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听起来挺简单的,不就是把骨灰撒进海里吗?怎么费用这么高?难道撒骨灰的人手是用黄金打造的?

近年来,海葬作为一种环保且不需要购买墓地的新型丧葬方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可是,当人们真正去办理海葬时,往往会被其高昂的价格吓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这让人不禁疑惑,海葬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环球网】,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传统的土葬方式费用高昂,不仅需要举办各种仪式,还得购买墓地,甚至有的墓地还需要定期续费。

相比之下,海葬逐渐成为了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不仅省钱,还省地。

然而,当人们真正开始选择海葬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海葬服务主要分为两种:集体公益性海葬和私人定制海葬。

集体公益性海葬的费用相对较低,许多地方政府还推出了免费海葬和补贴政策。

例如,哈尔滨、福州、贵阳、北京等城市都推行了免费海葬服务,对于选择集体海葬的本地户籍居民,还提供 1000 到 6000 元不等的补贴。

然而,免费并不意味着随时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申请海葬的人数激增,很多地方的免费海葬服务已经排期到了 2025 年。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申请免费海葬,可能要等上一两年才能真正完成。

对于刚刚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这样漫长的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了私人定制海葬服务。

这种服务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但费用也相应较高,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不同的套餐在接送、随行人数、仪式等方面有所区别,价格也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海葬的费用会如此之高呢?

原来,海葬并不是简单地将骨灰撒入海中那么简单。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骨灰需要装入特制的可降解容器中。

这种容器由陶土和海洋泥土制成,能在 24 小时内溶解,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海葬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在指定海域进行。

这些机构需要向民政部门申请,并获得生态环境部颁发的"骨灰撒海许可证"才能开展业务。

遗体处理到葬礼安排,再到骨灰撒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参与,这无疑增加了整个过程的成本。

海葬的地点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海域都适合进行海葬。

这就导致了海葬资源的稀缺,进一步推高了服务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海葬还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每年能够进行海葬的时间通常只有六个月左右,而且多集中在周末。

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也增加了海葬服务的成本。

面对高昂的海葬费用,很多人开始质疑,海葬是否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环保和经济的初衷。

有网友表示,将骨灰撒入海中这样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花费上万元?

还有人担心,如果海葬变成了一种奢侈的选择,那么它的环保意义是否还能得到体现?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海葬费用高昂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建议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海葬市场,明确海葬费用标准和办理程序,防止海葬服务被不当利用,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同时,政府的介入和规范对于保持海葬服务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也至关重要。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海葬作为一种新兴的丧葬方式,仍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选择海葬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些人是因为政府的鼓励和补贴政策,有些人是因为子女在外地生活,担心购买墓地后无人打理,还有些人是出于经济考虑,认为海葬的费用相对较低。

也有一些人是因为逝者生前表达过对海葬的偏好,或者家属认同海葬的环保理念和特殊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葬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预约登记、骨灰处理、举行仪式、撒骨灰入海等步骤。

家属需要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等文件进行预约登记。

然后,骨灰会被装入可降解容器中。

在举行仪式时,家属可以参加送别。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将骨灰撒入海中。

在祭祀方面,家属可以选择在网上建立虚拟纪念堂,或者在家中以照片、鲜花等方式进行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葬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研究表明,经过高温火化的骨灰已经消灭了有害细菌,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有些专家认为,骨灰可能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养分,但也有人担心骨灰与海水反应形成的颗粒物可能会对渔业造成影响。

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随着海葬需求的激增,一些地方出现了运能不足的问题。

以上海为例,2012 年就有约 2000 余户家庭申请海葬,超过 1 万人。

到 2013 年,申请量同比增长 10%,远高于前几年 3%的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海葬的运能却十分有限。

海葬区域通常位于江海交界处,对船只有严格要求,需要 A 级内河航运许可证,且船体空间要大。

目前,上海只与市客运轮船公司合作,可用船只不超过 2 条。

再加上受季节和安全因素的限制,每年只有 6 个月可以进行海葬,而且多集中在周末。

传统习俗也给海葬的推广带来了挑战。

许多丧家对落葬日期有特殊要求,习惯选择少数几个"吉日",这就造成了这些日子的申请扎堆。

有时候,一个"吉日"可能有 2000 人预约,但船只只能安排 500 人,剩下的 1500 人只能等待下一个"吉日"。

而全年这样的日子可能只有十余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海葬的成本平衡也是一个难题。

以上海为例,租用一条船的成本约为 3 万元。

目前主要是从每户丧家 2000 元的补贴中扣除 1000 元来支付这笔费用。

这意味着每次出航至少需要 30 户丧家才能收支平衡。

在非"吉日"凑齐足够的人数是相当困难的。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胡宜安教授认为,选择海葬的人越来越多,这契合了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总量上,海葬仍然是少数,多数人还是选择传统墓葬。

他指出,海葬也能达到"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本质。

雷爱民老师则指出,海葬目前仍不占主流,最大的挑战是缺乏固定的纪念空间,容易让人觉得"葬了就没了"。

他建议在海葬之后为逝者确立一个可以纪念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生死两安。

选择何种丧葬方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环保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和情感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

无论是选择海葬还是传统墓葬,最重要的是尊重逝者的意愿,让生者得到慰藉。

我们期待在未来,海葬能够真正成为一种既环保又经济、既庄重又温馨的选择,让逝者能够安息,让生者能够安心。

信息来源:

和讯网——《网友吐槽海葬太贵了或需上万 免费海葬已排至20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网——《为什么人们开始选择海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网——《“免费海葬,排到202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摘报——《公益“海葬”:多少现实难题待破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青年网——《可高达上百万!墓地价格越来越贵,还买得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