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有绛朱赤丹,蓝有青苍碧靛,白有月缟素雪,黄有缃茶驼栗,黑有玄缁乌皂……在具有江南风韵的沪上书店体验江南色彩之美,是怎样的风雅体验?13日,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国色江南——诗书画里的江南色》首发式在青浦区江南书局·青溪之源举办,围绕"如何定义中国颜色、中式美学在全球语境下的新形态"等话题展开对话。

百年沪上老品牌马利画材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合作,《国色江南》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主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谈到,从"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乱点碎红山杏发"里的花影与芬芳,到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写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生机勃发,"江南色,最接近天地万物,平淡天真,明净浪漫。张方平《府学记》云:‘山水发秀,人文自江左而后,清流美士遗韵相续’,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人的情感,赋予江南更多清澈灵动的美意与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季一色谱

中国色不仅是绘画颜料,更是一种色彩文化的载体。《国色江南》是在"四季江南"传统中国色颜料基础上深入探究的学术梳理,图文并茂发掘江南地域视野下的传统色彩美学,从古诗词中提取诗韵色彩,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更迭为线索,四时俱备、诗画交辉,打开"四季江南"人文画卷。

该书依循典籍史料探寻并考证江南色彩的起源演变,归纳了48种传统江南色,包括江南春色"拂花枝""春陌""烟雨";江南夏色"玉藕""菡萏""雨过天青";江南秋色"夕阳痕""清欢""秋香绿";江南冬色"玄英""霜天""湘妃泪"等。每色有典有据,配合相关古画与当代画家作品,一季一色谱,一色兼有诗、书、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承续宋代文人纸上雅集的风范,展现瑰丽多姿又温婉细腻的国色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唐代女诗人薛涛曾采集百年芙蓉树的花瓣与树皮,精制成深红色浣花笺。北宋日常书写绘画用纸讲究,如谢景初制作的笺纸人称"谢公笺",俗称"鸾笺"或"蛮笺",光用色就分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黄、浅青、深绿、浅绿、铜绿等。清代《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春扫落花夏采蕉叶,捣烂成汁,和了云母粉入纸皴染成五色彩笺,心意斑斓而芬芳。

老色新诠释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自己的"五色观"——青、赤、黄、白、黑。正如书序中所述:传统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声色与动静。与五时相联系,青赤白黑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对人与自然的情状和思绪的理解表达,老祖宗们正是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播传统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

业内建议,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将自然、人文、历史、地貌等多元色彩元素融入颜料画材之中,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色彩系列产品。上海书画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徐旭峰谈到,从"埃及蓝"到"汉紫",博大精深的颜色文化背后可从不同维度切入研究并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马利画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加伟透露,去年马利股份启动中国色项目并推出"四季江南"系列,秉承传承弘扬东方色彩文化为开发理念,遵循传统"五色观",以颜料为主载体,从古诗词中找寻描绘色彩的意象词对颜料色相命名,让使用者无需调色,轻沾几笔便能将江南色跃然纸上,感受江南四季的流转。"中国传统色需要产品落地承载,做颜色主打长期主义的坚持与创新。"

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极介绍,红双喜旗下马利"中国色"项目,按地理区域每年推出系列产品,如"四季江南""雪域华章"等,计划到2028年将基本形成"中国色"色域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涂睿明强调,中国颜色不仅仅是色彩本身,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的符号,需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播。

以新书为例,封面一枝墨梅与"国色江南"小楷手书和寓意"明月照江南"的朱砂小印,向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致敬;外封采用"烟雨"蓝与"湘妃泪"红的江南对比色,诠释传统色彩的现代应用美学,内扉页是和"烟雨"蓝同类色的"天水碧",青出于蓝,清朗秀润,渐至佳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以"中国颜色"为主题的色彩体验活动上,多位读者通过亲手调配、绘制,深入理解江南色彩的独特魅力。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