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健康问题总是让人担忧。孩子偶尔感冒、发烧、咳嗽,这些似乎都是小问题,但有一种病,常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实际上却是“潜伏”在耳朵里的中耳炎。中耳炎,尤其是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发病率高,严重时可能影响孩子的听力和健康成长。

为什么儿童容易得中耳炎?

儿童的耳朵结构和成人有所不同,尤其是咽鼓管更短、更水平,这使得病菌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当孩子患感冒、咳嗽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尚未完全发育,感染后容易引发炎症,导致中耳积液,进而发展成中耳炎。

血行感染:儿童的中耳组织娇嫩,血管丰富,感染后容易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组织坏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耳腔通气不畅,影响排液功能,最终引发中耳炎。

血行感染:儿童的中耳组织娇嫩,血管丰富,感染后容易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组织坏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耳腔通气不畅,影响排液功能,最终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要警惕的症状

中耳炎的症状并不总是明显,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耳朵痛”或者其他不适感。

耳痛: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剧烈耳痛,可能在感冒、呕吐或用力擤鼻涕后出现。耳痛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抓耳挠腮的行为。

耳闷和听力下降: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听力下降的症状,如对声音反应迟钝、不听从指令,甚至可能影响正常的玩耍和进食。

发热和全身症状:中耳炎常伴有发热,有时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耳朵流脓:在感染后4-5天,耳痛可能减轻,但此时可能会有黄色脓液从耳朵流出,这表明鼓膜可能已经破裂,炎症进入了化脓阶段。

如何诊断和治疗中耳炎?

中耳炎虽然常见,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合理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治疗的,不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长期影响。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干预,防止炎症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对于急性中耳炎,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配合使用鼻腔药物以减轻鼻腔和咽鼓管的充血,改善通气功能。使用鼻腔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对症治疗:在病程初期,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物以缓解耳痛,同时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用力擤鼻涕,以防加重炎症。

手术干预: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中耳炎,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鼓膜穿刺术或安装耳管,以帮助中耳腔排液,恢复正常通气功能。

综合治疗: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有无伴发其他耳鼻喉疾病,如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如果有这些疾病,需一并治疗,以防反复发作。

如何预防中耳炎?

预防中耳炎的关键在于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保持鼻腔清洁:感冒时,尽量避免让孩子用力擤鼻涕,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帮助鼻腔通畅。

避免耳朵进水:在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可以在洗澡时使用耳塞或棉球,防止水流入耳道。

正确喂奶:给婴儿喂奶时,避免让婴儿仰卧,最好让宝宝处于半躺姿势,以免奶水倒流进入耳朵。

避免损伤耳道:在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用硬物掏挖孩子的耳朵,以防损伤耳道,造成感染。

定期检查耳朵:对于有中耳炎病史的孩子,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

温馨提醒

如果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听力,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破坏,甚至波及内耳,影响听觉功能。而渗出性中耳炎则可能导致中耳积液,长时间的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耳部健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