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通过售卖他人简历赚钱,这将面临什么后果?近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发布该起案例。

【案情】

2023年3月,陈某发现贩卖简历信息的“商机”,遂萌发出假借招聘之名,售卖求职者信息牟利的念头。3月底,陈某购买已注册的招聘平台账号,发布IT、新媒体等就业市场热度较高的虚假岗位招聘信息,累计获取上万份求职简历,这些简历均含有求职者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主要工作经历等隐私信息。

陈某以每份1.5元至3元的价格将简历卖出。短短三个月内,陈某非法获取求职者个人信息21349条,累计出售信息16302条,共计获利42561元。

2023年6月底,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后全额退还违法所得。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无视国家法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综合被告人陈某的认罪态度和退赃情节,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该判决已生效。

【说法】

招聘平台作为求职的重要渠道,在提供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能获取大量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因此成为不法分子获取并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法院提醒广大求职者,警惕虚假招聘信息,对于要求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的职位,应仔细核实企业真伪,切勿轻易发送个人简历,要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招聘平台作为连接求职者和企业的纽带,应当严审入驻企业资质,建立健全信息保护机制,为求职者创造公平、安全、可靠的就业环境。

(南方工报 龙华法)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