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如今的孩子好像对父母的尊重在逐渐减少。
许多父母选择了宽容和忍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是孩子,让他们说几句也无所谓。
然而,你可能不去深思这个问题:一旦孩子形成了这种不尊重的习惯,一旦你老时、病时,会不会孩子的不尊重会发展到态度恶劣,以致不孝、不敬、不赡养的地步呢?
近日,安徽宣城绩溪县金沙派出所接到一起“家暴”的报警。当时,这个13岁的孩子拿着手机在聚精会神玩游戏的过程中,妈妈把包子递给他吃。随后妈妈问男孩做的包子好吃不好吃。
或许这个“玩家”出师不利,或者游戏被输得一败涂地,抑或实在见不了母亲的唠叨,这个心情急躁的孩子表现出极不耐烦,打骂自己的母亲,并多次扇自己的母亲耳光。
这孩子身高已经1米6多了,体重120斤左右,而他的母亲个子偏小,怎能招架他这般殴打?险些晕厥过去。
母亲无法招架,对此报警,警方赶到之后处理此事,孩子的妈妈在无奈哭泣,而这名13岁男孩继续“他*的”、“操**”脏话连篇,话说,对自己母亲口出恶语,也太过分了。而这名男孩则双手掐腰表示,这些脏话是学校里常用语,根本改不掉!还说,还有一个“常用语”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不好。这另一个“常用语”是多么的不堪?不得而知!
很难想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否对这位母亲能够孝顺。不尊重的语言是一个孩子对待父母的真实态度,暴露了孩子家庭教育的缺陷。
那么如何让你的孩子从内心里真正尊重你呢?
1
言语需精简
有时候,父母的唠叨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位教育工作者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家长在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前,不停地叮嘱各种注意事项,从要带的物品到安全问题,说了足足一个小时。开始孩子还勉强听着,后来直接就说:“你别说了,我都知道了。”
这就像有人说的:“过度的言语就像泛滥的洪水,会淹没孩子倾听的耳朵。”
另一个家庭里,父亲话很少,但每句话都很有分量。孩子去参加竞赛,父亲只说了句:“认真对待,尽力就好。”
简洁明了的话语让孩子记在了心里。父母过于啰嗦,孩子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忽略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语,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学会尊重。
2
树立恰当的威严
朋友圈曾流传过几张图片。
第一张:
一个残疾人妈妈在商场手机店门口跪地苦求女儿,求她不要买苹果手机,因为实在是负担不起。
女儿丝毫不在乎,还大声冲妈妈嚷嚷,“没有钱,你为什么要生我?”
满脸理直气壮。
第二张:
穿着红衣的母亲,对着儿子长跪一小时不起,只是为了劝孩子去上学。
而照片中的男孩戴着帽子,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坐在椅子上,一脸无所谓,自顾自地玩手机,丝毫没有把母亲放在眼里。
更可气的是,男孩还拍了母亲下跪的照片发朋友圈,并配文“开心每一天。”
就像有句话说的:“没有威严的父母,就像没有舵的船,在亲子关系的海洋中会迷失方向。”
而另一个例子中,一位父亲发现孩子对长辈没有礼貌,就严肃地跟孩子谈话,明确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慢慢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在关爱孩子的同时,明确原则和底线,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敬畏之心。
3
适度放手
父母过度的关爱往往会让孩子不知感恩。教育学认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是一种爱的剥夺,它将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力,将可能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亲戚家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父母每天都会帮他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甚至连刷牙的牙膏都会提前挤好。在学习上,父母也会全程陪同,帮助他检查作业、辅导功课,遇到难题直接告诉他解题思路,而不是让他自己思考。
结果这种过度照顾导致他的孩子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地,这个孩子处事无主见,做事依赖心重的问题越发突显。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无求先应,结果孩子觉得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最后养出一个不懂感恩和尊重的逆子。
大家还记得那个在网上辱骂父亲的女留学生吗?
23岁的女孩,大专肄业,被父亲送到西班牙读本科。
每个月,父亲为她打10000元的生活费。
有一次,父亲发现女儿使用了信用卡后,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就多问了几句。
父亲希望女儿可以节俭一些,毕竟西班牙读书学费比国内高很多,而且自己已经年老,不可能养女儿一辈子。
言辞恳切,令广大家长动容。
可女儿不领情,辩解称生活费未到账,自己才用的信用卡。对父亲的苦口婆心,全然无视,甚至可以回避关于“节俭”的话题,使聊天进入僵局。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女儿随后将与父亲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还恶言相向,号召广大网友“网暴”自己的父亲,还扬言:“养不起本仙女,当初就别生啊!”
普通家庭的奋力托举,却换来女儿嫌弃他们赚钱太少,不能给自己很好的生活。
二十多岁了,应该是已经独立的人了,依赖父母“啃老”不知羞耻,反而会 觉得父母给得太少。
与此相反,我曾看过一档真人秀《少年说》……
里面有个叫付轩昂的东北男孩,一上台就疯狂吐槽自己的母亲以“社会实践课”的名义“逼迫”自己做家务……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只见他委屈巴巴地抱怨:我写完作业后,刚想歇一歇,就被妈妈逼迫刷碗、擦地、择菜……以前,这些活儿都是妈妈干的,现在全部推给了我。妈妈还逼我学做饭,现在的我不但会焖饭、煮粥,一手凉拌菜是我的拿手……随后见他长叹道:可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
面对儿子的声讨,妈妈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作为男孩,得上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有责任、有担当,不仅能帮自己收获幸福,还能让另一半感到幸福……”
听了妈妈的话,男孩不甘心了:“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吗?”
而妈妈也是思路清晰:“家务事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你的感恩之心,让你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你未来的另一半,也是别人家千娇万宠的女儿,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就要伺候你?你现在勤做家务,将来你会对你的家庭更有担当。这就是我让你做家务的目的!”
最后,付轩昂不仅要继续做家务,还被母亲提出新要求:自己洗内裤和袜子。
事实证明,付轩昂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2023年他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名列学校保送名单第一,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语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教而有方,爱而有度,宽而有严,才能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