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度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增长趋势还在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

印度在国家经济方面持续上行的发展态势,又吸引着无数国际企业的目光。

近些年来,印度却被众多外企无奈地称为“坟墓”,这一令人费解的称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不久之前比亚迪与印度签订近 20 亿元的订单,比亚迪表示印度方需先支付合同额订单方可生效,这又究竟为何?

印度的商业环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印度,这个拥有超过 14 亿人口的大国,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超级大蛋糕。

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高收入人群数量不断攀升,消费需求及改善型消费连年呈上升趋势。

国家对海外企业的投资迫切渴望,国内也需要更多元的消费商品提高内需进一步拉升国家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经济的稳步前行,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逐步提高,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印度已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手机品牌纷至沓来。

我们传统印象里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大多数人会说脏乱差、拥堵的交通和从不停站的火车。

近年来,印度政府加大了在可持续且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与印度签订了近 20 亿大单,拟向印度供应 1000 辆电动巴士,成为了印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能被称为“坟墓”,那印度的营商环境就绝非一片坦途,其中充满了各种陷阱和挑战。

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印度的法律法规。

不同的邦之间法律规定千差万别,这使得外国企业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和适应。

在税收方面,印度的税收制度复杂繁琐,税率居高不下,且税务部门的执法在公平公正方面存在巨大的随机性。

许多外国企业都曾在税收问题上栽了跟头,如英国沃达丰就曾因在印度的一项收购而被印度政府索要巨额税款,这场长达数年的法律纠纷,让沃达丰疲惫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作为人口最多、发展最不均衡的第三世界国家,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这也成为了外国企业在印发展的绊脚石。

印度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个顽疾,道路狭窄、车辆众多,使得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都变得异常艰难。

印度国内缺乏发达的城际联络交通,在铁路及轨道交通方面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也导致国家发展不均,可供国际企业投资选择的区域相对有限。

印度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官僚的国家,政务效率低下办事推诿在印度司空见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批程序繁琐冗长,官僚作风严重,腐败问题突出,都使得外国企业在印度开展业务时面临重重障碍。

企业在申请项目审批时,往往需要穿梭于多个部门之间。

审批周期长,甚至可能出现审批被拖延或拒绝的情况,让企业的发展计划陷入停滞。

而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企业为了获得审批,不得不支付额外的费用,增加了运营成本和负担。

印度的市场保护主义倾向尤为严重,政府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经常无端增加进口税负,为维护本国企业在部分领域的垄断地位而限制外国企业参与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保护主义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外国企业在印度的商业竞争环境,处处受限也导致了外国企业商业空间拓展进度缓慢。

以消费通讯市场为例,印度政府对进口电子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外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印度从政府层面开始,到商人和普通民众的失信行为都非常严重,商业世界奉行的契约精神在印度则屡遭重创。

失信行为甚至会被当做是“聪明”的表现,印度国内的法律对失信行为也缺少约制,也进一步助长了社会普遍失信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是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印度这块大蛋糕,才让众多国际企业爱恨两难。

比亚迪在印度,先付钱后给货天经地义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其先进的技术、高品质的产品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

这次的20亿订单足以说明这点。

2024 年,比亚迪与印度正式签订合同额为 20 亿的订单,合同约定向印度供应 1000 辆电动巴士,引起了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纷纷猜测,比亚迪为何敢于在印度这个被称为“外企坟墓”的地方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为比亚迪在印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早在2017年就在印度开设分公司,并拥有一家汽车工厂的比亚迪,在印度也是面对多方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面临来自本土企业的竞争,国际汽车巨头也纷纷瞄准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

而且本土企业凭借对印度市场的了解和政府的支持,对比亚迪构成不小的威胁。

这次20亿订单若达成,将更大程度提升比亚迪在印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地位,自然不能舍弃这次的订单,但又要防着印度的“瓜熟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比亚迪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加上多年来深耕印度市场的了解,强硬的整治了一把印度,先付钱再生产,最终印方也只能无奈答应先支付80%货款。

海外企业在印度的未来何去何从

印度被称为“外企坟墓”,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面临的诸多困难。

事实上,只要外国企业能够正确认识印度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合理的市场策略,就有可能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外国企业在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商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外国企业可以尝试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更好地了解印度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提高项目的适应性和成功率。

印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扩大外国企业在印投资的重要性,计划在未来七年每年吸引1100亿美元的外资,旨在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也适时的推出了各项吸引外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减免、行政审批程序简化等举措,以利海外企业更容易的进入印度市场。

政府也更大力度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营商环境的基础瓶颈。

若印度政府真能守信的做到对海外企业的这些承诺,那印度这块巨大的蛋糕一定也会引来国际巨头们的争相啃食。

结语

印度作为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度,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冒险之地,也是一个可能获得巨大回报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与印度的合作以及众多外企在印度的经历,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未来,外国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印度市场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加强与印度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才能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

而印度也要改变守成之主的局限性眼光,放眼国际化,积极改善营商氛围,善加利用外国企业在印投资,来帮助实现国力的进一步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这样,印度才能真正成为外国企业的投资热土,实现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