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走进过很多课堂,听了很多教师的课,教师有口若悬河者,有循循善诱者,有激情澎湃者……课堂有启发式,有探究式,有展示式……学生或小组研讨,或积极展示,或入情颂读……然而,其中总有一些课堂很不理想,甚至不乏是骨干教师上的优质课。逐渐发现仅从学科教学能力出发,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其实,有些课堂真的无关学科素养,这种现象让我深思。
面对这样的问题,当我尝试换一个角度,转向心理学方向探究时,问题逐渐明朗,答案开始浮出水面。其实,这些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营造或者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心理)感”。没有“安全感”的学生是焦虑的,紧张的,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察颜观色,揣摩等待教师的肯定和答案,他们的讨论,他们的沉静,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表达……都在不“安全”的氛围中流于形式,浮于表层,狭窄化,趋同化,异见被压制,思想被钳制,效果理所当然地被抑制。
基于这种思考,我想郑重呼告:老师!您关注过课堂的“安全”吗?学生在您的课堂“安全”吗?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安全”的课堂?我不想赘述,也很难展开,但可以通过“十个问题”的追问,来确定“安全”课堂应具备的要素:
1.他的祈求能得到满足吗?
2.他的困惑能得到解决吗?
3.他的感受能得到重视吗?
4.他的落后能得到包容吗?
5.他的无助能得到支持吗?
6.他的卑微能得到关注吗?
7.他的骄傲能得到规劝吗?
8.他的错误能得到理解吗?
9.他的成功能得到反馈吗?
10.他的探索能得到鼓励吗?
总而言之,学生的“安全感”,来自于他们感到无条件被接纳:接纳他这个人,接纳他的真实想法。来自于师生间,生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就是他们可以自由生长、幸福存在的地方。
在有“安全感”的课堂,学生们可以放心大胆,无拘无束地思考、质疑和表达,他们感到被尊重、接纳与共情,也能学会接纳、尊重、善待他人。唯有在“安全”得到充足保证的基础上,学生们才可能去探索,才有真正的创造力,凭借积极情绪启动产生拓展功能,拥有了真正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此,离开“安全感”去谈“创造”或“创新”,只能是笑谈。
“安全”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苛求。相反正是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现代化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教师无法绕过去的一道坎。说句严重点的话:这就是教师“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地职业抉择,人生抉择。
因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怎样才能为课堂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我想提两个建议:
“倾听”——保护心灵的安全锁
有人把课堂比作是一个个学生的声音相互回响、相互烘托的“交响乐”。这个比方是非常贴切的,因为,在课堂里学生的个性不同,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志向不同,他们如交响乐中的各种管弦乐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宏大、悦耳的曲目,任何只关注其中一种乐器的态度都是错误。而真正好的教师,就是这个乐团称职的指挥。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从生成的角度,教师怎么想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怎么想,他们是怎样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想办法,将学生的思考与教师的思考产生共振,达到预设期望或超越预设的效果。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不在于“控制”,而在于“倾听”,倾听课堂中的四种交往: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尤其不能仅重视过分理想化的“双向交往”,更应重视交往的多重性,重视其他的三种“交往”。
倾听的实质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理解程度、思考层面和表达水准,好的倾听者是平和和接纳,是不忽视,不焦急地评价,表达和建议,做一面“会说话的镜子”,是能够及时地做出学生表达的内容反应,能表达出你知道他说了什么?他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他的发言你很重视,你听得很认真,你很欣赏和认可他的发言,以便点燃学生学的热情,唤醒每一位学生真的求知的渴求。只有教师的倾听才会带动和影响学生倾听,学会心平气和,耐心的倾听是建立课堂中师生、生生间稳定而持久的积极关系的基础,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有真的交流与合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真正的“正能量”,不是激情四射,而是发自内心的平和平静。课堂也是如此,正如佐藤学所说:“一般来说,教师上课时总要求学生大声地、活泼地发言,而其实,在学生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谈的教学环境里,更能培育自立、合作的学习者。因为在感到放心、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时,人们(当然包括学生)通常都是在思考的同时把自己的心声慢慢地讲出来的。”因此,触动灵魂的教育从“倾听”开始!
“沟通”——打开心扉的金钥匙
不可否认,现在的教师群体是一个亚健康群体,来自方方面面的要求和压力,让教师处于一种广泛的无型的压力之中,焦虑情绪正在教师群体中蔓延,而且至今得不到明显的改善,焦虑导致自我防御,自我防御的结果,是进一步地加强控制,通过强有力的控制,来掌控教学,而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让课堂教学被异化,缺少应有的张力和弹性,而在刚性的蛮力的作用下,将最终抽离了教与学仅有的乐趣,学习变成了任务,让学生对学习“苦、大、仇、深”。当然,改变这一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行政命令硬性要求老师去改变,或者用道德的高度去绑架教师,既不人道,更不科学。但老师也还是可以尝试着去改变,这可能会让自己的教学生涯轻松一些,幸福一些。
战胜焦虑的最好办法是人际安全,而良好的沟通是达成人际安全的唯一途径,教师间的人际沟通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聚焦课堂中、师生间的人际沟通。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沟通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教师要有意识培养“情绪敏感性”。教师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就要细心地敏锐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情绪,并且,用丰富的表情积极地,将探知的情绪反馈给学生。通俗地说就是分享他的喜悦,感受他们的感伤,一起品味成长中课堂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教师敏感地捕捉和反馈学生的情绪,并及时地用表情去感受和传递,不仅有助于自身情绪的宣泄,捕捉教学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会让学生的情绪更稳定,是一种真正的共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正向的情绪。
二、教师要想办法启动“学校安全基地”。就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去扮演一个能无条件接纳学生重要角色。让学生,尤其是其中的低自尊,有社交焦虑情绪的那些孩子,觉得在课堂上或学校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或几个能无条件接纳他的人,无论是他做了什么,教师都能接纳他这个人,并理解他的想法,当然,并不是认可他的一切行为。接纳他这个人,再去批评他的行为,是可以被学生接受的,反之,则会形成强烈的对抗。启动学校安全基地,不仅避免了过往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处理一切学生问题的狭隘弊端,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深入内心,真正做到“育人之本,心育为先”。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同时,自身也会完善、成长,有了内在的丰盈,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时,会逐渐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教师的沟通能力将会提高,教师将获得更多的内在力量,让自身走出焦虑,更加强大,获得更多来自职业的幸福感。
老师,学生在您的课堂“安全”吗?真的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您的课堂不“安全”,可能意味着您的教育教学之路己经走偏,可能会造成您的教学成绩堪忧,教育教学结果惨淡。因为,所有“好”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里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学习和成长。
也许,当我们真心为学生建立一个个“安全”的心理港湾,努力营造一个个有足够“安全感”的课堂,我们将收获一个个教育教学美丽的金秋!
作者 | 陈江,江西省弋阳县方志敏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指导、评审专家,《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江西省第十六届全运会火炬手;第六届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专家。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陈 江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