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法书要录 历代名画记
编著者:(唐)张彦远 著 祝帅 解读
装帧:精装、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13-8060-2(精装)
978-7-5013-8061-9(平装)
定价:104.00元(精装)
70.00(平装)
内容简介
《法书要录》辑录了自汉魏至中唐的书法理论著作,为存世最早的书法理论专集。此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代书法论文选”,也开启了此后同类著述的先河。该书共十卷,收录历代书法文献40余篇(其中4篇有目无文,仅为存目),始于东汉赵壹《非草书》,基本以时代为次。
《历代名画记》十卷为张彦远所创,也有文献记为《名画猎精》六卷。书中梳理了唐会昌元年(841)之前的名画佳作,对史传不载的绘画名家也给予了关注。此书是张彦远独立撰著的学术理论,体现了张彦远系统的绘画思想理论。全书共分十卷,以“总论—分论”的结构来展开。其中,前三卷为总论,提出了关于绘画基础理论的若干主要观点,包括绘画的教化功能、“六法”、“书画同体”、“文人画”、“自然”、鉴赏、收藏、装裱、与不同画家论著中的观念比较等,从绘画基础理论的多个方面展开阐释与论述。后七卷则是画家传记,包括唐以前一百六十四人、唐代画家二百零七人以及杂画画家,是一种按照时代顺序编纂的美术简史。
本书是一部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选编注释评点本,综合采纳传世刻本、学术界的经典整理本和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放在注释和点评方面。
作者简介
张彦远,字爱宾,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生于洛阳。中晚唐时期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精于鉴赏,善书画,曾任舒州(今安徽安庆)刺史、左补阙、祠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官职,编撰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诗文传世,参与编撰《续唐历》。
祝帅,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内页欣赏
导 读
中国古代书画类文献可谓蔚为大观,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的“书画之属”就有73种。但是,古代书画文献多是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才出现的,且书论、画论往往分别由不同的作者著述。在中国书画理论史上,宋代以前诞生并且可以确定其真实性的早期书画文献尤为难得,而其中由同一位作者同时撰著书法、绘画文献的情况更 是凤毛麟角。 符合这两点且堪称经典的,恐非唐代的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及其编撰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莫属。 事实上,张彦远本人在撰写这两部著作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它们很可能在日后的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法书要录》一书序言中宣称: “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 ”
《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二书虽然都是张彦远所撰著,但体例和编写思路很不一样。民国时期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分别把《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归于“丛辑”部分的“丛纂”类和“史传”部分的“历代史”类,这是比较准确的分类。其中,《法书要录》是张彦远所在的时代及此前重要书法文献的一个汇编,可以说是一部历代书法理论经典文选,作为汇编者的张彦远在其中可谓“述而不作”。而《历代名画记》则是张彦远自家的学术著述,有学者认为它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美术史,但其实书中所谈论的具体内容不仅限于“历代名画”,张彦远关于绘画的一些重要美学观点也见于其中。不仅如此,两部著作彼此之间也存在横向的联系,显示出张彦远对于书法与绘画的 相关性的认识。
古往今来,对《法书要录》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关于二书成书先后,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认为:“爱宾既作《法书要录》,以集自古论书之说,复作是书,以记历代名画。”似乎说明《法书要录》纂成于《历代名画记》之前。但事实上,从《法书要录》序言中“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一句,可推测撰著《法书要录》时恐《历代名画记》已经完成。陈志平认为,《法书要录》成书约在唐咸通至乾符年间(860—879)。但考虑到《法书要录》作为一部编著,其中所收录的文献本身形成时间更早于《历代名画记》,且循“书画”并称之旧例,故本书中将《法书要录》置于《历代名画记》之前。在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张彦远其人及其《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二书的成书与流传情况。
一、张彦远的家世与生平
