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万功

《三国演义》里,蜀汉大军中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素有“常胜将军”的称号 。他在历次的战斗中英勇善战,可谓是无往而不胜。

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出兵北伐,初期势如破竹,接连攻下南安郡、安定郡,正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天水郡,引诱天水郡城里的军队不战而溃,让赵云率五千精兵,依计向天水进发时,却发生了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承想,守将姜维足智多谋,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向太守马遵献上破敌之策,并获太守允诺。于是,姜维即率三千精兵埋伏于要道,马遵和步将梁虔领兵出城,在城外隐蔽策应,留下步将梁绪、尹赏守城。

待赵云赶到天水郡城下,大声喊着要招降他们时,城上的士兵却哈哈大笑说:“赵子龙,你中了我们姜伯约的计……”。赵云一愣,刚要下令攻城,忽然四面喊声震天,火光四起。他回头一看,只见姜维正挺枪跃马而来。

据书中描述:云挺枪只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衬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赵云因此吃了败仗,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令赵云后悔莫及的是,年近七旬的他,在这场战争中,竟然败在了只有26岁的魏将姜维手中,毁了他一世英名。

后来,诸葛亮看到姜维智勇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设计让他的上司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为诸葛亮所重用。姜维和赵云因此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云早年投奔刘备,曾立下汉中绝地反杀、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汗马功劳,在战场上几乎无往不胜,被誉为“常胜将军”。他跟随刘备数十载,屡建奇功。尤其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失去两位兄弟,正是赵云辅佐其左右,助刘备渡过难关,重新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云为人谦虚,治军严谨,在军中的威望甚高。他从不恃才傲物,每次获胜后,他都暗自告诫自己:不能骄傲自满。成绩越大,他越是谨慎小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深知成败转瞬即逝,深怕一时得意忘形,贻误战机。正是这种谨慎务实的态度,使赵云为守卫蜀汉的大后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赵云的失败;姜维归降蜀汉,也为这两员名将的结缘埋下了伏笔。

赵云率军兵临天水时,对早已做好防守准备的敌方却毫不知情。他一心想速战速决,刚一到来,便立即攻城。令人想不到的是,天水城池坚固,守军气势旺盛,箭无虚发,使蜀军久攻不下。无奈,赵云只得下令在城外扎营,准备来日再战。

是夜,姜维却悄悄率军出城偷袭,直奔蜀军大营。赵云的士兵刚打了一天仗,已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毫无防范之心。姜维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突破了赵云的防线,杀入主营。蜀军尚未反应过来,即遭袭击,瞬时大乱。姜维趁势追击,一举击溃了蜀军。赵云只得率军仓惶后撤。此役,让赵云的一世英名毁掉。

回到营帐, 赵云将天水之败禀报给诸葛亮。诸葛亮听后,稍一沉思,便感到了姜维的谋略超群。他决意要收降姜维,归为己用。其后,姜维便因守备失责,被曹魏朝廷贬嫡。诸葛亮趁机前去游说,使姜维最终投靠了蜀汉。姜维归蜀后,即被诸葛亮任命为征西大将军,以接替其未竟之业。

赵云姜维,两人遂结为莫逆之交。从此,他们惺惺相惜、紧密合作,演绎出了三国史上一段英雄互敬的千古佳话。

赵云和姜维都是三国时代的当世英才,两人原本是敌对关系。然而,一场战斗让他们彼此相识,不计前嫌,共同谱写了一曲英雄相惜,相互合作,同舟共济的感人篇章。

生在乱世,尤怀善意和宽容之心,实是难能可贵。赵云和姜维,两人能够摒弃前嫌,超越种种藩篱,成就深厚友谊,足见他们心境之宽广。这也启迪后人:虽无法选择过去,但可掌握未来。

真正的有识之士,应当以一颗仁爱之心,建立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这也是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们体悟的珍贵精神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