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6日,名为“贞观”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一文,称一位33岁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单身女孩,北京211大学毕业,考过多次公务员,即便笔试第一也没被录取过。这10年间一直没找到工作,靠父母借钱接济,今年4月从家乡宁夏贫困山村到陕西西安找工作,6月初死在了所租的房子,死后约20天才被发现……女生死亡之前,拉黑了所有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文一出,引发社会热议。有人同情理解,也有人认为农村爹妈供养一位大学生十分不易,耗尽了父母的精力、财力、心力,最后一死了之是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可以说几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尾娃”,近年来不少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因此出现一新词——“烂尾娃”来形容他们

如今“烂尾楼”已经等到了“保交房”,“烂尾娃”们,何时能等到“保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严峻的就业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青年失业率在连续三个月下降后,7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又上升至17.1%,较6月份的13.2%有大幅变化,创今年以来新高,反映出就业形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青年就业不佳的情况从疫情后就愈发严重,去年6月,失业率一度达到了21.3%的历史高位,为此,统计局直接暂停了青年失业率的发布,今年1月才重新公布相关数据,并改变了统计方法,将在校学生排除在失业率统计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次数据公布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失业问题时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中国就业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但同时也坦承“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就业仍然承压”。另一方面,因为7月正值毕业季,有1179万大学毕业生涌入了市场,这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根据中国教育部下属期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今年6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2024年至2037年期间,高等教育学生的供给将超过需求;到203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可能将达到1800万人左右的峰值。旧的还没上岸,新的已经要抢滩登陆,青年就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生死关头。

02

“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表文章《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开篇明义表示结构性就业矛盾是国内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即“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求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不少行业和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尤其缺少技术技能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此,该文章指出思想观念是造成“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一大原因。并肯定近年来很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探索更多就业可能。有人扎根城乡基层,有人投身中小微企业,有人拥抱新就业形态,有人玩转新职业……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成才经历表明,择业新观念能打开就业新天地。。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用直白的语言来说,也就是劝青年毕业生们脱下长衫,不再聚焦于找光线靓丽的白领工作,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业,必要时刻技术门槛低的工厂“体力活”,亦未尝不可。可哪个大学生不是父母耗费半生心血供养出来的,如上文的女子,她又如何甘心于以211本科学历去送外卖、做服务员呢?更现实的情况是,哪怕她愿意屈就,这些工种也一工难求。

笔者认为,职位的供给与需求的错位,绝不应让可大有作为的青年“向下兼容”来为经济下行买单,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之道在于让提供了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重拾信心,为超55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达到92.3%的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如此他们才能恢复往日荣光,积极扩张,最终吸纳数量庞大的大学生们。

03

民营企业的困境

首当其冲的就是需求困局。以餐饮界为例,9.9元低价战盛行,汉堡王中国宣布带汉堡进入9.9元时代,连续四周将包括小皇堡在内的四款招牌汉堡价格降到9.9元。此次活动对标的是麦当劳推出的汉堡10元起的促销活动。无独有偶,和府捞面宣布价格下调约30%。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宣布“价格回到2008年”。

缘何?消费不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变得谨慎,从而更倾向于控制开支,偏好低价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界如不跟着卷价格,就是死路一条,可卷价格的后果就是增收不增利、利润率不断下滑,甚至部分高科技和新兴行业企业利润也在下降。

不愿投的背后,更多是不敢投。早前财政部公布财政情况显示,今年前5月国家非税收收入有大幅增长,达1兆6450亿元,年增10.3%。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一些地方出现非税收入增长过快、占比过高,意味着企业的隐性负担在加重,这会带来当地投资环境的恶化,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另一曾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则是女企业家向地方政府讨债,最后以寻衅滋事罪名被捕。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衰落,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财政压力和债务问题,企业则跟着“连坐受罚”,账款被拖欠的事屡见不鲜,可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不然保不齐下场也和那位女企业家一样,吃牢饭坐牢房。这对于许多本就苦苦挣扎的中小型企业无疑是灭顶之灾,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而他们正是撑起县市地方就业的根基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拯救“烂尾娃”们,需要的不是什么“保就业”政策,需要的是还民营企业家们一个干净、公平的营商环境,若能如此,“烂尾娃”又能变回企业抢着要的“金疙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纳婕谧 本刊首席记者

编辑:芦梦婷

审读:刘妍伶

监制:舒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