由原告和被告现场各说各的。比如说一方认为对方应该是死刑,但是被告可以说我虽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我认为应该赔100个金币。两个人就这么辩论,法官们在一边听着。
等到两边都说完之后,法官们就立刻进行第二轮投票。法官们的选项只有两个,也就是在原告和被告提出的刑罚之间选择一个。比如说刚才那个例子,要么就是死刑,要么就是赔100个金币。而且这一次就是最终的判决,没有任何上诉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立刻投票的制度。不管是公民大会上的辩论还是法庭辩论,听众都没有任何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更没有时间广泛的讨论,就是要立刻做决定。这也就导致人们往往会付出各种感情,而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苏格拉底的最终命运。
好,那我们回到苏格拉底的审判。在两个人首先都做了第一轮陈述之后,法官们开始投票,也就是认定苏格拉底是不是有罪。结果认为苏格拉底无罪的人是221票,认为有罪的人是280票,结果是苏格拉底有罪。双方进入下一轮辩论。
在下一轮里,原告提出他认为苏格拉底应该被判处死刑,这已经是雅典最重的刑罚了。照理说一般人马上都要妥协,因为保命第一嘛。但是苏格拉底的做法,咱们都不能说他是视死如归了,而是带有蔑视和傲慢的态度。
首先他说:“你们不是惩罚我的问题,而是应该感谢我。我给雅典带来了很多贡献,我反而应该受到城邦的奖赏,雅典应该给我终生的供养,要像对待奥林匹克的冠军一样,我应该能享受免费的饮食。”
而第二点是他还拒绝交付高罚款。一般来说,被告是可以通过交很高的罚款来免死的。而且当时苏格拉底就有一些朋友建议他说:“如果你拿不出钱来呢,我们愿意帮你出100米。”100米那是不少的,当时一个被俘虏的士兵的赎身钱才2米,所以100米那苏格拉底是拿不出来的。
但是苏格拉底就当场对所有法官说:“我很穷,我只能拿出一个米娜。你们如果要罚我,那我就交一个米娜吧。”等于说他说了一个最小值,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蔑视法官的表现。
还有一点就是,苏格拉底用本来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辩护的时间,全部都用来陈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这个价值观在法官们看来就是一句话,他不怕死。
然后他说出了全片里面最经典的那句话:“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还说,如果有人问他愿不愿意从此之后闭上嘴,安静地生活,不再讨论哲学来换取一个无罪的判决,苏格拉底是断然拒绝的。
他说:“对我来讲不可能保持沉默,因为那就意味着违背神。因为我认为每天谈论德行,谈论我每天都在讨论的事情,检审自己和别人,这个就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因为对于人来说,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是我说这些恐怕你们都不会相信,这就是苏格拉底对自己哲学生活的终极辩护。
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让他停止哲学讨论,停止反思,停止他对自己和他人灵魂进行的拷问和检审,那就等于把人变成行尸走肉,把活人变成死人。这也和他上面说的“我自知我无知”完全一致,因为智慧是属于神的,人是无法真正拥有智慧的。
那么人所能做的只是不断的求索,不断地检审,不断地活在通向智慧的途中。这个就是苏格拉底对哲学本质的理解,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
这就是他眼中的哲学这个词的含义。等到苏格拉底演讲结束之后,投票开始。法官们判定苏格拉底死刑,而且票数的差距比第一次更大。
在知道了结果之后,苏格拉底的演讲进入了最后一部分,也就是苏格拉底的临别讲话。他分别对那些判处他死刑的人和那些认为他无罪的人说了几句话。
对于那些判他死刑的人,苏格拉底没有怨恨,也没有愤怒,他只是很平静地说:“想要逃避死亡其实并不难,因为死亡是一个腿脚不那么快的追逐者,他要等到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追上我们。但是要逃避恶行却很难,因为恶行比死亡的腿脚快得多,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被恶行追上,而作恶是伤害我们的灵魂,也是伤害真正的自我。”
然后苏格拉底开始对那些认为他无罪的人说话,这些人很多是他的朋友和学生,当然也包括写这本书的柏拉图本人。这些人都非常伤心,苏格拉底最后试着安慰他们。
他说:“死亡要么就是无梦的长眠,这当然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要么就是还有来世,那么我可以继续在地府里跟那些逝去的伟人们说话,减少他们的人生,考察他们是不是比现在的人更智慧。”
也就是说,如果有来生,我还可以继续我的哲学生活。在全篇的最后,苏格拉底说出了那句同样很著名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去做的事情哪一个更好?除了神之外,谁也不知道好。”
上面就是《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首先,《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它对于回答苏格拉底问题至关重要,也让我们可以接近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同时也最好的展示了苏格拉底的哲学生活和哲学思想。
在这部作品里,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和死刑的判决,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言辞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遭到怨恨,并且最终被告上法庭,是因为他不知疲倦地揭示人的无知。
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正是哲学的真正起点,因为和神相比,人就是无知的。因此人生在世只能不断的求索,不断的探索智慧以及关心灵魂的健康,而自己就是神馈赠给人们的那只马蒙。他一生的使命就是不断提醒人们,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己不但无罪,反而应该被当作雅典的恩人。不出所料,苏格拉底的态度给自己招来了死刑的判决,但是最后他极其平静地面对死亡,这也正是因为他在践行自己的哲学理念。
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进行检审,而不是对那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下判断,而死亡是好是坏,正是一件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就这样,苏格拉底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为哲学而死的殉道者。他的死一方面揭示了哲学和政治之间可能甚至是必然的冲突,同时他也用自己无可指摘的一生为哲学做了最好的辩护。
我们甚至可以说,苏格拉底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哲学更美好的生命和未来,而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会苏格拉底为典范,勇敢地探寻智慧和真理。而其他人也会不断反思,为什么会有人给苏格拉底这个好人、这个哲学家判处了死刑呢?于是哲学就在这样的反思里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苏格拉底不光被称为哲学家的典范,甚至还被称为哲学家的守护天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