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一般的行政手续,贿赂盛行的地方文化,朝令夕改的税收政策、外表光鲜的营商环境,名不副实的基建设施、与商业文明差距极大的传统思想……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需要谨慎行事。

从“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到“初创印度”,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推出各种“诱人”的产业政策,从消费电子到半导体,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各种大手笔的补贴政策纷至沓来,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外资“走进来”,帮助推动印度制造业筑基、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印度市场,每一个与外资企业有关的故事,一开始都是阳光又美好的,然后,就到了印度民众喜闻乐见、外资企业胆战心惊的“猎杀时刻”。面对印度各级机构高举的铡刀:聪明一点的、背后有国家力量护佑的,退出印度市场即可,比如欧美、日韩企业;心存侥幸的,因为信息差、被人为蒙蔽导致国家力量态度暧昧的,辛苦搭建的产业链和多年深耕的利润都被以合资的名义全部罚没,比如一系列在印知名中国企业。

中企跌倒,塔塔阿达尼吃饱”,已经成了这些年印度市场的保留节目,年年上演,年年有中国企业不辞辛劳,千里送真金白银、送产业链。

这终究只是

饮鸩止渴

,尽管毒酒都是以中国企业的血汗钱和产业链练就,但也多少吓退了部分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在欧洲机构编撰的全球机会指数里,印度排在亚洲靠后的位置,低于中日韩,低于新马泰,也低于同样对外资、外企求贤若渴的越南。

没有特殊目的时,企业的决策和洞察力就不会失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有识之士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呼吁实施真正的劳动法,进行有效的私有化革新,并停止对外资企业的骚扰和掠夺,从而摆脱印度“外资坟场”的恶名。

但是,这依然只是口号式的改进。印度想要进一步理解商业秩序的重要性,推动多层级的政策革新,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这注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

10

年乃至

20

年的周期,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且,在这个时段内,还将有无数的到印度市场寻找机会的外资企业倒下,成为印度本土产业经济发展的上佳养料。

印度产业界并非不懂什么是契约精神,但面对“白嫖一时爽,一直白嫖一直爽”的快乐,印度并不想停下来。何况,被白嫖最多的,被白嫖了却一声不吭的,还是曾给他们造成严重心理不适的邻居大国的知名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那就从经济上巧取豪夺,反正,亏损的都是企业的利益,在印中国企业的高管乃至本土掌舵人的薪酬,是一分也不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