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我们交流、对话,然后在逝者指引下完成生命体验与再思,并用此来抵抗遗忘。幸福就应当是这样平凡而饱满,生活也应当是这样永远令人意犹未尽、有所期待。 」

忙活半天做餐饭,仔细一看就是全麦面包夹上黄油、草料和烟熏三文鱼……

感觉午饭吃这个,得生一下午的气。

因认认真真做出“色香味全无”的白人饭而获封“干巴大叔”之称的英国人基思,在其抖音账号“中英家庭(英国基思大叔和东北大姨)”走红不过大半年时,突然宣告确诊骨癌,且在短短两周时间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于十天前离开了人世。

生命的无常,再一次展现出了它不容置喙的冷酷。而这一次,无数网友通过社媒账号,同大叔的东北妻子共同见证了一个饱满生命走向终点的历程。如红枫落叶般急转直下,徒留屏幕外的人们共悲伤,彼此慰藉。无数网友在对话和怀念中重构干巴大叔的身份形象,也共同完成了对死亡的感受和理解。

(大姨在抖音账号上发布的悼念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姨在抖音账号上发布的悼念视频)

明明只是个做干巴 lunch 的大叔,何以能够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明明只是个普通人的离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自发地加入这场集体缅怀?

干巴大叔和东北大姨,虽萍水相逢然携手余生。没有专业的运镜,没有花哨的剪辑,甚至没有专门的内容设计,生活中汩汩而出的生命力持续转化为流量,一个记录“中英家庭”琐碎日常的账号仍能收获百万粉丝。这场网络集体哀悼,帮助我们重塑对平凡与死亡的认知。

01 情感赋能:值得被记录的普通人

全民皆媒时代,网络上火的东西好像越来越“莫名其妙”了。

专挑晚上挑灯夜读的学生,日常直播间能涌入上万人,就为了看她安安静静地写作业;三十平一人独居的下班Vlog,明明场景、活动不变,单条视频流量却总能维持在十万赞以上;对着镜头碎碎念的研究生,念叨着期末的考试、打折的水果,也能收获几十万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图简单、统一,依靠分享学生日常而走红的账号作品页)

干巴大叔的百万粉丝账号,与他们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不同。

一顿“咬一口不喝水的情况下,脖子得抻二里地”“手背上的口子是不是面包划的”“半夜三更看到也一点不饿”的干巴lunch使其走红,一系列题为《在英国看基思大叔是怎样给他的帆船做窗帘》《在英国看混血皮特(大叔的儿子)跟二姑家狗狗的很开心》的琐碎视频逐渐丰满了其个人形象。

一个看似不爱说话,总是慢吞吞地认真做着简陋白人餐的大叔,其实爱机械、爱帆船、爱老爷车……一个看起来不甚有趣,做饭时不太吭声由着大姨乱讲解的男人,其实不懂中文也会耐心地回应或模仿,对着儿子说“妈妈喜欢拍咱们就让她拍吧,妈妈高兴”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账号“中英家庭”作品页)

在大姨运营下的“中英家庭”抖音号,有时一天就能发布五六条记录生活的小视频。创作琐碎而频繁,看似纷杂,却正以小片段的形式保留下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记录并表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于是当我们走近大叔,我们不止看到那两片看起来抛弃了色香味的全麦面包,更看到了由无数侧写所构成的一个人的完整生活。它简单、真实、不加修饰,没有镜头的设计或语言的打磨,直白地展现着生活的粗糙质感。

于是我们间接地参与进了另一个人的生活体验,看到他和家人相处的样子,做自己喜欢的手工活的样子,谈起天气、帆船和孩子教育的样子。当抽象的人物符号具象化,成为其标签的模式化午餐准备过程也逐渐拥有了更多能进行情感解读的空间。

总在旁边用中英夹杂还带着东北话口音胡乱讲解的大姨,让我们看到了一对老夫老妻彼此相伴逗趣的温馨;每次只做一人份干巴lunch的大叔,又让我们看到了因饮食习惯不同而分餐的彼此包容。“中英家庭”因干巴lunch而走红,又因其他琐碎记录而完整,继而得以维持其流量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姨的讲解)

