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9月15日电(胡雨松)全省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2.1万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成93家;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便利,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面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9月1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民政厅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改革赋能‘皖’美民政 发展提升幸福成色”介绍相关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在全国率先实现低保、孤儿保障、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4类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提高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主动性和精准度,探索防止返贫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广“困有所扶”社会救助集成改革,打造22家集“养治教康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型儿童福利机构,首创“救急难”互助社模式,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发布会介绍,通过改革赋能,基本养老服务在安徽更加可及。去年以来,安徽先后启动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农村养老政策体系创新实践等改革事项,有力推动安徽省养老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城乡、长三角4个“一体化”发展。居家社区机构服务逐步融合,全省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2.1万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成93家,2026年将建成不少于400家,辐射所有城市街道和部分有需求的社区;老年助餐提质增效,累计服务老年人1.1亿人次。

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以改革思路和创新办法更好回应民生期待,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便利,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面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涉外婚姻登记权限下放至16个省辖市;殡葬服务更加惠民,会同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创新出台土地保障、林地备案两个公益性公墓用地突破性政策,推动公益性公墓实现市、县、乡全覆盖,惠民殡葬持续提标扩面增项;地名服务更加高效,启动“乡村著名行动”,着力解决乡村“有地无名、有名无标”问题,全省乡村地名命名更名2248条,设置地名标牌9136块,地名信息采集上图3.59万条。