张彦远,字爱宾,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生于洛阳。中晚唐时期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精于鉴赏,善书画,曾任舒州(今安徽安庆)刺史、左补阙、祠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官职,编撰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诗文传世,参与编撰《续唐历》。
在书画史研究中,张彦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其代表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中的书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国书画品评模式,历来相关研究成果颇多。但由于两《唐书》未为其设传,关于张彦远生平活动的同时期文献记载相对较少,关于张彦远及其家世也只能从其他文献中获知,因而还存在很多盲点。首先,是张彦远的生卒年。历来关于张彦远的生卒年缺乏准确的记载。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法书要录》条目的考证:“彦远当生 于元和十年前后,至乾符四年,六十余岁矣。 ”关于张彦远的生年没有太多争议,但有学者认为很可能张彦远的卒年要晚于余嘉锡的推测。
其次,关于张彦远的家世。张彦远的高祖是唐开元年间的宰相张嘉贞。张家自张嘉贞开始,就有了收藏书画的爱好。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序》中提到张嘉贞喜爱收藏并擅长书法的事迹。《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张嘉贞传》有:“张嘉贞字嘉贞,本范阳旧姓。高祖子吒,仕隋终河东郡丞,遂家蒲州,为猗氏人。”由此可知,张彦远的祖籍为蒲州猗氏,即今山西省临猗县。
张彦远出身三代相门之家,有着优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阎立本画》一则有云:“唐人张彦远,出鸣珂三相家,风流博雅。”张彦远家族三位宰相,分别为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三代,时号“三相张氏”。高祖河东公张嘉贞相玄宗,擅长书法;曾祖魏国公张延赏相德宗;祖父高平公张弘靖相宪宗,精于书,幼学锺繇。张氏三代聚集书画,虽然到张弘靖时已多无保存,但其家族中形成研习书法的风气,堪称书画世家。张彦远在书画鉴赏方面成就如此之高,与其家世渊源有着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家中自张嘉贞以来收藏的书画作品为其书画史论的撰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 录
导 读
一、张彦远的家世与生平 ( 2 )
二、《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的结构与内容 ( 5 )
三、《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的价值与影响 ( 12 )
四、《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的版本与流传 ( 16 )
结语 ( 19 )
法书要录(节选)
《法书要录》序 ( 23 )
卷第一 ( 26 )
后汉赵壹《非草书》 ( 26 )
王右军《自论书》 ( 33 )
晋卫夫人《笔阵图》 ( 34 )
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38 )
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 41 )
传授笔法人名 ( 51 )
南齐王特进《答齐太祖论书启》 ( 53 )
南齐王僧虔《论书》 ( 55 )
卷第二 ( 65 )
宋中书侍郎虞龢《论书表》 ( 65 )
梁武帝《观锺繇书法十二意》 ( 78 )
梁庾肩吾《书品论》 ( 80 )
袁昂《古今书评》 ( 96 )
卷第三 (102)
唐虞世南《书旨述》 (102)
唐李嗣真《书品后》 (106)
唐徐浩《论书》 (123)
唐何延之《兰亭记》 (126)
卷第四 (136)
唐张怀瓘《书估》 (136)
唐张怀瓘《书议》 (142)
唐张怀瓘《文字论》(151)
卷第五 (159)
《述书赋》上(节选) (159)
卷第六 (181)
《〈述书赋〉语例字格》 (181)
卷第七 (187)
张怀瓘《书断》(上)并序 (187)
卷第八 (222)
张怀瓘《书断》(中)(222)
卷第九 (259)
张怀瓘《书断》(下) (259)
卷之十 (288)
历代名画记 (289)
历代名画记卷第一 (289)
叙画之源流 (289)
叙画之兴废 (297)
叙历代能画人名 (310)
论画六法 (317)
论画山水树石 (323)
历代名画记卷第二 (328)
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 (328)
论顾陆张吴用笔 (335)
论画体工用拓写 (339)
论名价品第 (345)
论鉴识收藏求购阅玩 (350)
历代名画记卷第三 (356)
叙自古跋尾押署 (356)
叙自古公私印记 (361)
论装背裱轴 (366)
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 (370)
述古之秘画珍图 (387)
历代名画记卷第四 (394)
叙历代能画人名 (394)
轩辕时 (394)
周 (395)
齐 (395)
秦 (396)
汉 (396)
后汉 (397)
魏 (399)
吴 (401)
蜀 (403)
历代名画记卷第五 (405)
晋 (405)
历代名画记卷第六 (428)
宋 (428)
历代名画记卷第七 (440)
南齐 (440)
梁 (445)
历代名画记卷第八 (454)
陈 (454)
后魏 (454)
北齐 (456)
后周 (458)
隋 (459)
历代名画记卷第九 (469)
唐朝(上) (469)
历代名画记卷第十 (500)
唐朝(下) (500)
主要参考文献 (517)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
供稿 | 潘肖蔷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