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论到上瘾行为,你会想到什么?

抽烟?喝酒?毒品?还是什么别的?以上提到的都是一些较小众的上瘾行为。

但实际上,上瘾行为已经无处不在,你很有可能也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样的行为算得上是上瘾行为呢?

心理学家Marlatt把成瘾行为定义为一种会增高疾病危险性及相关的个人及社会问题的重复性习惯形态。

上瘾行为常被主观地体验为“失去控制”,即使决心试图去制止或缓和它此行为仍会持续不断地出现。

上瘾行为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无法控制,二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上瘾行为是一种习得性的功能行为,作为习得性的行为,他总是和时代联结的,不同的时代总是会有不同的上瘾行为。

而在21世纪的今天,最普遍的上瘾行为有两样,网络成瘾和熬夜成瘾。

网络成瘾:放不下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也成为了我们的“器官”。

无论我们是在走路、坐地铁还是吃饭,总有手机相伴,手机像是我们的第二颗心脏,离开手机一会儿就会变得焦躁不堪。

“低头族”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淹没在各种信息中无法自拔,逐渐失去自我。

短视频是网络成瘾中“大boss”,在2022年我国短视频用户就已达8.88亿人,并一直高速增长。

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难以逃脱抖音的吸引力。所有人都不知疲倦地刷着短视频,像是着了魔一样。

抖音为何能让人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短视频的时长就非常有讲究,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15秒,音乐加画面可以迅速抓住你的注意力,

而15秒刚好是你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所以,无论你刷多久的视频都不会觉得乏味或者疲倦。

其次短视频的内容也很有说法,他们运用了蔡格尼克效应来让我们对其上瘾。

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未完成处理的事情,通常比已完成处理的事更加影响深刻。

由于短视频的内容都较短,总是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容,而这种未完成感会让我们控制住不住地往下刷,其成瘾性不言而喻。

手机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一大因素,游戏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快乐,也就是让我们分泌多巴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游戏分泌多巴胺呢?

很简单,获得正向反馈。

我们会看到所有游戏都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排名和奖励,这便是利用了我们大脑的奖励机制。

不断获得正向反馈,我们便会不断玩游戏,逐渐成瘾。

熬夜成瘾:难以成眠的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熬夜成瘾其实也和网络成瘾息息相关,网络成瘾很有可能会导致熬夜成瘾。

熬夜成瘾的人不等同于失眠,他们大多是主动熬夜,甚至有时候已经很困了但还是逼迫自己不睡。

熬夜成瘾的人群大多也是年轻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白天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夜晚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心理补偿,它属于一种防御机制,

你可以在一个自卑的人身上同时看到自负、朋友圈中越是缺什么就越喜欢炫耀什么的人。

我们之所以会去“补偿”,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失衡,心理的天平一旦倾斜,痛苦便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熬夜成瘾的人来说,白天的时间完全不属于自己,他们只有通过熬夜这一行为补偿他们在白天所“损失”的时间,以修复自己失衡的内心。

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损失了睡眠的时间,是纯粹的受罪,但这对于他们来说,这其实也是获取多巴胺的一种途径。

在熬夜的时候,熬得越久,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越多,当时的我们就越快乐。但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它只会让我们越来越“饥渴”。

同网络成瘾一样,报复性熬夜后,个体会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会思考在下一次应当怎么做。但是结果显而易见,他们依然会控制不住地刷视频、打游戏、熬夜。

这两个成瘾行为是当代最广泛的,他们也体现出来当代人的时代病,内心荒芜。

他们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只是跟随着大家的步伐往前走。

所以内心荒芜、不安定,上瘾行为也很容易出现。

他们没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不断地刷着视频获得即时快乐,或者不断熬夜以期找回自我的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