尽管光彩照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生活始终在流量市场中打着最响亮的旗号,“人生是旷野”呐喊下的高山湖海和华丽变装让人目不暇接,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总有占据一席之地的力量。

“看到你,更是看到我自己”,人与人的链接,实现了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共享,使普通创作者们实现了超出他们日常生活角色的价值。

02 数字哀悼:由“向死”审视“何生”

此前对于观看者来说,干巴大叔视频的最大意义是为我们提供陪伴和欢乐。而从大姨宣告干巴大叔患上骨癌开始,笑声转变为低语,平凡的日常尤显珍贵。

就好像霸总小说中总是在女主离开后才懂得珍惜的霸总们一样,作为自己生活的出演者和别人生活的观众,我们常会因习惯而丧失对生活的敏感度。于是一日三餐或许总是填饱肚子的意义大于品尝食物的意义,日落夕阳或许总是报时的意义大于审美享受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红书网友分享的忘记欣赏夕阳的时刻)

因为熟视,所以忽视,大部分人的生活可能就这样淹没在日出月落的辗转之中。

但干巴大叔的离开不仅在他家庭中掀起了有关生死的海啸,也在每个旁观者的心中掀起了不平静的海浪。

在“中英家庭”账号下,自大叔离世后的各条视频评论区都会出现网友们自发的悼念、怀念或对大姨和皮特的安慰。与传统的悼念仪式不同,原来私密化的死亡和哀悼经验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转而进入大众书写的“网络哀悼”时代,“所有人都能看到送葬者,所有人都能听见敲钟声”。

于是大姨仍在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就此成为一个独特的集体哀悼空间,人们在这里留言问候,共同怀念那个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似的干巴大叔,乃至向陌生人诉说心事、彼此鼓励,分享自己失去至亲时的悲伤和对健康可贵的感悟。两者相互交织、彼此支撑,塑出一个另类的网络话语空间——不仅围绕个体死亡本身,还形成了围绕死亡的社会交往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抖音账号“中英家庭”的评论区 )

在告别中,我们共同完成了对死亡的感受和想象。当习以为常的一切被剥离,点滴小事的意义变得格外凸显。平平无奇的大叔一家善良有爱,生活平淡且充实:大叔爱妻子,爱孩子,拥有自己的帆船,会自己动手做蛋糕和烧烤,整理花园、树木,悉心照料身边的一切又怀着航行的梦想。

在大姨发布的悼念视频文案中,那是个对世界满怀眷恋,想把他的帆船修好去远行航海和钓鱼,还想实现自己的摄影梦想的令人牵挂的爱人。在评论区网友们的评论中,大叔的离去伴随着暑假的结束、小兔子的去世给皮特和每个观看者的心带去了一场夏天的潮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姨发布的悼念视频的文案 )

社交媒体账号下的公共哀悼空间,因不同远近的“陌生人”的私人情感表达,为干巴大叔描画了一幅更为深刻的人物肖像,并使其成为集体理想化的象征。幸福就应当是这样平凡而饱满,生活也应当是这样永远令人意犹未尽、有所期待。

大姨对生活的频繁记录,不妨理解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因为每一秒都重要,所以每一秒都有被记录的意义,她也每一秒都有去记录的激情。而当大叔离开,这些记录成为了打破时空间隔的回忆录和持续开放的留言墙,我们交流、对话,然后在逝者指引下完成生命体验与再思,并用此来抵抗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在评论区对干巴大叔的怀念)

数字时代为人们扩展了邂逅死亡和表现情感的互动空间,他人的生命体验得以成为很多人的共同记忆,并由此创造更深远的意义。

干巴大叔已然离开,但他曾 点亮过的那些瞬间,都昭示着平凡生活的珍贵。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高嘉潞.陌生人的社会共悼:中国特色的数字哀悼与持续性联结[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5(02):15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